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持续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09-04-10 09:19吴勇军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3期
关键词:规模基地实训

吴勇军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办学规模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的矛盾日趋明显。因此,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需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已成为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作为具有地域特色和特定服务面向的地方高职院校,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难题,从而实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呢?

一、深刻认识质量、规模、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切实树立质量为上意识

质量、规模、结构、效益,是办学过程中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规模是质量的基础,结构是质量的保证,效益是质量、规模、结构得以提升和优化的支撑及其相互作用情况的综合体现。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无法形成优化的结构和产生良好的效益,也就没有基本的质量。当然,没有质量的数量肯定是没有意义的盲目发展,即使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那也是难以持久的短期行为。适度发展规模,是高等教育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但问题的关键是规模必须适度,这个适度的规模该如何把握?这就要看院校的服务面向和社会实际需求。

一般来讲,地方院校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其专业设置带有综合性特征。如果规模偏小,会带来系列问题。比如说,专业面过于狭窄,形不成完善的专业体系,会使院校的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这就需要加大专业优化调整和建设力度,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体系,以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再比如,地方高职院校与行业院校不同,专业面过于狭窄会带来师资队伍建设的困难,致使队伍结构无法优化、优秀团队无法形成。同时,地方院校规模偏小,不仅会影响教育资金投入的预期效益,从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而且资金投入不足必定会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是,规模失度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比如,专业设置过多,难以建成富有特色的高水平专业;规模过大会使院校运行负荷过重,造成“扁平化”管理效能的弱化,甚至引发不稳定因素,同时,规模过大会带来资源整合与队伍建设上难以克服的问题,必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院校的社会声誉;过于分散的专业设置和庞大的学生队伍,势必造成院校教育资源建设的困难,处理不好会诱发事端。

那么,地方高职院校的适度规模究竟该是多大?这就要看地域范围内的人口和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就河南省的情况看,笔者认为地市举办的高职院校的规模当以在校生万人左右为宜。达到并稳定这样的规模,学院就可以通过深入改革使专业和师资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地方高职院校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的相互协调。就目前我省各地高职院校的发展情况看,笔者认为应当坚持“规模适度、质量为上”的原则。规模适度是指办学规模要与实际办学条件相适应,专业设置及专业规模要与社会现实需求及其未来发展相协调。坚持这个原则,就要在确保培养目标和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育人效能,通过规模的适度扩张带动办学基本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教育资源的扩充与优化;就要把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把适度规模作为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基础,把深化改革作为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下大力气搞好内涵建设,通过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持续发展。

二、准确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扎实推进教学质量建设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既包括以优化结构、提高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需求符合度为目标的专业体系建设,也包括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培育优秀专业团队为主要内容的师资队伍建设;既包括以改善基本教学条件为目的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也包括以优化课程体系、实施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为主要手段的教学内容改革;既包括以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支持平台、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包括以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的专业建设等。但是,无论是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建设,还是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以及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上。

1.以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为取向做好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专业建设水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程度,因此我们必须以构建和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取向认真搞好专业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涵盖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一般来讲,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包括专业布局规划、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模式革新以及作为其后续工作的一系列评估、验收等多方面的工作。当然,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是专业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必须在专业建设中统筹规划、统一实施。但这里还需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把进一步解放思想、顺应市场需求作为专业建设改革的先导工程,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将专业设置由简单的满足市场岗位需求扩展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二是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深入研究并积极探索实践“工学结合”在各个专业中运用的具体范式,构建具有专业和地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特色促质量,提升办学内涵。如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出的“岗位主导·项目带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是富有特色和成效的。但要实现持续发展,我们就不能停留在现有水平上,而必须在深化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上狠下工夫,并不断努力扩大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覆盖面,使教学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学生。

2.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搞好课程开发与精品化建设。高职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群)、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在实践中才能进行的,不是靠简单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就能奏效的。也就是说,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不是读书读出来的。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一要打破传统学科教学中以“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课”为样式的课程设置模式,改变目前高职教育领域存在的所谓的“构建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的说法和做法,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取向,构建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二要打破传统学科型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等限制,改变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采取对传统学科课程两门或多门内容进行拼凑而美其名曰实施“课程整合”的说法和做法,根据课程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所应担负的职能,把师资队伍和实训设备以及二者的结合纳入课程实施要素,认真研究和开发“知能合一,学做一致”、能够使学生“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新课程。实践证明:把必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要领结合起来,转化为过程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的表达方式;把过程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为或者融入一个个的教学项目中;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引领课程建设、构建项目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与项目实施过程相融合,是目前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一种有效方法。这里所说的教学项目十分宽泛,既可以是有目的选择的工程项目,也可以是精心设计的教学训练项目;既可以是“真枪实弹”的实际操作项目,也可以是模拟仿真的演练项目。总之,项目的选择和设计应根据教学需要,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单项训练项目,也可以是多个方面的综合性训练项目。但需要注意的是,项目不能完全等同于课程,项目是课程的载体,课程是项目的总结和提炼,是高于项目的更加上位的概念。另外,课程的精品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项目开发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每所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规划,分门别类确定建设目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

三、努力加强硬件建设,真正强化质量保障

1.以优势互补、密切合作为中心,抓好教学团队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任何一项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单打独斗,而需要组建各种教学团队来共同完成。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学校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一是确定目标,明确任务。教学团队建设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围绕具体的教学改革任务组建教学团队。二是合力架构,优势互补。教学团队成员应该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教学集体,要具有合理的职称、专业、年龄、学缘结构和“双师”素质结构。在这方面,还要特别注意成员之间的知识、能力、经历等特点,大胆引进一定数量的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从数量上可以使文化基础课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专业技能课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做事)、企业兼职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工作)各占三分之一,从而做到优势互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作用。三是高效管理,示范带动。教学团队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高职院校应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辐射源,带动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以确保效能为目的,抓好实训基地建设。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建设经费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实训基地建成后,设备利用率不高,效能不能充分发挥。所以,在持续发展中必须以确保效能为目的抓好实训基地建设,既保证基地设备应有功能,又确保效能发挥。一是实训基地建设要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相适应。只有对专业建设理解透彻、课程开发建设到位,才能保证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性,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盲目建设或者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二是实训基地建设要兼顾专业群的需要。实训基地建成后不能只为某一专业服务,要兼顾相关专业的需要,考虑实训基地的兼容性。三是实训基地建设要兼顾多种功能。满足教学需要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功能,但不是实训基地的唯一功能。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特别是校内实训基地,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应该兼顾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及考试,有条件的还应该兼顾生产与研发,最大限度地产生经济效益。

(作者系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管理学博士,教授)

责编:路 童

猜你喜欢
规模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