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09-04-13 04:02刘海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课文作文语文

刘海艳

[摘要]在当下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自主学习”成了主潮流,而大教育家孔子那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恰切地诠释了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新形势下,通过适当的方法、途径,让学生真正达到“愿学、会学、善学、乐学”的自主学习的新天地,从而完美自己的人生。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自主学习,自由发展”也定会成为素质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由发展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有精彩的导入,合理的板书;也不同于目标教学目的明确,按部就班。但这两种教学模式。多数情况下是在展示教师的风采。学生围着板书转,跟着目标走。是老师在牵着学生,学生自主能动性体现得不明显。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领悟“自主学习”理论

1“自主学习”是先进的教育理念

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对自主学习做了很好的阐述,通过自主学习,教者让学生达到“愿学、会学、善学、乐学”这一境界,表明了学生的学习是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自主学习”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选择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实现自主性发展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2“自主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教师的职责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组织与平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应该用“自主”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师生之间是平等和谐的,要树立起所有学生的信心,因此,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不断地探索学习,加强基本功训练,形成开放、发展的知识观。

二、实践“自主学习”途径

(一)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塑造自主人格,培养自主能力

教师要注意教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意愿,这是实践“自主学习”的前提。

(二)精心设计引导,使课堂教学闪现民主、创新的火花

1运用文体特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针对不同文体的课文,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初学记叙文可以这样设计:第一环节初读感知。分小组朗读课文。组长布置任务。如标自然段。生字生词。用一句话概括内容等,小组利用工具书释疑。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不要在名词术语上浪费时间,能结合语境推敲的不查字典。第二环节分析质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出疑问,并指导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有价值。如记叙的六要素在文中如何体现,文章结构方面开篇、结尾、过渡有什么特点、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辨词析句揣摩和品味语言、挖掘文章主旨。第三环节总结体验。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或从所学内容进行由此及彼的迁移训练。这样的课有了语文味,课堂就活了起来。

(2)说明文、议论文的学习亦可采用这样的方法,但不同阶段应有不同要求。就说明文而言。初一时重在了解知识,扩大知识面。而初二时要求学生掌握文体知识,语言特点等。初一时学《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篇课文,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假如记忆移植成为现实,你有何打算?初二时学《绿色挽歌》一文,我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每小组画一幅反映环保内容的漫画,并配以解说词。议论文的学习也要按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不必拘泥于枯燥无味的文体知识讲解中。

(3)诗词、古文的教学可引导学生这样学习:采用读一品一记的方法。第一环节就是读,解决生字、生词,疏通文意。第二环节品味语言,毛泽东同志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入地感觉它”。教师可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利用修辞方法等分析品味。第三环节记。也就是诵读积累,既要记文,又要积累语言。

以上几方面所讲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变“教案”为“学案”。把讲授课文的规律性东西转化为学生自学课文的规律,学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将终身受用。

2让作文课“活”起来

为学生设置一个恰当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写作能力的良策。

(1)“听”出来的作文灵感。

经典的故事,优美的歌曲可以陶冶情操。鼓舞斗志,甚至影响一代人。指导学生作文可利用恰当的歌曲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如作文《母爱》,我先让学生听《烛光里的妈妈》。伴着优美的歌声,我发现有的同学的眼圈红了。我因势利导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到牙牙学语,到走进校门,以至于今天远离母亲求学他乡,你们是否发现母亲的背微微驼了,她的手粗糙了,脸上的皱纹多了,然而,她对儿女的期盼却更强烈了……。让我们静心想一想,母亲关爱我们时的每一个细枝耒节,那就是伟大的母爱。”此时同学们已泪眼朦胧,我的话音一落,便奋笔疾书了。

(2)“说”出来的作文兴趣。

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的一封“语文教育书简”中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因此练习作文,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能让学生畅所欲言,一篇作文就完成了一半。如:以网络为背景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喜欢上网吗?有什么乐趣?对你有什么危害等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畅所欲言。实话实说,最后达成共识:网络是科学进步的产物,每个入应正确运用它。同学们也写出了“众说纷纭话网吧”、“网乐无穷”、“一网情深害死人”、“拒绝诱惑,追求真知”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文题。这种说作文的方法在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中也可以运用,效果不错。

(3)“做”出来的写作能力。

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在感悟中写作,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难题,提高写作能力。

(三)课外延伸,在“愿学、乐学”的氛围中徜徉

课外是课内的延伸,有较大的灵活性。形式多样。教师应因材旋教,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

1特殊的语文作业——课外阅读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尤其对知识面较窄的初一学生来说,加大阅读量是很必要的,阅读内容为每学期三十首诗词,相应的自读课文。其他课外读物。诗词的学习利用晨读或课前,学生轮流自选、自讲,其他学生会背。自读课本与课文同步进行,进行对比阅读。课文拓展阅读等。课外读物教师有目的地推荐,每月一本。可采用“朗诵会”、“读书笔记展”、“写读后感”等灵活的形式进行阶段验收。这一工作随着年级的升高。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

2精心设计编写假期作业

每个学期结束,我们都精心编写一份语文作业,精美的封面设计,热切温情的刊首寄语,灵活多变的作业内容:有要求动手的“春联荟萃”、“成语集锦”、“每日一百俊字”;有要求听的“听电视散文”。“听新闻”:有要求看的,……每个栏目训练目的明确,学生在愉悦中完成作业,学习语文。

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树立大语文观

语文教学不能把学生封在教室内,不能把学生禁锢在“教材”中,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将语文教学与社会“对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实现这一“对接”的方法。如辨论会、讲演会、课本剧、专题手抄报、采访调查、走进大自然等。这些活动与课内互补,使学生处于“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学习环境中,教师启发、引导、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进行学习的主体。

猜你喜欢
课文作文语文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