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才
摘要: 小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是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当前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个性化教学评价的特点和基本思路,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改进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采用“学习变化率”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以定量评价为参照的终结性评价等。
关键词: 体育课成绩评价 局限性 个性化教学评价 改革趋势
体育教学评价就是根据体育教学目标,运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进行测量,并予以价值判定的过程。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是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面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
1.传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局限性
1.1突出甄别选拔功能忽视激励与发展功能。
传统的学习效果评定方法主要是对体育课程所计划的教学内容进行某一技术技评、技能达标测定,而这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受被测试者先天身体素质、年龄等因素影响较大,且忽视了被测试者努力锻炼后的进步程度。原来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能轻松“过关”,没有压力,而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虽经努力也很难达标,丧失信心,形成了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起不到刺激作用,对身体相对较差的学生又限制其积极性的发挥的双重不利影响。
1.2只重视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能的评定,忽视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测评。
传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主要以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能的评定为主,主要反映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力,而体育教学效果所包含的心理健康促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却没有明确的体现,对学生学习效果不能做到综合测评。
1.3以定量评价为主,忽视了定性评价。
系统科学认为,任何系统都具有定性特征和定量特征性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表现。传统的学习效果评价主要以“高度、速度、远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定量评价,而反映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竞争意识、沟通行为等定性评价较少。
2.个性化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
2.1个性化教学评价的内容
2.1.1准备性评价,在学习前实施,旨在确定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起点。
2.1.2形成性评价,在学习中实施,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把握学习者的学习进展情况,以便及时修订教学计划。
2.1.3诊断性评价,在教育中实施,目的在于使教师了解和确定学习者的学习困难所在,以便进行补救教学与指导。
2.1.4终结性评价,在一段时间的学习活动后实施,目的是评定学习者学习的进展情况及进步程度,判断教学计划的效果。
2.2树立发展的评价观。
教学评价的目的就其实质而言,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学生发展的主要差异之一表现为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变化速度不同,能力倾向不同。只要给予每个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就是确定每个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水平和状况,据此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实现学生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2.3建立科学的评价原则。
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建立在标准参照测验的基础上的。评价是以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在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的,评价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程度,进步的速度,而不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优劣比较。
3.当前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改革趋势
3.1充分利用教学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树立发展的体育课成绩评价观。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调节的过程,其中反馈和调节实际也就是评价的活动。体育教师应能够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原来的教学设计作出必要的、适当的、及时的调整,从而有效地控制信息变换的过程,即体育学习效果的形成性评价,使教学系统保持动态的平衡。学生应进行以自我控制为目的的自我评价,即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或同伴互评加深对自我的了解,进行自我调节。反馈信息可以使师生明确目标,判定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学评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2注重教学的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使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效果,促进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体育教学评价对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教学的方向、内容、重点等均受到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影响。若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内容能全面地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即不仅反映学生运动技术、技能、体能,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终身体育意识作出评价,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则教学评价所发挥的作用就是积极的、有益的。
3.3采用“学习变化率”,注重对体育教学的过程性评价。
新课标强调体育教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重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课程目标的转变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评价办法也应进行相应的改变。个性化教学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基本形式,体育课成绩的评定也应以个体学习前后的变化情况——学习变化率为依据,将学习变化率作为量化指标,对学生的体育技术、技能和体能的变化作出科学评判。
3.4以定性评价为主体,定量评价为参照的终结性评价。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新课标所规定的认知、学习态度、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靠定量评价是根本测不到,难以量化的,只能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描述性的定性评价。而终结性评价则是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而全面地把握被评价者的学习情况。
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推进健康教育的前提,新课标对小学体育课成绩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只有制订一套符合当代小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卓有成效的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健身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健身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张瑞林等.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张超慧主编.学校体育评价[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