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见 陈 微 龙光秀 刘彩萍 龙秀全 梁玉菊
摘要为探索松桃县中低海拔地区水稻在自然分蘖条件下的最佳栽插密度,为水源枯竭地区提供最佳栽插方案,特进行了不同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分蘖条件下的最佳密度为30cm×18cm,产量为9 216.59kg/hm2。
关键词水稻;自然分蘖;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0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63-01
水稻是松桃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1.7万公顷左右,管理水平较高,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滞后,稻田保灌面积较少,因此水稻生产在其分蘖期不能进行人为控苗。为探索中低海拔地区不控苗条件下水稻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松桃县水稻生产提供合理的技术依据,2008年特进行了不同栽插密度试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安排在松桃县普觉镇干佃村,海拔440m,年均气温16℃,水稻生长期4~9月的平均温度22.5℃。试验田为潮沙泥田,肥力中等,水源条件较好,前作为油菜。供试品种为黔香优302,由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提供。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行距30cm,穴距22cm,每小区198穴(A);行距30cm,穴距20cm,每小区220穴(B);行距30cm,穴距18cm,每小区231穴(C);行距30cm,穴距16cm,每小区253穴(D);行距30cm,穴距14cm,每小区297穴(E);行距30cm,穴距27cm,每小区165穴作对照(CK)。小区面积13.02m2(3.1m×4.2m),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
1.3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旱育浅植技术,于2008年4月7日播种,播种时,种子用旱育保姆进行包衣,均匀撒播于苗床上,覆土厚1cm左右,再盖塑料薄膜,然后盖无纺布;秧苗出土后,揭去塑料薄膜,整个苗床期无纺布全程覆盖。5月15日移栽试验田,窝栽2粒谷,秧龄37d。试验田施牛粪22.5t/hm2、25%复合肥750kg/hm2作底肥,然后翻犁耙平,分小区栽秧。5月18日结合除草施尿素225kg/hm2,全生育期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各2次,防治纹枯病和稻瘟病各2次。黄熟前保持6cm以上深水,不控苗,让其自然分蘖,黄熟后落水晒田,各处理田间管理措施相同,9月5日收割。收割时每小区分别全割全收,晒干、扬后称重,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C的平均产量最高,达到9 216.59 kg/hm2,比CK增产15.72%;处理B的平均产量也达到了9 062.98kg/hm2,比CK增产13.79%;处理D的平均产量为8 625.19kg/hm2,比CK增产8.29%;处理E的平均产量为8 348.69kg/hm2,比CK增产4.82%;处理A的平均产量为8 164.36kg/hm2,比CK增产2.51%。经方差分析,处理C较CK差异达极显著,处理B较CK差异显著,其他处理较CK差异不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F区组<F0.05<F0.01,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重复间误差小,小区间试验条件基本一致,F0.05<F处理<F0.01,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2.2经济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密度对株高和千粒重影响不大,株高变幅为105.69~109.36cm,千粒重变幅为26.69~27.11g,全距极差仅为0.42g;而有效穗数变幅为213.0~237.0万穗/hm2,相差24.0万穗/hm2;结实率则是密度越大,结实粒越高。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栽插行距30cm,穴距为18~27cm,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少;栽插行距30cm,穴距为14~16cm,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行穴距为30cm×18cm、30cm×20cm是适宜的栽插密度,尤其以30cm×18cm为佳。
4参考文献
[1] 严宗卜,游俊海,陈惠查,等.杂交香稻黔香优302施尿素量与栽插株数栽培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2):42-44.
[2] 何晓明,张强,甘雨,等.黔香优302在铜仁地区的播期与施肥量和栽插株数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2):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