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英国、俄罗斯特约记者 纪双城 刘左元 本报记者 刘扬
最近一段时期,西方媒体渲染的“中国间谍案”层出不穷,不仅所谓的间谍主体不断扩大,而且间谍手段也从向某一个国家派人力间谍发展到在全球撒下的“幽灵”间谍网。对“中国间谍”没完没了的指责已经超过冷战时对苏联克格勃的攻击,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斥之为那些“冷战鬼魂”附体的人携带着“中国威胁论”的病毒不时地在发作。在西方国家“阴谋论”的大背景下,炒作他国间谍案成了“西方冷战以来一直不愿接受治疗的顽症”。但在西方情报研究学者鲍勃·艾耶斯和中国学者李伟看来,现在热炒中国人力间谍显得“很不专业”。中国不仅没有他们说得那么夸张的间谍能力,而且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人力间谍的作用正在走下坡路,就拿“谷歌地球”来说,网民在上面轻松看到的全球任何一处地方的高清晰度照片是美俄等情报大国在10年前要用军用侦察卫星才能拍摄到的。
炒作中国人力间谍让人想起冷战
具有英美双重国籍的鲍勃·艾耶斯曾在CIA等欧美多家情报机构搞过研究,对于西方热炒中国间谍,他很自然地想到冷战初期的美苏情报战。艾耶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当时一直提防苏联会将美国的航天、机械等领先技术“偷”走,那时在美国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在间谍之都维也纳又抓获若干苏联间谍”之类的报道,“但历史证明,美国人当时的言论太过夸张”。艾耶斯认为,“中国间谍论”最近几年在西方舆论界被频繁提起,原因就是西方极为恐慌中国会把它们最为倚重的尖端科技窃取走,或是把尖端的科技人才挖走,“但事实上,真正做到这两点都是非常困难的”。艾耶斯说:“中国有没有偷到西方的尖端科技呢?我们目前看还很难说出‘有这个字。中国在航天科技、基因研究以及农业种植等多个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尖端领域都有了长足发展,但西方并没有实据说明中国窃用了它们的技术。”
在冷战期间,最著名的情报机构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苏联的克格勃,它们属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中比较突出的是英国的“军情六处”和以色列的摩萨德。记者最近听俄罗斯朋友讲,美国陆军现役军官麦克参加过两次海湾战争,并在莫斯科大学研究过中东问题。麦克在莫斯科大学答辩时展示的美军军用卫星地图和资料让俄罗斯的教授们大吃一惊,不得不叹服“美国才有世界上第一流的情报技术和网络”。
从中国近代史来看,特别是由于二战期间反法西斯斗争的需要,中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情报人员,中国甚至为苏联提供了德国入侵的重要情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意思的是,二战期间我们获取情报的能力被低估了,但当我们现在的投入相对减少时,西方国家却来不断夸大我们的间谍能力。从这个反差可以看出,这种炒作本身就缺乏客观和整体的认识。对情报工作内在运行规律特别不了解的人才会炒作中国间谍。”
中国情报能力被夸张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蒙克顿国际研究中心的“公民实验室”前不久声称,基地设在中国境内的大规模互联网间谍网络渗透了103个国家的上千台电脑。对此,中国专家李伟表示:无法想象中国政府要用什么样天文数字的资金来建立并运作这样一个所谓的“幽灵”间谍网。一个国家想保管秘密文件和间谍想获取这些秘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人力和物力。美国国防部曾算过一笔账,保管一份绝密级文件一年要花6.56美元,机密级的要6.09美元,而这样的密件数不胜数。正是因为费用不低,所以在美国定密和解密这样的事情,各部门也要做出详细的年度统计并向美国总统报告。可以说,一个国家获取情报的能力与其国力强弱是相一致的,因为情报的获取要依靠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装备和技术的投入。投入超越了本国国力的发展水平会得不偿失。美国有一个覆盖全球的监听网络叫“梯队”,是由美国及其盟国合作建立的。这么庞大的间谍网络不是一个国家之力就可以建立的。美国的“梯队”间谍网要先通过几颗覆盖全球的间谍卫星和地面接收站,再利用高运算速度的计算机运算,花费巨大。美国曾利用其监听网络监听拉美一些政要的隐私,然后进行勒索,为美国的公司争取合同,法国也有过一些类似的行为。
李伟表示,中国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从资金和技术的角度看,中国还没有这种能力。相反,从网络黑客的角度看,中国也在遭受同样的攻击。只是因为中国的网络应用远没有达到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那么发达,所以有些损失不会像西方国家那么大。以信用卡网上诈骗为例,这也是一种间谍行为,目前,密码编程最发达的国家还是美国。另外,从防范人力间谍的角度看,中国流失了不少东西,如大豆基因被窃取、宣纸制造技术被窃取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很多方面不具备防范的能力。中国情报能力不仅没有西方说得那么夸张,而且中国媒体也不会不负责地炒作别的国家针对中国的间谍活动,制造紧张气氛。
情报研究学者艾耶斯个人认为,事实上中国目前在谍报能力上和英美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的,“英国的军情五处、军情六处、国家情报联合委员会,还有外交部、内政部等部门有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这些庞大的办公机构每年的预算有数千万英镑,我想中国未必会有如此大的长期投入。”艾耶斯说,对于英国情报部门而言,潜在敌手实在是太多了:“基地”组织、塔利班,独联体国家,还有中国,每一个领域都需要大批的人力和物力投入。相比之下,中国目前没有这么多潜在敌手,尤其是在台海关系舒缓之后。
人力间谍少了用武之地
冷战时期,苏联克格勃的故事频频被美国搬上银幕。莫斯科大学的学生季马说:“现在莫斯科的音像制品店中,随处可见有关‘007题材的电影光盘。克格勃在苏联时期的能力被夸大了,他们似乎在全世界无孔不入,但当苏联解体后,詹姆斯·邦德甚至敢开着坦克在圣彼得堡的街头横冲直撞。而且,俄罗斯人的谍报能力再厉害,也没有获取南联盟解体、石油价格波动这些与美国有关的重大事件的情报。”
冷战结束后,国际环境总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力间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人力间谍的作用已被国家间公开的情报信息获取和研究所取代。随着各国军事透明化进程的推进,军事间谍的作用更多的是相互威慑。当然,不排除某些国家间还存在着十分尖锐的间谍活动,比如说伊核、朝核等问题可能会出现对间谍需求增加的一种态势。
艾耶斯在伦敦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特意拿出自己珍藏的一个微型相机。他解释说,这是1980年左右的产品,是一位在奥地利工作的情报业同行作为礼物送给他的。艾耶斯说,在数码时代之前,人力间谍是必需的,情报人员要亲自去实地拍摄,而且拍起来很复杂。说到此处,艾耶斯一边拿出自己新买的带有800万像素的手机,一边指着电脑屏幕上的“谷歌全球地图”说,这些新科技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让人力间谍少了用武之地。艾耶斯说,进一步而言,西方在最近几年热炒中国向海外派出上千名间谍的说法,其实在专业人士看来是不可以全信的,因为任何一个情报部门都不会为了尚不确定的目标就开始漫天撒网去捕捉信息。
廉价又高端的国家对抗方式
谈到欧美等西方国家这些年不停地拿中国人力间谍和黑客入侵说事,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戴旭说:“可以断言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做法就是‘阴谋论在作怪,这样说不会冤枉它们。”戴旭说,冷战期间,受阴谋论影响,美国夸大过苏联、古巴、朝鲜等国的间谍活动。英国、德国等也对苏联搞过阴谋论,可以说,这是西方国家采用的最廉价也最高端的国家对抗方式。在阴谋论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用间谍案吓唬其他国家,这种打心理战的做法没什么稀奇的,就是让这些国家防不胜防,损害它们的声誉,给它们抹黑。针对苏联搞阴谋论,美国形成了一套从国防部、中情局到国会、媒体甚至影视公司都参与的系统,现在又拿这套系统对付中国和其他国家。从伊拉克战争来看,这套系统配合密切,有散布虚假情报的,有传播虚假消息的,有制订开战计划的。戴旭说:“应对层出不穷的中国间谍案,我们要慢慢熟悉,既要不当回事,也要揭露西方国家的阴谋论。”
“中国间谍论从历史角度看,不过是又一次的情景重演。”艾耶斯这样总结。他认为,这是西方国家从冷战以来一直不愿接受治疗的顽症。他举例说,中国某通讯公司被英国情报部门的官员怀疑潜伏控制英国信息网络之后,一些英国政客就跟风倡议让值得信赖的英国本土企业取代该公司的业务,这说明,即使是在英国如此倡导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还是有一些人在拒绝和世界打交道。层出不穷的“中国间谍”报道让莫斯科大学生季马有点吃惊,他说,国家与国家间的对抗不会仅是情报领域。西方政治家需要为自己寻找一个假想的对手,或许是“共产主义”,也有可能是“中国”和“俄罗斯”。
李伟还谈到,很多西方国家把50%以上的情报机构力量用来应对恐怖威胁,如果一个国家情报机构工作的重点不随着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变化而变化,它只能处在一个逐渐衰落的过程。西方国家的一些人和媒体还在炒作“中国间谍”,只能说明对中国的偏见还存在。李伟表示:“应对这种阴谋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其自生自灭,否则就正中西方媒体的下怀。现在的这种炒作已经远远不如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大了,各国政府也很清楚这一点,但炒作还有一定的惯性,所以还会有人来不断炒作。”李伟认为,从公开的、能够站得住脚的资料上无法看到中国从事技术间谍活动的记录。在西方国家,经常把中国的留学生看成是间谍,这与客观事实差距太大。他还表示,从历史发展来看,间谍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一般都是国家间矛盾最为突出和尖锐的时期,但现在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都处于正常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