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选拔大学校长

2009-04-14 04:38尹鸿伟
南风窗 2009年7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中国大学校长

尹鸿伟

中国大学是行政官员治校,还是学术治校,这与大学校长本身有很大的关系,同样也与中国大学的前途,国家的前途休戚与共。

中国大学校长们近年来一直是社会批判的靶子。在2009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大学校长们的“官员化”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猛烈轰炸”。

“大學越来越像行政单位而非独立的教学科研机构!”3月8日,在全国政十一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会上,16位政协委员做主题发言,痛批大学衙门化。“大学校长不是官僚,不能把大学弄得像一个衙门;大学校长应该是民主楷模;大学校长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大学校长应该秉持学术独立之坚定信念;大学校长应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邵鸿建议:淡化行政权力对高等院校的约束和干预,明确取消高等院校的行政级别,改变大学校长的产生方式,民主遴选大学校长。他表示,大学行政化,事实上改变了大学的性质,否定了老师和学术的主体地位,“使真正追求教育工作和学术创新的人才,在大学中不断被边缘化”。

令人关注的是:一方面社会各界对大学、对大学校长拼命进行质疑甚至指责;另一方面作为大学校长们也积极发言论、作文章,阐述对大学的理解,倡导大学的精神,个别也同样在指责大学存在各种弊端。留意近年来一些大学校长的公开言论,也可以深切感受到一股抗争的力量。全国人大代表或委员的身份,也让大学校长们有了抗争的便利。

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就认为,并非所有大学校长都该被指责,比如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对高校扩招的抵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对高校本科评估的质疑,均可视作高校力图摆脱不必要束缚与行政干扰之范例,“有什么样的大学,就有什么水平的校长,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水平的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曾表示,中国的大学大部分都是公立大学,政府代表社会公众对大学进行管理,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现在有个现象值得警惕,有些人将项目的思维、工头的思维带到大学的管理中来,把大学管得越来越紧。按照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大学拥有七项办学自主权,但是这些自主权的落实应当说还远未到位”。

而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回顾自己当校长的历程时“悟出了一个真理”:“几年来我们满怀豪情地去争经费、争人才、争硬件,猛然回头一看,一些学校慢慢在失去它最根本的东西,校园里的人已经静不下心来读书想问题了。我做了10年大学校长,最后悟到大学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真理,就是学校一定要让师生们能静下心来读书想问题。如果一所大学没有这种氛围,我们得到的东西可能都是虚的。”

广西乡村社区治理研究中心学者郑明怀认为,行政级别实际上遮蔽了中国高校的等级制,方便有关方面重点扶持一些行政级别的大学。但校长和教授们在社会交往中,很少有人会刻意提出自己是副部级、副局级的干部。校长们也清楚,上级任命的校长是很难与师生建立起一个荣辱与共的学术共同体的。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的被任命过程,可谓典型的“中国大学校长产生方式”:“2003年6月5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副局长夏崇源宣布了四川大学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任免决定:经中组部、教育部的审议,与四川省委商议,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决定由卢铁城继任校党委书记,谢和平院士任校长;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张保庆、省委副书记陶武先、副省长柯尊平以及教育厅有关领导出席了任免大会。”

类似的情况千篇一律。2008年末至今年初,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任免决定,调整了全国多所重点大学的校长和党委书记,“吉林大学校长周其凤调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出任山东大学校长,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出任吉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转任武大校长,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路钢出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这些大学都是中国老百姓熟知的“重点大学”——其党委书记和校长都是“副部级”的干部,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由“中组部”任命的。

“我觉得大学校长有两点很关键:一要有很强的筹钱能力,能为学校争取资金;二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职业化的教育管理者。大学校长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大学管理和发展,校长一定要以治校为主。”郑明怀说,“非常遗憾,目前在中国高校,教育家当校长的人数太少,一个校长如果不懂教育,在校长的位置上就会不断折腾这所学校。”

但他同时表示,虽然目前对校长产生有过不少的争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校长的产生只能是上级任命,这一点在短时期内是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的;上级任命大学校长这完全符合“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规定,那种想要党不管高校的校长或者少管大学校长,希望由教授选举产生校长的愿望短期内恐怕很难实现。

然而在现实中,不乏有识之士锐意改革。近两年云南省已经有10多所大学院校进行了校长、书记的公开选拔,共18个职位吸引了1120人笔试,92名优胜者进入面试,最后18人顺利产生,在全国尚属为首。为此,本刊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

大学行政化越来越严重

《南风窗》:作为一位教育厅长,你怎样评价中国大学的现况?

罗崇敏:国家实现改革开放已经30年,到今天中国大学的发展成就很辉煌,可以说是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改变,按照国际上的一种通行标准,大学生毛入学率达到15%就算大众化,而2008年中国的这个数据是23%,在校大学生人数接近3000万,已经是世界第一位。云南省虽然地处边陲,但是大学生毛入学率也达到了16.17%。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事业,是最大的德政工程,是最大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更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旗帜和先导,其既要适应发展,更要引领国家未来的方向。历史证明,没有高水平的大学,就不会有一个进步的国家和开放健康的社会。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不足。一些大学里的“管理官场化、学术市场化和学习情场化”非常突出,“官场化”是指高校及领导们都有了很高的行政级别;“市场化”是指大家都在朝钱看,学术可以用金钱来交换;“情场化”是指学生老师都带着不正常的学习情绪,而不是理性的,充满激情地学习知识。

《南风窗》: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的大学包括校长们目前社会评价普遍很低?

罗崇敏:中国大学的改革、发展成就,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应该说总体情况是健康的,但是目前不少大学被评价很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所引发的危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应该不在于校长,而在于大学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或者说干部机制的不灵活使大学的声望没有达到应有的社会地位。

现在,不要说云南省内的一些大学,甚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中国大学校长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Study in Lithuania : Not a minority language country , a variety of languages can be switched at any time
中国大学英语考试能力构念三十年之嬗变
论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
榜单
论校长的修养
怎样才能当好大学校长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
大学校长谈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