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奥巴马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2009-04-08 08:45
考试周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奥巴马

代 颖

摘要: 批评语篇分析(CDA)是分析政治语篇,包括公众演说常用的分析框架。它使演讲人为赢得受众支持而使用的各种话语策略明晰化,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综合批评话语分析下的各种分析方法。本文从词汇、及物性、情态系统、名词化及修辞等各个方面,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讲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语言是如何为意识形态服务的,从而很好地把握演讲者的政治意图。

关键词: 奥巴马 就职演讲 批评话语分析

一、引言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批评性话语分析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迄今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CDA综合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大众传媒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戴炜华、陈宇昀,2004)。其基本理论渊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宗旨是揭露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其主要方法有: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纪玉华,2001)。在国外,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已经在国际语言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相比较而言,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辛斌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不断向国内同行介绍批评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9篇。近几年,国内不少学者相继加入了CDA研究的行列,外语核心刊物上相继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CDA研究论文。如廖益清(1999),纪玉华(2001),戴炜华、高军(2002)等学者都对批评话语分析在国内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批评话语分析重视对所有非文学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而对于政治语言的研究,则成为批评话语分析近代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在政治讲话中,政治家的目的不在于向听众提供信息,而在于说服劝诱,在于通过讲话,博得民众心灵的共鸣,影响和控制他们的意识形态,以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国家和政府的利益。批评话语分析认为语篇是说话者在形式结构和意识形态意义两方面进行选择的结果,它在分析中特别强调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并把注意力放在发现和分析语篇中那些人们习以为常而往往被忽视的思想观念上,以便人们对它们重新审视。本文以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为例,通过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研究奥巴马演讲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关系,探讨他是如何通过语言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的。

二、分析框架

批评话语分析要求把语言看作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因此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自然成了其主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来源(辛斌,2005)。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的理论,黄国文(2001)认为,我们在进行语篇分析时完全可以用这一理论进行指导。事实证明,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

根据Halliday(1994)的观点,语言主要用来表达三种意义,第一种是用语言来谈论我们对世界(包括自然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历、看法和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这种意义是概念意义;第二种是用来与别人交往,建立或保持与别人的关系,影响别人的行为,表达讲话人的态度,改变别人的态度、看法等,这是人际意义;第三种是用来组织语句和话段,把单个的情形、意念连接起来,这是语篇意义;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它们被称为三大纯理功能(Metafunction)。

及物性(transitivity)是概念功能的一部分,是以交代各种过程及其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来反映语言的概念功能,其中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是最常见的三种表示概念功能的过程。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它有两个参与者:“动作者”(actor)和“目标”(goal);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sensing)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有两个参与者:心理活动的主体“感觉者”(senser)和客体即被感知的“现象”(phenomenon);关系过程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任何关系的过程,可分为“归属性关系过程”(attributive)和“限定性关系过程”(descriptive),前者对事物进行描写,后者对事物进行限定。如:

①At these moments,America has carried on not simply because of the skill or vision of those in high office,but because We the People have remained faithful to the ideals of our forbearers,and true to our founding documents.(物质过程)

②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心理过程)

③On this day,we gather because we have chosen hope over fear,unity of purpose over conflict and discord.(关系过程)

语篇的人际元功能关注的是篇章作者和篇章意图中的读者的互动关系,即说话人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态度,并影响听者的态度和行为。如韩礼德指出,这一功能承载着很重的语义负荷(李站子,2000)。语篇的人际功能是通过语气结构和情态系统反映出来的。考察语篇的情态功能主要有两个目的:①弄清说话者对话语命题真实性所承担责任的程度和对未来行为做出的承诺和承担的义务;②了解说话者对听话者和情景成分的态度、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权力关系等。在英语里,除了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和情态副词之外,人称代词、实义动词、时态、直接、间接引语都可表达情态意义(辛斌,2005)。在政治演讲中,一般以陈述句和祈使句居多。陈述句的使用,使得演讲者显得客观、公正;而祈使句的使用,则增加了演讲的感染力,使演讲更具有煽动性。政治家在演讲中非常善于运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增强语言的感染力,调节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Maitland & Wilson,1987)。语篇中大量的情态动词(should,can,may,have to,will)表达了说话人进行判断时的不确定的心理状态。各种评价性形容词也映射出说话人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和判断:褒义、正面的词语代表了支持、赞同;相反,贬义、负面词汇表示反对和批评。所以,忽略情态成分的功能就很难充分理解语篇的语义潜势。

另外,在语篇上,名词化的过程隐藏了参与者和情态的成分,减少了行为成分,使客观性更强。修辞的应用也是政治演讲文本的一个重要特点,不仅保证了政治演讲的流畅与生动,还增加了文本的说服力。

本文将从词汇、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修辞等方面,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讲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奥巴马是如何利用语言为其政治目的服务、劝说美国的民众接受其宣扬的意识形态的。

三、语料分析

1.词汇

历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讲,都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它不但用来阐述美国立国的理念,更是常常定义了新总统的使命。因此,就职演讲的内容都是政治家精心准备、仔细斟酌后的结果。奥巴马的整篇演说词篇幅不长,但却传达了丰富的信息。

在总统大选期间,“change”这个词汇与奥巴马联系最为紧密,而在他的就职演讲中却只说过一次;奥巴马在大选中极力提倡的“hope”一词,也仅仅使用了三次。1月20日,英国《每日电讯报》评点出奥巴马就职演讲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包括“country”,“America”,“new”,“people”及“everyone”等。这些词语的使用与奥巴马的政治意图是紧密相连的。战争和经济危机的阴云笼罩着美国,奥巴马试图唤醒每个人的责任心,建立人们对于新任总统的信任,齐心协力重建美国的霸权地位。

2.及物性

在演讲中,奥巴马主要采用了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这两种及物性系统,分别占整个语篇小句的46%和35%。在谈及如何重建美国经济和政治霸主的地位时,奥巴马选择了对行为进行描述的物质过程:

④On this day,we come to proclaim an end to the petty grievances and false promises,the recriminations and worn out dogmas,that for far too long have strangled our politics.

⑤Starting today,we must pick ourselves up,dust ourselves off,and begin again the work of remaking America.

以上各句中的动词,“proclaim”,“pick”,“dust”,“begin”属于物质动词,表明了奥巴马的决心,并表明他将和美国民众一起,改善美国现有的政治管理制度,重拾信心,共建全新美国。

而及物性系统中的关系过程是进行评价或判断最直接的方式(Hodge & Kress,1979),如以下各句中由系动词连接名词词组或形容词形成的关系过程。

⑥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They are serious and they are many.They will not be met easily or in a short span of time.

⑦Less measurable but no less profound is a sapping of confidence across our land——a nagging fear that Americas decline is inevitable,and that the next generation must lower its sights.

第六句中的“real”,“serious”,“many”是对于美国现在所面临的“challenges”的限定。第七句中的“sapping”,“nagging”则描述了美国民众所面临的信仰危机,表明了当前局势的严重性。关系过程中一般现在时的使用增强了评价和界定的客观性。奥巴马选用这种概念过程和时态,是想证明自己所言是普遍认可的事实,并没有夹杂着个人的主观因素。从而,让听众认识到美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十分严峻的。

3.情态系统

(1)语气

“事实”不仅要隐藏在词汇和关系过程里,还可以通过陈述句来表达。在奥巴马的演讲中,通篇都是使用陈述句,语气坚定,句子短小有力。这样的表述,使得他的演讲显得更加的客观、真实,更具有说服力。

(2)人称代词

为了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和赞同,奥巴马很少使用单数第一人称“I”,而更多地运用了包括受众和演讲者在内的复数第一人称“we”,或者是“we”的变形“our,us”,暗示着受众被包括在语篇之内,拉近了他们和自己之间的距离。在提到美国人们的先辈时,奥巴马使用了第三人称“you”,更是将自己和听众放在同一个位置,共享历史,建立相互的信任。

(3)情态动词

虽然整篇演讲的情态动词不是很多,但是“must”的使用,不仅体现了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的权威地位,还表明了奥巴马要和美国民众一起重建美国的决心。作为美国的三军统帅,奥巴马有权利要求他的民众服从于他,听命他的号召。就职演讲,也是奥巴马建立自己总统威信的第一步。

4.名词化

就语篇功能而言,批评语篇分析主要研究句式的转换过程,包括名词化,即整个句子或句子成分、对行为和参与者的描写成分转化为名词或名词词组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名词化的角度去讨论这篇演讲辞的语篇功能。大量存在的名词化过程使丰富的信息能够浓缩到短小篇章中,并且经过转化过程,原句中的时态和过程的动作者都消失了,过程转化为状态,行为变成客观存在。例如,“gathering clouds and raging storms”,“an end to the petty grievances and false promises”,“greatness is never a given”。

总之,名词化不仅使演讲这种短小的语篇尽可能传达更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加强了语篇的客观性,使人们关注现状和事件的受事人。在这篇演讲辞中,奥巴马就成功地使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美国所面临的问题和压力上,旨在唤醒人们的责任心。

5.修辞

“演讲者借助修辞获得支持,最终获得政治权威(political power)”(郭秀梅,1984)。这里,“说服”将修辞与政治连在了一起,因为政治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说服”。因此,演讲辞中的修辞功能不可忽视。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中,最常见的修辞形式就是排比:

Our workers are no less productive than when this crisis began.

Our minds are no less inventive,our goods and services no less needed than they were last week or last month or last year.

Our capacity remains undiminished.But our time of standing pat,of protecting narrow interests and putting off unpleasant decisions——that time has surely passed.

排比句的使用,显得演讲结构紧凑,语气坚定有力。

对比的使用,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如:“On this day,we gather because we have chosen hope over fear,unity of purpose over conflict and discord.”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奥巴马的就职演讲采用了多种语言策略:大量关于国家和人民的词汇,表明了奥巴马试图唤醒个人对于国家的责任心,通过建立人们对于新任总统的信任,齐心协力重建美国的霸权地位;各小句中的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以及名词化,为演讲者对美国现状的判断和评判增添了客观性,使整个语篇更有说服力;直接、强有力的陈述反映了美国面临挑战的决心;谈及美国所面临的艰巨挑战时,奥巴马更是成功地使用了人称代词,赢得他们的支持。另外,修辞手法的应用也使得整篇演讲辞结构严谨,更具有说服力。

批评性语篇分析挖掘隐含信息,展现语篇生成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把他们的意志、观点传播给受众,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国家权利是如何利用语言作用于受众的。它为解读政治语篇提供了新的分析方式和思路。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Cambridge:Polity,1992.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3]Hodge,R.and Kress,G.Language as Ideology[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9.

[4]Kress,G.Linguistic processes in sociocultural practice. Oxford: OUP,1985.

[5]Maitland,K and Wilson,J.Pronominal selection and ideological conflict[J].Journal of Pragmatics,1987,(11):495-512.

[6]Thompson,J.B.Ideology and Modern Culture.Cambridge:Polity Press,1990.

[7]戴炜华,陈宇昀.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外国语,2004,(4):12-16.

[8]戴炜华,高军.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外国语,2002,(6):42-48.

[9]郭秀梅.实用英语修辞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10]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1-4.

[11]纪玉华.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厦门大学学报,2001,(3):149-155.

[12]廖益清.批评视野中的语言研究.山东外语教学,1999,(2):1-5.

[13]辛斌.语言、权利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现代外语,1996,(1):21-26.

[14]辛斌.英语语篇的批评性分析刍议.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4):43-49.

[15]辛斌.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研究,2000,(4):44-48.

[16]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J].外国语,2002,(6):34-41.

[17]辛斌.略论批评语言学的哲学社会学背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1-3.

[18]辛斌.批评性语篇分析:问题与讨论[J].外国语,2004,(5):64-69.

[19]辛斌.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J].外语教学,2004,(5):44-48.

[20]辛斌.批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批评话语分析奥巴马
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英汉新闻报道对比分析
英国执政党网络报对中式教育纪录片评论的批评话语分析
奥巴马一家的总统假期
广告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中文访谈节目的批评话语分析
奥巴马巧为三人解围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
奥巴马“舞剑”
奥巴马来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