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09-04-08 08:45肖斯敏
考试周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外语人才就业新形势

肖斯敏

摘要: 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流入劳动市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急速增加,传统行业的人才需求已达到基本饱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不断加剧,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乃至大学生的共同愿望,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因素,更是高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从去年新劳动法的颁发,以及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无疑给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雪上加霜。本文结合目前的经济形势,重点谈谈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以及如何加大就业的砝码。

关键词: 新形势 外语人才 就业 培养

一、目前的就业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业形势也随之变动,导致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外语人才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对象之一,在过去几年的传统行业中,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尤其在外语教学和翻译两大行业中。但近几年来,传统行业人才饱和,新型行业不断冲击市场,新的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出台,加之去年新劳动法的颁发和美国次级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加剧了就业形势的恶化,这对毫无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二、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的外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无疑让高校的就业工作处处面临危机,从哲学的角度辩证地分析当下的形势,我们所面对的既是“危”,又是“机”。新劳动法的颁布,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使企业在雇用员工时多了份顾虑;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经济萧条,导致企业大量裁员,部分企业甚至倒闭,这是“危”。国家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及时进行宏观调控,积极采用财政政策,调整利率,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并下拨款项扶持基础建设,这一举措带动了建工行业、服务业和零售业的发展,这是“机”。要把握这个机遇,就要调整人才培养方向,这样培养出的新型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高校好比是人才的加工制造厂,人才是“工厂”生产制造出的“产品”,就业就是“产品销售”,如何创下好的产品销售量?关键在于“产品”是否满足市场的需求。高校的教育工作目标就是生产出品质优良、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这就要在“产品”的制造、加工、包装设计以及“产品”的推广销售等过程中下足功夫。

首先,要对市场进行分析,了解市场目前需要何种人才,然后对症下药。语言仅是一种工具,单就专业性,市场需求面狭小,无外乎语言教学、语言翻译这类的,但将语言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工具同其他专业知识相结合,其效果远远大于两者的简单相加,且市场覆盖面广,需求量大,一个既懂经济贸易又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的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肯定更受市场的欢迎。针对目前市场状况,外语系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专业性的语言教学以外,应该拓展一些其他专业知识的教学,如经济类、理工类、营养保健类、社交礼仪类、旅游管理类等,即所谓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此外,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已是一门大众化的语言,所谓物以稀为贵,要使产品更受市场的欢迎,增加小语种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如韩语、西班牙语、法语、俄罗斯语、德语等。

“产品”设计好了,还要看制造加工得怎样。质量好、实用、耐用是树立“产品”良好口碑的重要因素。高校如何培养一个受市场欢迎的学生?所谓质量好,就是指学生的思想素质要高,品学兼优,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在学生当中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指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品”要实用,这是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如果不实用,那就是摆设,没有一个企业会花钱供个活菩萨。一是要求学生所学知识能为企业所用,二是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为企业创造效益,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时,除了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就现实情况看,学生自己很难寻找实习锻炼的机会,此时高校更应该为学生提高这样的机会。比如在学生毕业前,统一安排学生在外实习一年,通过这样的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助(也就是企业所提倡的团队合作精神)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挫败感,在遇到问题时能正确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也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产品”的耐用,在这里,指的是学生就业的稳定性。频繁跳槽是企业最担心的问题,好不容易将一个新人培养出来,却跳槽了,这无形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同时降低了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信任度。对此,高校应该从企业的利益出发,为企业节省培训费,培养出可以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这样的产品才更受市场的欢迎。

在产品的包装设计方面,高校除进行教学活动以外,应该积极开展各项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要深化专业课学习。如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文化周活动、各类文艺活动、才艺展示、辩论赛等,并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学生颁发证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为日后就业的简历添砖加瓦。此外,组建一支有组织、有纪律、调度灵活的学生干部队伍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策略之一。通过这支队伍,使这些学生干部在短时期内迅速地成长,个人能力尤指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迅速地提高,并能够最大限度地锻炼出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大他们在社会招聘中脱颖而出的砝码。

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产品”推广以实现“产品”销售,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为了扩大就业面,提高就业率,要大胆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思想路线。“引进来”,就是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定期发布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需求信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和政策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走出去”,就是主动联系就业单位,建立就业实习基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建立创业指导中心,帮助指导学生创业,提供大学生创业经验交流、学习的平台。

同时,结合毕业生自身普遍存在的状况:怕吃苦,嫌工资低,尤其在试用期内就临阵脱逃,建议把已毕业两至四年的校友请回学校,召开几场专题座谈会,重点讲述校友自己的就业经历,使应届毕业生在思想上能最大限度地将理想和现实分开。

总之,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变化,新事物、新问题不断地孕育而生,我们不能逃避,只能面对,外语人才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应该认清形势,把握机会,坚定信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身处地为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着想。新市场需求新人才,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紧跟市场并不断开拓市场,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就业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罗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2]朱国仁.新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2003.

猜你喜欢
外语人才就业新形势
基于区域经济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个性化外语人才培养浅析
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