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分布的非均衡性及其影响

2009-04-08 08:45
考试周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影响

石 昊

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设置和布局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认为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分析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现状及特点,思考和谋划下一阶段我国院校设置、布局调整的发展大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新形势下院校设置重点、发展思路以及行动框架,对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非均衡性 影响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数量、学科和地域分布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绝对数量看,高校从1949年的205所增加到2007年的1909所;高校的学科及地域分布经过上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和80-90年代高校的新建、合并和调整,也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然而,目前高等教育地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仍十分突出。以2007年为例,省内拥有高校数量最多的达到118所,而数量最少的省份只有6所。高校地区间分布的非均衡不仅对高等教育升学机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具有潜在影响。[1]

一、我国高等教育分布非均衡性的现状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形成了多种学科类型、层次齐全的机构体系,在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布上,形成了以六大高教基地为主干的高等教育区域网络,非均衡性是其显著的特征。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的非均衡性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一)从人口比例看,本、专科教育在三大地带的区域分布。

如果以人口在三大地带的分布状况为参照,总体上,本、专科层次高等教育的分布与人口基本持平,东部略高,而中、西部则略低。具体来看,我国本科层次的高等学校区域分布,东部相对人口而言高校比例较高,中部和西部则明显不足;同本科层次的高校区域分布状况相比,专科层次高等学校的区域分布与人口分布的状况更为接近,但西部专科层次高校仍显不足,东部比略高,而中部专科层次高校比例则明显高于相对的人口比例。

(二)研究生层次教育资源区域分布的非均衡性。

随着学历教育层次的提高,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的不平衡程度也在加剧。研究生层次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平衡性较本、专科更为突出:博士、硕士点的分布表明不同区域研究生的培养能力和学科发展的实力水平,其非均衡性极为显著。2000年,东、中、西部高校在校研究生数占全国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1.08%、22.98%和15.94%。东部分别较之中部和西部的3倍和4倍,差异程度远高于本、专科层次。[2]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我国中、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力量的薄弱严重影响了区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三)三大地带内的分布不均衡。

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的非均衡性不仅表现在三大地带之间,而且表现在三大地带内部的非均衡性。我国院系调整时期按六大行政区建制调整高校布局结构,形成了我国的六大高教基地,华北的京津、华东的沪宁、东北的沈阳、西北的西安、西南的成渝、中南的武汉成为高校相对集中地。而这些地区高等教育的发达又与区域内其它地区形成极大反差。经过院系调整,每个地区高校集中的城市变成了中心,其余地方则成了边缘。借助于高校的发展,中心城市也日益发展为经济、文化中心,远远地超过了其他边缘地区。[3]

二、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的非均衡性带来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的非均衡性的存在和一些制度的不合理性,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

自然地理条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造成的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的不平等,首先影响到的是不同区域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因为相应的机会不能为所有人享有。就一个国家而言,为保证基于无论能力还是金钱的机会均等,首先应做到的是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相对于人口而言的大致均衡,人口分布与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布的吻合度越高,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不利于高等教育形成地方特色。

由于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在高等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上缺乏必要的条件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游离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地方高等教育机构,尤其是位于中小城市的机构,多数是专科层次或单科性高校,由于自身师资力量不强,办学条件不佳,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服务也是有限的。中小城市高校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居多,而且有的地区仅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当地唯一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办学中盲目求大求全,专业设置趋同,在缺乏应有实力的情况下不切实际地提高办学层次,却没有真正形成办学优势和特色,更谈不上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的缺失使高校难以与区域经济形成良好的互动。

我国建国后强化建设的大行政区的高等教育中心逐渐成为了面向全国的高等教育基地,集中了我国的重点大学,而面向区域、尤其省内区域的高等教育机构则分布极不平衡,尤其是中、西部部分省份,如西部的宁夏、青海、新疆,中部的河南、江西等省,高校布点少,而且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未能与区域经济形成良好的互动,这种布局对于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使人才流向中小城市、边远地区、乡镇农村是不利的。在数量上,我国面向地方的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研究生教育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在区域分布上也表现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布点不足。2000年我国专科层次高校414所,本科层次高校604所,专科层次高校明显不足,与高等教育层次分布呈金字塔形结构恰好相反。[5]而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恰好是高校布局结构中覆盖面面向地方类高校的主体,其本身发展的不足自然影响到与区域经济的互动。

三、解决高等教育非均衡性的对策建议

目前学术界关注高校地区分布的非均衡性问题,其主要的政策诉求在于:通过什么途径来调整高校地区分布的非均衡性状况,从而提高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平等性,并促进高校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通过前述的分析可以看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平等性与目前高校招考制度及高校的地区分布这两个因素直接相关。如果我们考虑从改革目前的高校招考制度入手,即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统一录取,有可能就使得同等的考试成绩具有同等的入学机会。但这是一种理想的情况,在实践中,除了国立高校(在我国是部委属高校)和私立高校可以这样做外,对于地方所属的公立高校而言,全国统一录取往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高校作为科技和文化的辐射源,还会对所在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对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来讲,缩小高校分布的地区间差异对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十年教育成果[Z].1961.

[2][3]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90.

[4] [5]沈鸿敏.高等教育升学机会地区间不平等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22-29.

[6]沈鸿敏,刘求实. 我国高校地区分布非均衡问题及其影响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6-19.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