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应对策略

2009-04-13 03:29孟庆凤
银行家 2009年3期
关键词:出租人承租人危机

王 力 孟庆凤

2009年1月10日,2009特华金融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全球危机下的中国应对策略,论坛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和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主办,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本文对此次论坛进行简单综述。

危机之下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应对危机面临四大问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松奇认为,应对危机,中国面临四大问题:第一,虽然出台了四万亿计划,有“国十条”、“金融九条”、“国三十条”一系列的措施,现在的关键是2009年特别是上半年,以总需求拉动和扩张的宏观经济政策,能不能迅速地生效?第二,结构调整能不能切实融于这次反危机行动中,能否到位?如果不到位,我们总需求的拉动可能不困难,能拉上去,但是最后我们还是要重复过去的故事,还在干粗活,我们的制造业还在大量地生产过去那些低附加值的产品。我们的结构调整能否像奥巴马那样出台明确的东西,以结构调整作为拉动内需的主要推动力量,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第三,中国危机可能碰到的问题。我们在反危机措施下面临的形势与美国正好相反。美国是经济体系影响实体经济部门,中国是由于外需问题,由于新《劳动合同法》问题,甚至可能也由于我们2008年9月之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问题,我们是实体经济部门先出问题,金融部门除了股市之外,其他的部门情况都很好。所以我们碰到的问题与美国相反,实体经济可能影响金融体系。比如2008年年底,各大银行在算账的时候,全国银行业利润增长平均都在50%至60%。2009年需要大银行把利润增长率进行调整。所以中国要防止的问题是,不要由实体经济反过来影响金融系统,再出现一轮金融系统反过来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情况。第四,商业银行的积极性问题。我们知道,多年前,我们搞西部大开发,后来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两次大战略的成效很不理想,苛刻一点说是“雷声大雨点稀”。其实责任不在中央,中央政府有积极性,地方政府也有积极性,但是这两次大开发背后的东西要看到。掌握全国绝大多数货币金融资源的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系统,在内部评级中把西部地区划在末尾,把东北好多地区划为信用的D类和E类地区,有钱就往江浙投。因此,中国扩张内需的关键在于怎样让掌握大部分货币资源的银行行动起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过一篇文章,说美国的金融危机起源于信贷市场,也将最后结束于信贷市场。我觉得这句话对我们很有启发,中国在反危机、在扩张内需的时候,包括结构调整的时候,要靠信贷市场。

扩大内需面临三大困难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在评论发言中特别提醒,扩大内需是中国应对危机非常重要的举措,但是面临三大困难:第一,现在除了财政资金之外,寄希望的是银行资金。但是银行的风险也很多,能够承担风险的是民间资本。不过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被堵塞了,因为股市低迷,其他的投资渠道还是很有限的。第二,我们有一亿多农民工从城里取得资金,但是在农村消费。农村的消费结构和城市的消费结构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消费水平也大大降低。有一部分农民工返乡,但还会有大量的农民工留在城市,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影响内需的重要因素。第三,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中国人的储蓄意识非常强。所以在收入没有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消费的意识还是趋于减弱。政府的举措是扩大内需,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或者没有解决这些困难的办法,我们扩大内需的举措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应对策略

积极发展融资租赁业务,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主题发言中指出,中国应对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发展融资租赁业务,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对融资租赁物权与债权的同等保护是促进融资租赁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信贷只保护债权就行了,但是融资租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所有权在出租人手里,产品的使用权在承租人手里。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在安全性上保证了融出资金人的利益。但是我们在立法的过程当中,对于物权的保护不够完善,这样会影响租赁业的健康发展。因为在融出大量资金的时候没有其他的抵押物,其实物权就是它的抵押物,如果对物权保护的不够就会带来其他的风险。

区分出租人和承租人的权利和义务,是促进融资租赁发展的关键。发展融资租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特殊资质要求的问题,二是税收缴纳主体问题。关于特殊资格的问题。汽车、医疗器械、航空、船舶等等,凡是需要有特殊资质的物品、设备要融资租赁时,只要是最后设备要转让给承租人的、承租人最后要购买设备的,其实应该承租人具备这个资质,而不应该是出租人。如果要求出租人——金融租赁公司有这样的特殊资质,它要办很多的执照,但实际上他们并不使用和经营这些设备,应该说不需要他们获得这些执照。无论是金融机构从事融资租赁业务还是非金融机构从事融资租赁业务,资质的要求对他们都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关于税收的缴纳问题。现在融资租赁公司按照营业税收,明年增值税要进行全面的转型,应该考虑到增值税转型时,要按照有利于承租人用融资租赁的方式租赁设备这样一个税收的制度。如果从谁使用谁来抵扣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承租人在增值税上进行抵扣,但是购买的时候是以出租人的名义付款的,有一个税收环节当中的前后衔接的问题,也可以在出租人的环节当中来抵扣增值税,把税收优惠再传递下去。在增值税转型的时候,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融资租赁的方式。因为我们要促进企业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更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块。税务总局跟融资租赁业协会正在考虑这个问题。

明确税收优惠政策在融资租赁中的适用。从融资租赁物经济所有权出发,明确规定由租赁资产的记账并提取折旧的一方适用税收优惠。在记账的时候,谁记的折旧谁就享受税收优惠。税收优惠不双重享受,但是应该考虑到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手段这样一种特殊情况。特别是现在号召节能减排,很多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节能减排降耗新设备的使用,应该把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关于关税。如果承租人或者出租人在监管年限内海关核准出售、转让或者移作他用的时候,应该按照其使用时间折旧估价补征进口关税,在关税的环节中也应该调节好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应该进行分类监管。四年的《融资租赁法》起草过程,促进了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也促使了分类监管的形成。银监会在2008年出台了《融资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只要是金融机构做融资租赁业务就由银监会监管。还有一些企业并不吸收公众存款,不是金融企业,但是它也用自己的财产,用自己的资金来做融资租赁业务,也就是一般的企业做融资租赁业务,从外商企业开始到现在,还有一些中资的企业在做这方面的试点,这些都是商务部管。都是融资租赁业务,应该有法律上明确的界定,有物权的保护、债权的保护、税收、特殊资质,有统一的规则。对于允许有一定的吸收存款功能的金融机构做融资租赁业务,应该受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如果不吸收公众存款就没有外部效应,就可以受非金融机构的监管。融资租赁业应该形成这样一种监管格局,我们要进一步地探索和完善。

应对危机应加大货币政策的调整力度

王松奇在主题发言中阐述,应对危机应加大货币政策的调整力度。具体他提出了以下几个调整方向:

央行要进行政策目标的调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美国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提出,在货币政策目标中应加入资产的目标,考虑资产价格。后来这种观点没有成为主流。保罗沃尔克时期完全按照货币主义做,但是货币主义的影响远远大于詹姆斯的声音,货币政策基本考虑单一的价格问题。德国甚至不考虑增长的问题、就业的问题,只考虑货币稳定。现在来看,我们对这些理论需要重新进行分析。这次全球金融危机,许多思维需要更新,需要来一次“思维革命”。王松奇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有一个基点,要知道中国的央行不是真正独立的,我们在研究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时候,它背后其实是两个问题。要增加新目标,考虑资产价格问题。格林斯潘这一次重要的教训就是没有考虑资产价格问题。

央行要增加调节的主动性。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在出台新政策的时候,不能形成让国务院或者其他部门推着央行走的印象。

央行要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前瞻性信息。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海啸,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没有想到,中国的经济学家更没有想到。中国这么多监管部门也没有人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这种危机可能性影响的前瞻性信息,我们是在被动应战。这一点今后要改进。

央行要用透明度、可信度来创造和引导市场预期,货币政策要增加透明度

在具体操作上,数量手段应重于价格手段。干脆把存款准备金率一次性地降到6%、7%,给商业银行更多头寸的流动性,刺激他们更多地放款和扩张。当前在很多实体经济部门,严重缺乏资金,在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差距非常大的时候,价格手段可能起的作用不大,重点应用数量手段。把商业银行的头寸给足,让商业银行放手做扩张性的规划,配合中央拉动内需、应对经济危机。只有这样在结构调整的时候才有很好的货币基础,商业银行才能够

根据确定性的信息、政策来安排自己的资源分配,为实体经济服务。

面对危机中国应加快结构转型

常博逸认为,中国政府对这次危机的反应还是相当迅速的,措施也非常恰当和及时,但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从长期来说,这次危机对中国蕴含了很多机会,机会就在于,这是中国经济做健康转型的非常好的契机,以前更多的是劳动密集型和以低端出口为导向的经济,这场危机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机会。应对危机的时候,最大的风险就是过于关注近期或者关注远期的效果,任何对某一方面的过度关注都是不健康的,应该对近期和远期有一个综合的考虑,做一个平衡。虽然全球化的进程要求各个国家统一运作,推动全球化的发展,但是各国也必须制定符合本国情况的经济模式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因为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完全一样。这些不确定性不仅需要在实践中去摸索,同时也需要系统的思考,制定一个相对稳定的长期发展方案十分重要。

未来的中国三十年,常博逸建议要遵循一个相对比较系统的发展方向。过去的三十年发展非常快,今后三十年的工作也许更多的应该关注一个健康的发展体系。第一,要推进各个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这样可以帮助经济转型。第二,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它对于拉动内需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也是政府在投资方案中着重强调的。第四,对监控体系和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次贷危机使我们看到西方监管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同时也给我们的监管体系到底应该怎么发展提供了思考。第五,教育和科学技术创新方面也是中国实现转型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面对危机要解决好“三农”和信心问题

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所长李茂生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提出,关于应对危机的对策,如刺激消费等等,都必须围绕“三农”问题来采取措施。比如现在有很多农民工下岗了,家乡的土地却已经被地方政府给卖了。农民没有地种了,打工也没有收入了,怎么办?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最终需要政府拿出钱来为这些人建立保障机制。再一个是组织培训,让农民工充分就业,这也是启动内需的有效途径。同时,要让那些高投入、低效益、资源环境破坏大的企业破产倒闭。不要花巨资挽救这些不该挽救的垃圾企业。

李茂生特别强调要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应该相信群众、相信党。要解决中国问题,离开这两点,我们将一事无成。环顾世界,没有哪一个政党比中国共产党更能解决困难,这一点我们党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不要说革命,不要说战争,单就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50年代初我们建国时是什么样的困难?60年代初,我们面临自然灾害、苏联逼债等困难,但我们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根本性转变。我们要相信未来,当然是有前提的,就是要让群众相信才行,要重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多深入实际、多深入群众,不要用演出的办法对待群众,搞导演和彩排。我们有这样一个优良传统的党是完全可以相信的,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这场金融危机,并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加快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出租人承租人危机
蒙古国财产租赁合同研究
孤独催生日本网红“出租人”
租赁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之损害赔偿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融资租赁关系中出租人的风险和利益保护
论次承租人对房屋的优先购买权
试论房屋租赁中次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