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垂直绿化探析

2009-04-09 07:30付志昂张明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期
关键词:垂直绿化应用领域类型

付志昂 张明辉

摘要简述了垂直绿化概念及应用;着重介绍了4种垂直绿化类型,即墙体与坡体绿化、花架与棚架绿化、阳台绿化、屋顶花园,以及垂直绿化的优点及应用领域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垂直绿化是现代城市绿化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城市;垂直绿化;类型;优点;应用领域;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070-02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园林绿化在城市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不仅需要平面绿化,还要把平面绿化和垂直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如扬州何园、南京瞻园等)在云墙上、漏窗旁、假山的悬崖上均可见一些攀援植物附着其上,给游园增添了不少景致。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流行利用植物来“砌墙”,在美国一些别墅里还用植物墙把房间隔开。在巴西有一种“绿草墙”,它是采用空心砖砌成的,砖里面填了土壤和草籽,草长起来就成为了绿色的墙壁,不但美化环境,还能起到减少噪声、净化空气和隔热降温等作用。在日本,栽植了草坪、花卉或灌木等的装置系统被安装在了围墙、护栏、坡壁、垂直的各种广告支架等上面,使混凝土变成了绿色森林;还有一种观赏墙壁上面的园林植物、栽培基质和固定装置形成一个完整的板块,这种绿色墙既可用于室外又可用于室内。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展示的长达150m、高12m以上的“生命之墙”汇集了最新的垂直绿化技术于一堂,其美丽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在我国,垂直绿化技术的相关研究正在逐步开展,新的垂直绿化技术也不断涌现,近年来在上海等地出现了在轨道交通旁边由多种植物组合而成的减噪绿化墙,形成了一道道城市绿色景观线。

1垂直绿化的概念

垂直绿化泛指用攀援植物或其他植物装饰建筑垂直面或各种围墙的一种垂直绿化形式,以达到美化和维护生态的目的。垂直绿化以新颖的绿化概念拓展了传统绿化的空间,它可以填补地面绿化存在的不足,对于改善城市生态,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它将会成为未来绿化的一种新趋势。然而,因为垂直面上的环境条件比地面上的复杂,垂直绿化与地面绿化相比要求有更高的技术。垂直绿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提高垂直绿化的质量,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2垂直绿化的类型

2.1墙体、坡体绿化

应用爬山虎、地锦、薜荔、凌宵等具有吸盘或气根的藤本植物,沿墙面、坡体攀爬。这些植物不需要任何支架和牵引材料,栽培管理简单,其绿化高度可达5~6层楼房以上。

2.2花架、棚架绿化

应用葡萄、紫藤、金银花等具有缠绕性能和蔓性月季、木香等长蔓性藤本,在略加牵引扶持下,攀爬在园林花架、简易棚架及与墙面保持一定距离的垂直支架上,点缀装饰小游园和庭院等。用茑萝、牵牛、丝瓜、扁豆、观赏瓜、葫芦等草本的蔓生植物,在铁丝、绳索、枝条的牵引下,绿化墙面或攀援简易棚架等。这种方式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藤本植物生长迅速,容易见效,并可根据喜好每年更换绿化材料。

2.3阳台绿化

城市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其阳台和窗台是楼层的半室外空间,是人们在楼层室内与外界自然接触的媒介,是室内外的接点。在阳台、窗台上种植藤本、花卉和摆设盆景,不仅使高层建筑的立面有着绿色的点缀,而且像绿色垂帘和花瓶一样装饰了门窗,使优美和谐的大自然渗入室内,增添了生活环境的生气和美感。

阳台绿化不同于地面,由于其特殊位置界定,形式上有凸、凹、半凸半凹3种,日照及通风情况各不相同,具有种植营养面积小、空气流通强、墙面辐射大、水分蒸发快等特点,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需要做种植箱和盆景架等。阳台绿化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将绿色藤本植物引向上方阳台、窗台构成绿幕;可以向下垂挂形成绿色垂帘(也可附着于墙面形成绿壁。应用的植物可以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如牵牛、茑萝、豌豆等,也可用多年生植物,如金银花、蔓蔷薇、吊金钱、葡萄等;花木、盆景更是品种繁多)。但无论是阳台还是窗台的绿化,都要选择叶片茂盛、花美鲜艳的植物,使得花卉与窗户的颜色、质感形成对比,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2.4屋顶花园

在世界七大奇观中有巴比伦王国的空中花园,为世人所垂慕。在当今许多园林绿化先进国家或一些建筑密度过大的城市,除了尽量扩大绿地面积进行高标准的园林建设外,还利用广大的楼顶面积,进行精雕细刻的园林布置,以优美的园林植物和精巧的亭廊、花架、假山、喷泉、水池等园林建构物和雕塑小品,构成美丽的空中花园。在我国的上海、广州、大连等城市,也有一些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的建设不同于其他2类垂直绿化形式,在建筑设计和结构上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①在建筑设计和结构上,必须将屋顶绿化的总体重量计入,得出屋架承重。如原建筑设计未考虑绿化荷载,则不宜进行绿化,否则会引起建筑安全问题。一般的被式绿化土层需 6~10cm,荷载达200kg/m2,如种植草皮、地被植物等;种植式绿化土层需20~30cm,荷载达到200~350kg/m2,如种植花卉等;花园式绿化土层需30~50cm,局部达到70~80cm,荷载达到750kg/m2。②防水渗透措施需周密设计,一般植床底应铺1层直径2~3cm的陶粒或石砾、焦碴等,陶粒上铺玻璃纤维层,以便通气和渗水。③屋顶花园绿化种植床内的土壤必须人工调配,土壤配比一般以1份园土、1份塘泥、2份砂土为宜,并适当配有机肥料。经验证明,这样配置土壤的透气、透水、肥力效果好,有利于植物生长。④屋顶绿化树种,包括一些乔木树种的矮化种,要选用苗圃培育的树干矮小、树冠较大、水平根系分布广的乔木、花灌木等浅根植物。草皮应选用适应性强、管理方便的草种。⑤堆石、桌椅、亭廊、花架、雕塑小品等,宜选用轻质材料制作,尺度不宜太大,亲切可人为佳。

3垂直绿化的优点

3.1节省城市用地,提高环境质量

垂直绿化占地少,充分利用了空间,大大提高了城市绿量、覆盖率,增强了绿化的立体效果。通过美化光秃的墙面、土坡等,提高了环境质量。由于蔓性攀援植物随着物体外型变化而变化,从而软化了建筑生硬轮廓,并与城市绿化融为一体,创造出多种生动的装饰效果。

3.2调节室内外的温差,节约资源

通过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和庇荫效果,可缓和阳光对建筑的直射,使夏季墙面温度大大降低。有关资料表明,受阳光直晒时,绿化覆盖的墙面比无覆盖墙面的温度低13~15℃,冬季落叶后,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的辐射热,其附着在墙面上的枝茎又成了1层保温层,起到了调节室内气温的作用,从而缩短空调的开机时间,节省电力资源。

3.3降低噪音,吸附烟尘

垂直绿化还可以降低墙面对噪音的反射,并在一定程度上吸附烟尘,净化城市空气。

4应用领域

绿化垂直面不仅能改善环境,如抑尘降噪、隔热降温、净化空气等,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垂直绿化技术可以应用到建筑物外墙、围墙护栏、立交桥等建筑物表面上。同时,新的垂直绿化技术拓展了垂直绿化的范围,如广告屏障、室内墙壁、指示牌等可以通过安装人工基盘、垂直面种植等技术来实现绿化。垂直绿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促进城市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5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不发达和思路局限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垂直绿化技术的革新和新技术大范围的应用。垂直绿化比地面绿化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研究,而且现有的单一的栽植攀援和垂吊植物的思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化方式的创新。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加快,人们对绿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园林绿化事业将得到大力发展,垂直绿化技术也将得到大力推进。二是垂直绿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要解决很多问题,如垂直面条件、养护管理、植物种类、安装固定等问题需要很好的解决,而且地区环境条件的差异会带来很多应用上的困难,这些问题不仅会造成绿化效果不好,而且还会带来人力物力的浪费。

6结语

垂直绿化是现代城市绿化的必然趋势,将成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垂直绿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逐步开展,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不断创造新的适宜当前需要的技术来建设更多的垂直绿化工程,从而更好地改善我国城市的人居环境。

7参考文献

[1] 李龙梅.垂直绿化与墙面贴植新技术[J].内蒙古林业,2000(8):36.

[2] 王雪,任吉君,梁朝信.城市垂直绿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北方园艺,2006(6):104-106.

[3] 毛龙生,王晓春,刘广,等.人工地面植物造景——垂直绿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4] 谢浩.实施垂直面垂直绿化构筑良好热环境[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 7(5):199-201.

[5] 李莉,魏晓.西安市垂直绿化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903,914.

[6] 郭军.建筑物垂直面绿化的可行性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134-136.

[7] 徐一斐.客土喷播——高速公路边坡绿化防护新技术[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1(4):309-312.

[8] 何健聪,张太平,李跃林,等.我国城市垂直绿化现状与垂直绿化新技术[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6):289-291.

[9] 张华.垂直绿化的形式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76.

[10] 邱志奇.垂直绿化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7(10):18,20.

[11] 曲志霞.垂直绿化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6(6):32.

猜你喜欢
垂直绿化应用领域类型
随动曲面松料装置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