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贤
[摘要]楼面裂缝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项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甚至会造成安全隐患,并成为工程质量问题中投诉的热点,在对楼面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设计和施工的角度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楼面 裂缝 成因 防治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078-01
近年来,楼面裂缝问题的投诉急剧增多,与现代城市建设步伐、与人民居住要求极不相适应。因此,准确全面分析楼面裂缝的成因,有效防治其出现,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一大课题.为了更好地治理裂缝这一质量通病,现针对产生裂缝的现状,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探讨成因和防治举措。
一、楼面裂缝的原因分析
(一)配筋量的不足
住宅工程现浇板的设计,通常按强度要求进行设计,对温差和砼收缩特性等其它因素考虑较少,致使配筋量达不到工程实际运行中的综合要求。而住宅工程的四角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梁约束,限制了楼面砼的自由变形,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形时,板面就会在配筋薄弱处开裂,产生450左右的斜角裂缝,这种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主要是砼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尽管对结构安全使用无影响,但会发生渗漏,同时预埋线管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引起应力集中,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方向时,却未增设抗裂构造钢筋,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二)钢筋抵抗外荷载作用的失效
楼面砼板中钢筋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但是这一双重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为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而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钢筋网的保护层通过砼垫块和模块的依托较容易实现,但是其上层钢筋网保护层由于钢筋较细较软,容易弯曲、变形、下坠;受高度影响无法依托保护;施工中人员踩踏;不设钢筋小撑马或设置间距过大等主客观原因,从而破坏保护层,使板中钢筋无法实现应有的作用。
(三)混凝土性能的下降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全部在现场进行浇筑,但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商品砼厂商一味追求成本的降低,不重视原材料质量,甚至想千方百计降低商品砼质量和性能。同时,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楼面砼缺乏较充分和足够的保温养护时间,在砼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
二、楼面裂缝的控制措施
(一)从设计的角度控制楼面的裂缝
1.加强配筋。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加粗。
2.增加板厚。目前,普遍采用水电管线暗埋于楼板面的做法,使砼有效截面受到削弱,这样设计时必须增加板厚,楼面板厚度应大于100mm,并增设垂直于线管的抗裂短钢筋,宜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不小于300mm。
(二)从施工的角度控制楼面的裂缝
1.加强固定。预埋管线时管扎在经计算高度的钢筋撑脚上或采用砂浆垫块固定,使预埋管布置在板中部。
2.延长养护。施工中砼用麻袋或草包覆盖,进行一周左右的保温养护,在板面或板底拆模后涂刷养护剂,避免砼的早期干缩,确保膨胀剂产物的充分水化,使砼达到有效的补偿收缩作用。
3.减少荷载。在施工频繁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的简易通道,避免楼面上层钢筋受到踩踏而变形;在模板安装时,应预先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强增强模板支撑架的刚度,不得将材料集中堆放,应做到分散就位,从而减少早期荷载形成的裂缝。
参考文献:
[1]郑妙卫,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与处理,中华建设2008.3(34).
作者简介;
梅贤,男,湖北黄梅人,黄冈水利电力学校水建专业(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毕业,湖北省黄冈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质量与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