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浩 刘明放 王锡金 钱国壬
摘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但能稳定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而且还可减轻农业劳动强度,解决农业劳动力紧张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育秧是关键,培育适合于机械化栽插的壮秧是解决机插苗的瓶颈难题。针对水稻机插秧秧苗特点,总结了水稻全程机械化育秧技术。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88-03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但有利于稳定和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尤其是当前世界粮食趋于紧缺危机当中),而且还有利于减轻农业劳动强度和解决农业劳动力紧缺问题。同时,还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绍兴市农业部门集农机、农艺、种子于一体,建立了技术指导专家组,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全面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研究。通过近几年努力,获得了一定的实绩,在绍兴市累计已推广面积超1万公顷,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研究和探索,基本掌握了适合机械化插秧的育秧技术,机械化插秧的秧苗不同于手拔大秧、抛秧秧苗。其特点是:播种密度高,泥不见天。秧根集中在2cm左右的薄土塑盘中交结生长,秧苗素质不同于人工移栽的手拔大秧。秧龄短,叶片少,秧苗矮小。因此,机械化插秧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对机插较大的农户或专业合作社,要根据机插效率及进度要求,采取分批分期浸种、催芽、播种,确保秧苗适龄机插。选好品种,育好适龄壮秧,是水稻机械化插秧成败的关键。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育秧
目前,绍兴市水稻机插育秧,通常分工厂化育秧(用客土,诸暨、嵊州采用)、大田育秧(用本土,绍兴、诸暨采用)、大田无盘简易规格化育秧(客、本土兼用,绍兴采用)、大棚设施育秧(客土,省内个别地方已采用),现主要阐述大田水稻育秧技术。
1.1精选品种
择优选择当地政府确定推广种植的品种。
1.1.1早籼稻。要求该品种具有苗期耐寒性较强,中熟熟期(即可在7月20日左右能收获的品种),分蘖较强,生长旺盛,中秆,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高,结实率较高,抗病性较好,高产,中等质量等特点。如金早47(中熟早籼稻)、嘉育253(中熟偏迟早籼稻)、中嘉早32(中熟偏迟早籼稻)、中早22(迟熟早籼稻)等。
1.1.2单季稻。要求该品种(组合)具有分蘖中等偏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成穗率高,穗大粒多(重),结实率高,早熟晚粳类型,且抽穗期耐高温性能强,抗病性好,米质优等特点。如秀水09(中、迟熟晚粳稻)、浙粳22(中、迟晚粳稻)、秀优5号(中、迟熟晚粳杂交稻)、嘉优2号(早、中熟晚粳杂交稻)等。
1.1.3连作晚稻。要求该品种(组合)具有熟期早(早熟晚粳类型),苗期耐高温性能强,插种后起发快,分蘖力强,田间生长繁茂性好,中秆,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耐寒性强,抗病性强,米质优等特点。如嘉优2号(早、中熟晚粳杂交稻)、秀水03(特早熟晚粳稻)、宁88(早、中熟晚粳稻)等。
1.2种子处理
1.2.1晒种。浸种前2~3d将水稻种子在太阳下晒2~3h,增加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催芽整齐度,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良种标准(GB4404.1~1996)。纯度标准:杂交水稻在96%以上,常规稻在98%以上。发芽率标准:杂交水稻在90%以上,常规水稻在92%以上,发芽势均在85%以上。
1.2.2浸种。将晒过的种子倒入事先用的确灵,或2 000倍“402”杀菌剂,或50kg水加30mL锐劲特再加选菌清杀菌剂等配制好的溶液中浸种2~3个昼夜(早稻3个昼夜)。再用清水淘洗后进行催芽。
1.2.3催芽。①早籼稻:用热水淘种后带热入坑(堆)进行高温催白,时间一般为一昼夜,温度不超过38℃,破胸后进行适温催芽,温度保持在30~35℃,然后将芽谷摊薄炼芽。②单季和连作晚稻:用热水淘种或将浸过的湿谷在太阳下放几个小时后,带热倒入用湿麻袋作垫底的温床,然后再盖上湿麻袋等进行催芽。切忌将种子用蛇皮袋装催芽或不加保温措施乱丢乱放。催芽后将芽谷摊薄炼芽。上述方法均力求2d内催好芽,并做到芽谷快、齐、匀、壮等。
1.3播种
1.3.1选好秧田,精耕细作。秧田选择朝南向阳(指早稻),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杂草、残渣少,田间无石子,灌溉水无污染的田块。提前5~8d做好秧板,施好基肥,一般可用45%复合肥300kg/hm2或碳酸氢铵375kg/hm2加过磷酸钙300kg/hm2,或壮秧剂150~225包/hm2均匀撒在秧板上。直接从秧沟取泥育秧,秧板规格为板面宽1.5m,秧沟宽0.5~0.7m。秧田四周沟宽约30cm以上,沟深约25cm,苗床板面达到“实、平、光、直”。好的秧板能增加其透气性,促进秧苗根系生长发达,白根多,是提高秧苗素质的关键步骤。
1.3.2精铺秧盘。机插一般用塑料硬盘,早稻为330~375盘/hm2,单季杂交水稻为225盘/hm2左右,单季晚粳稻为300盘/hm2左右,连作晚稻为330~375盘/hm2,秧田比一般为1∶80~120。1hm2大田用秧苗所占面积为90~120m2。因此,要合理科学地用好每寸秧板。做法:整齐横排在秧板上铺2盘,盘盘要贴紧,中间不留空隙,以防杂草生长,铺塑盘3.00~3.75万盘/hm2。
1.3.3备泥上盘。机插育秧的秧泥举足轻重,但简易育秧与工厂化育秧工作有较大的区别。简易育秧是改客土为本土,就地取泥就地应用,大大节省操作环节、人工和生产成本,但田泥必须做到无杂质、无烂草、无小石子的要求,以避免机插秧苗时遇石子撞断插秧针带来损失和插秧缺株现象。
1.3.4筛网的制作。选用筛网孔约为15mm×15mm的铁丝网制作成一般长1.5m、宽1.5m且四周用木条固定的网筛,用3~4人操作过滤。
1.3.5秧泥准备。将0.5~0.7m秧沟中的田泥提前搞糊,待播种前1d将沟泥带泥带水过网筛,均匀筛在事先铺好的塑料硬盘内,装满泥后淌平,沉淀0.5~1.0d后即播种。
1.3.6适时播种。根据种子发芽情况,及时播种,并做到到边到角均匀播种。①早籼稻:做到适时早播,让季节给连作晚稻,播种时间掌握在3月下旬,用种量为75kg/hm2左右,按大田机插375盘/hm2计算,每盘播200g。②单季稻:做到适期播种,播种时间掌握在5月底至6月上旬。用种量:杂交水稻为18.75kg/hm2,按大田机插225~270盘/hm2计算,每盘播70~85g,常规晚粳稻用种量为45kg/hm2,按大田机插300盘/hm2计算,每盘播150g。③连作晚稻:做到适时迟播,播种时间掌握在7月8~10日。用种量:杂交水稻30kg/hm2左右,按330~375盘/hm2计算,每盘播种量为80~90g。常规早熟晚粳稻60~75kg/hm2,按375盘/hm2计算,每盘播种量160~200g。上述任何时期播种,播后均要搭谷,使种子与泥土充分接触,以免影响成秧率。
2秧田管理
2.1早籼稻
2.1.1抢晴播种,保温保湿育秧。早籼稻播种搭谷后,一定要用拱棚地膜覆盖保湿保温。一般采用3 750根毛竹片、150~165kg地膜用于1hm2秧田覆盖。做到高温高湿促齐苗(最高棚内温度不超过35℃),适时揭膜炼壮苗。一般从2叶1心开始,根椐气温变化掌握揭膜通风时间、揭膜程度。为防治烂秧和烧苗,膜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5~30℃。待气温正常,可于插秧前2~3d取膜炼苗。
2.1.2加强肥水管理。播种至揭膜前应保持盘土湿润不发白,做到缺水补水,1叶1心左右建立平沟水,保持盘土湿润又透气,以利秧苗发根。2~3叶要做到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水排干水,倒春寒灌满水保温护苗,转晴回暖逐步排水防青枯死苗,整个秧田期间以保持秧板湿润为主,切忌长期灌水而造成烂根死秧。移栽前3~5d要控水炼苗,如起秧前遇雨,要盖膜遮雨,防止因盘土含水量过高而影响起秧和插种。注意避免施肥不当造成肥害。施用断奶肥时,先上水进秧盘,用尿素22.5~37.5kg/hm2加水泼浇或洒水壶洒施,尽量在傍晚进行,施肥后用清水冲洗。移栽前3~4d,施好起身肥,用尿素30.0~37.5kg/hm2,并做到前面施肥,后面用洒水壶洒清水冲洗。
2.1.3加强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秧田期应根椐病、虫、草发生情况,早稻育秧要重视立枯病的发生,可用1 000倍的敌克松药剂喷施。通常在秧苗二叶期后及时用药防治稻蓟马、灰稻虱等害虫,用杀稗王等除草剂防除稗草等。移栽前1d,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加锐劲特乳剂750 mL/hm2等农药,对水600~900kg喷雾,做到带药下田。
2.2单季稻、连作晚稻
单季稻和连作晚稻通常采用露地育秧,不需要保温育苗。单季稻重点是保证秧盘湿润和防治病虫害,如稻蓟马、灰稻虱等害虫的防治。连作晚稻重点要防止如高温烫芽,造成烂秧,尽量做到傍晚播种,第2天再用遮阳网盖至2~4d。该时期种子播种后一般3~5d即可齐苗。播种至秧苗一叶一心期盘土湿润不发白,缺水补水;二叶期后建立平沟水,保持盘土湿润又透气,结合灌水施断奶肥,施后洗苗,防治烧苗肥害。二至三叶期要看天灌水,做到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整个秧田期以保持秧板湿润为主,切忌长期灌水而造成烂根死秧。施好起身肥,同样做到先施肥,后洗苗,防止伤苗。移栽前2~3d控水炼苗,如起秧前遇雨,要盖膜遮雨,防止因盘中水分过高影响起秧和插秧。
3栽插
3.1插秧机类型
机型分行距30cm坐式插秧机,行距30cm步行式插秧机和行距23cm坐式插秧机。前2种多数为日本和韩国产,后一种为浙江湖州产。前2种机型适宜于单季稻插秧,即通常所说的宽窄行30cm×10cm,江苏在单季稻上应用的很广泛。在绍兴单季稻通过几年试插,表现也不错。23cm机适宜于早稻和连作晚稻插种,尤其是连作晚稻,在近几年30cm机插的试验中总是存在着基本苗不足,有效穗少,影响产量。2008年从湖州购买1台23cm的插秧机,从上、下半年的试插来看,均表现较好的丰产性,基本苗较足,有效穗超300万穗/hm2,穗大粒多,生长清秀。
3.2壮秧指标
要求苗齐、均匀,无病虫危害,无杂株杂草,秧龄15~18d,早稻18~20d,连作晚稻14~16d,叶龄3.5~4.0,秧苗高15~20cm,苗挺叶绿,碳氮比适中,移栽时单株绿叶3.5叶左右,其秧苗基部粗扁有弹性,根部盘结牢固,提起不散,单株白根10条以上,1cm2成苗2~3株(见表1)。
3.3起秧运苗
由于机插秧的秧苗既小又嫩,在起秧、运秧的过程中要防止萎蔫,防止秧苗折断。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①秧苗搬动次数要尽量减少,保持秧块不变形;②做到随起随运随栽,不栽隔夜秧;③运秧时秧块要平放,堆放层数不宜过多,一般以2~3层为宜,层数过多容易压伤折断秧苗,也可卷叠运输;④起运过程中,如遇烈日高温、干风或下雨要用设施遮盖,以防秧苗失水萎蔫或秧块过烂而影响机插质量;⑤卸秧时要平卸平放于田埂,以利于机插。
3.4栽插规格
根据秧苗实际情况,按时插种。①早稻。4月中下旬看天气及时栽插,移栽密度为23cm×13cm或30cm×10cm,每丛插3~4本。②单季稻。6月中下旬插种,移栽密度为30cm×13cm,每丛杂交水稻插2本,常规水稻插2~3本。③连作晚稻。7月22~25日插种,最迟也不能迟于7月30日。插种密度为23cm×13cm或30cm×10cm,每从杂交水稻插3~4本,常规水稻插4~5本。
4大田管理
4.1大田整理
机插秧苗矮小、幼嫩,不同于手拔大秧。因此,大田必须平整,杂草或稻草要少。做到稻草还田不超过1/3,并切碎,均匀甩撒,施足基肥,最好用有机肥或碳酸氢铵375kg/hm2拌过磷酸钙300kg/hm2作基肥。四周挖好边沟和大田中间的操作沟。
4.2浅水插种
灌水扶苗,返青后薄露灌溉,促早发。后期干干湿湿,保根养叶,确保青秆黄熟。
4.3早施追肥
机插秧苗施肥一定做到早、速,力争在10d内将二次肥施好。中、后期看苗施肥,但尽量做到单季稻7月20日以后不再施氮肥,连作晚稻8月15日以后不再施氮肥。病虫害防治及其他管理与一般大田管理方法相同。
5参考文献
[1] 陆萍,程梅初.水稻小苗机播秧栽培技术要点(5)[J].上海农业科技,2007(4):31-32.
[2] 倪妮.机械化插秧的育秧技术初探(5)[J].上海农业科技,2007(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