浅谈学校物化环境对学生的隐性教育

2009-04-14 04:37高玉红
成才之路 2009年2期
关键词:物化教室校园

高玉红

所谓学校物化环境,是指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校园建筑、绿化、园林等因物质化的传播工具而形成的文化环境。

一、 学校物化环境对学生隐性教育的功能

(1)物化环境的隐性感染功能:优美的物化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人们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观点来设计校园,这种“人化”了的物质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种种思想观念;同时,校园物化环境将对作为这种环境审美者的师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物化环境的心理干预功能:学校物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校园和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校园物化环境作为一种文化,以它特有的象征符号向孩子们潜在或公开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良好的校园物化环境,可以让物质文化“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进而形成校园群体的共同特征和鲜明个性。

(3)物化环境的行为导向功能:一个整洁美观的环境会使人有赏心悦目之感和惜物感,从而产生爱护和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反之,若遇到又脏又乱的环境,就会产生厌恶和烦躁的情绪,甚至会出现粗暴的行为。因此,物化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样,学校物化环境对孩子的情感和品德行为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 我校校园物化环境的具体教育功能

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从整体来说布局和谐,环境设置规划合理、特色鲜明;花草树木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绿色植物郁郁葱葱,让人心旷神怡。在全员德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环境文化子课题组承担了校园整体规划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组本着“让每一个空间都会说话,让每一处环境都能育人”的原则,对校园进行了精心改造。

1. 园林景观——修身养性、热爱人生

原来教学楼中心的“雅苑”,只是一些花草树木,缺乏育人功能,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了学生课间休闲、娱乐、运动的场所,并取名为“明德园”。其立意是 《大学》中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既体现了我校“以德立校”的办学方略,又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当学生课间休息时,喷泉、长廊、小亭与各种花草树木交相映衬,置身其中,让人感觉非常自然温馨;同时明德园的长廊取名为“修身长廊”,两边竖有对联:“修身、强能、报国、为天下,博学、慎思、笃行、达仁心”;明德园里的亭子取名为“思齐亭”,亭上有出自《论语》的文字:“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园内每一个建筑都无不给人以深刻的道德熏陶和优美的美学感染。

2. 校园标语——提升素质、启迪精神

走进学校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语牌:“您彬彬有礼轻声漫步走进校园的高雅举止,不仅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支持,更显示了您良好的人文修养和高尚品质。”一个温馨而又带有人文气息的提示语,让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都会自觉地注重起自己的举止和修养。学校正门的墙上雕刻着红色中英文兼具的楷体校训:“师德捍卫尊严,责任重于泰山”,每天走进学校大门,一抬头就看见庄严的校训,会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增添了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走进一楼大厅,正中墙上挂着 “忠诚、和谐、创新、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牌匾,下面关于价值观的核心理念的号召语,时刻提醒着每一位教师要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职教品牌。教学楼每一个楼层的楼道和楼梯口都赫然立着主题不同的标牌,有无烟校园戒烟警示语、文明警示语、语言行为提示语等。同时,餐厅的各个楼层的墙壁和立柱上都放置了不同主题的标语牌。优雅的语言提示,温馨的行为警示,让大家在饥饿的时候,也不会丢掉文明和礼让。

3. 校园卫生——洁净心灵、创造文明

走进我们的校园,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整洁干净!我们看不到随地乱扔的纸屑,找不到墙壁上随意踩踏的脚印,只看到洁白的墙壁,明亮的玻璃,干净的地板,美丽的盆景。这一切都与同学们每天两次的卫生清理和同学们自动自发的保持分不开。这些对于同学们来说都是很小的事情,因为在我们的校园中,好人好事、助人为乐巍然成风,已成为同学们的一种习惯,而且已经把这些习惯传播到了社会。在拉练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都能看到同学们活跃于各种公益舞台的身影。

4. 校园橱窗——人文陶冶、习惯养成

校园橱窗的人文因素在整个校园的物质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我校的文化资源管理中心在校园西侧围墙设计了内外30块展牌,对外是学校的文化战略、师生的文化活动、各方面的文化成果以及未来的目标愿景,对内是全国有名的高级技工故事展和师生荣誉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可以说,这些“文化墙”的设置给整个校园营造了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

5. 班级环境——挑战自我、融炼团队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时间最长的场所,装饰得华丽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所展示的班级文化。学校在进行教室环境创设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决定教室的环境创意,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室环境的创设和维护,各教室学生作品和黑板报的展示充分显示出每个班的特色。在每学期初,各班班主任都要召集班干部,集思广益,为班级的布置出谋划策,力争为班级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激发同学们学习的激情。

为了让同学们把教室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多次开展问卷调查,让同学们不记名地讲出自己所想所思。在调查中,学生提议要在窗户上贴上自己制作的窗花,挂上自己制作的风铃,墙上贴他们的小制作、小发明和一些字画,设计“佳作欣赏”“小小书画家”等板块。

学校物化环境是校园以整体形态出现的物化环境,它是教育理念的物化,蕴涵着精神因素。对于物化环境的创设,我们不是以量的多少,价格的昂贵作为评价标准,而是注重这物化性的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同学们的认知、情感、思维产生的效应,注重同学们能否在环境中主动活动,获得多元化的学习与发展经验,使身心得到更为充分地发展。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物化环境的创设,使学生成为学校物化环境的主人,让他们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关心校园的环境卫生。总之,优美的校园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最好课堂。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物化教室校园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档案:一种物化的文化形态
抛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维仿真模型
X-bar之弊——从名物化分析到最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