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振 金 蓉
摘要通过中华鼢鼠在油松良种基地的危害调查结果表明:中华鼢鼠发生的适宜条件是全垦地、梯田,其次是林带;阳坡是中华鼢鼠活动最猖獗、危害最严重的地带,其次是半阳坡、半阴坡、阴坡。
关键词中华鼢鼠;油松良种基地;危害率
中图分类号S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23-01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Milee-Edwards),别名瞎瞎、瞎老鼠、瞎狯等,属哺乳纲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中华鼢鼠体长18~30cm,体短粗,略呈圆筒状,体重250~350g,个别体重达500g,一般雄鼠大于雌鼠。头宽而扁,嘴短,耳壳退化,耳轮小,额头有一白斑,四肢发达,前肢爪呈镰刀状,善于挖土打洞。后足较小,适于拔土,头骨粗大,头骨后面宽大于高。一对门齿较大,外露,毛短细密,体背毛厚,呈灰褐色和锈褐色,略有绿光,腹部毛为浅色,尾长3.0~4.5cm,无毛,粉红色。此鼠常年在地下活动,活动的隧道纵横交叉,地面上常发现许多土堆,根据土堆的新旧,可判断其活动情况。当地群众有“公鼠土堆一条线,母鼠土堆一大片”的区别。洞的构造有寻食洞和常住洞2种:寻食洞与地面平行,距地面10~15cm;常住洞较深,洞内有仓库、厕所等。每年有2个活动高峰,春季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第1次高峰,主要是寻食、求偶,此时活动频繁,秋季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作物成熟后开始大量贮存食物,准备越冬。一般以早晨、傍晚和阴天活动较多,中午很少活动。鼢鼠有怕光、怕风的习惯,视力很差,听觉、嗅觉灵敏。近年来,中华鼢鼠成为危害未成造林地的重要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在子午岭庆阳地区分布较广,危害十分猖獗。为了有效控制其危害,设立了标准调查试验地,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并推广应用于实践防治中,取得了理想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立地条件
调查试验示范小区设置在正宁林业总场中湾林业科学研究所,一生产点梁中上部,立地条件为疏林地及灌木林地,海拔1 487~1 570m,坡向以南向为主。
1.2调查方法
在种子园进行了鼢鼠危害调查试验,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标准样地21块,在设立样地的同时,还调查了鼢鼠对定植树木的危害情况。
2结果与分析
中华鼢鼠栖息洞穴、取食习性与其所存在的立地类型诸因子有关。在标准地内依据不同因子条件进行调查,发现其结果不一样。
2.1中华鼢鼠的发生与不同整地方式之间的关系
在调查试验地共设置了全垦地、梯田、林带样地(3次重复,共9块样地),调查结果反映出中华鼢鼠发生的适宜条件是全垦地、梯田,其次是林带。
经多次反复试验证明,全垦地因土壤疏松,灌木、杂木根系去除,原立地条件得到破坏,导致中华鼢鼠危害较重;梯田土壤坚硬、瘠薄,定植时只是深穴换了肥土,原立地条件只得到了局部破坏,同时梯田的埂起到了一定的防护功能;林带因立地条件破坏轻,杂木和曼根密集,加上田埂起了防护功能,所以危害较轻。由此可见,造林以林带或大穴为好,定植再逐步扩穴。
2.2中华鼢鼠的发生与坡向的关系
在种子园不同坡向的小区内设置了12块样地(标准地面积400m2),调查了林木被害率,其结果表明,鼠害的发生与危害顺序是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调查表明,阳坡是中华鼢鼠活动最猖獗、危害最严重的地带,其次是半阳坡、半阴坡、阴坡。因此,应该把防治重点放在阳坡、半阳坡。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目前油松良种基地的防鼠工作,应采取综合防治,结合改变地类环境,在鼠害活动猖獗的季节采用群防群治,全面投饵,全年固定人员进行人工捕杀,才会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收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油松良种基地中华鼢鼠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化学防治、人工捕杀、生物防治及改变造林方式和立地条件等。防治方法有药物、毒饵、人工机械捕杀等。
4参考文献
[1] 张治胜,杨彩霞.中华鼢鼠对青海云彬造林的危害及防治[J].中国林业,2008(12):48.
[2] 吴有邦,孙崇宗,梁桂英.中华鼢鼠的生物学特性与药物防治的最佳时期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134,136.
[3] 王晓飞,徐瑞琴.中化鼢鼠对油松人工林的危害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150.
[4] 刘宝汉.中华鼢鼠在子午岭林区的危害及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