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 日
坎宁安(1883~1963),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皇家海军最为杰出的指挥官。他的全名叫“安德鲁·布朗·坎宁安(Andrew Browne Cunningham)”,皇家海军官兵亲切地称他为“ABC”。盟军的元帅将军们都尊称他为“地中海的老水手”。坎宁安是一位才华出众、既深谋远虑又有勇敢冒险精神的海战高手,他用兵灵活不失大胆、凶猛不失技巧。由他策划的塔兰托战役是世界海战史上的经典战例,全新的作战样式揭开了航空母舰时代的序幕。
早期的军事生涯
1883年1月7日,坎宁安生于都柏林。父亲是爱丁堡大学一位著名的解剖学教授。1897年,年仅14岁的他便以见习生的身份登上了“大不列颠”号接受训练,并从此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涯。
1898年4月,坎宁安以优异成绩毕业。1903年9月,出任“蝗虫”号鱼雷艇捕捉舰的副舰长。1908年,担任第14号鱼雷艇的艇长,首次享有独立指挥权。1911年,被任命为“蝎子”号驱逐舰艇长。期间曾多次参加海战,立下了不少战功,特别是1915年在达达尼尔海峡,因指挥驱逐舰“蝎子”号击败敌战舰而闻名,被授予卓越军功章,并晋升为中校。1918年,海军中将罗杰·凯耶斯亲自点将,把坎宁安调到其麾下多佛巡逻舰队,负责指挥“纳尔伯勒”号驱逐舰。次年,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再次获得奖章,并晋升为海军上校。
1922年,坎宁安被任命为第6驱逐舰队指挥官。一年后,又被调往第1驱逐舰队。1926~1928年,坎宁安成为寇文中将的首席参谋长,主要负责美洲与西印度海区的海上军事行动。1929年,晋升为“罗德尼”号战列舰艇长。1933年,成为地中海驱逐舰舰队司令。期间,他把大量时间投入到操演舰队的指挥上,经常组织大规模的舰队联合演练,尤其对夜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多年的海上实践和海战所积累的经验,为他迎来了辉煌的时刻:1936年7月,坎宁安被晋升为海军上将。1937年底任地中海舰队副司令,次年任海军副参谋长。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被任命为英国地中海舰队总司令。
奇袭塔兰托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国和法国宣战。11天后,法国投降并同德、意签署了停战协定。至此,英国和法国在地中海的共同防御崩溃。这就使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活动和至关紧要的地中海航道受到严重威胁,如果得不到海上的支援和补给,英国在非洲的守军就会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丘吉尔急忙电告英国空军参谋长,要他迅速派4个轰炸机中队袭击墨索里尼在塔兰托的舰队,以确保支援非洲守军的运输舰队在地中海海域航行畅通。但是由于轰炸机活动范围的限制,空军无法完成这一任务,这一重担便落在了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海军上将的肩上。
英国决定以海军航空兵为主空袭集中在塔兰托港内的意大利海军主力舰船,以确保英国在地中海的优势。于是,坎宁安策划了他海军生涯中最著名的战役——奇袭塔兰托,首次开创了使用舰载航空兵突击大型战舰的先例。
塔兰托军港,位于意大利酷似长靴的亚平宁半岛足跟脚弓处的塔兰托湾东北部。舰队从塔兰托出发,可与西西里岛遥相呼应,严密控制东地中海。塔兰托港又分为内港和外港。内港又叫皮克洛港,面积较小,几乎完全被陆地包围,只通过一条狭长水道与外港相连;外港称作格兰德港,水面又宽又深,是意大利海军的主要锚地。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完善的后勤保障设施,使塔兰托无庸质疑地成为了意大利最重要的海军基地,以该港为基地的就有4艘战列舰、8艘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16艘驱逐舰、4艘护卫舰、21艘潜艇、8艘高速鱼雷艇以及其它舰艇多艘。
坎宁安的舰队与意大利在塔兰托港的主力舰队相比,水面舰艇兵力明显处于劣势,难以通过海上决战赢得胜利。1940年8月底,英国海军从本土舰队抽调“光辉”号航母、“勇士”号战列舰、“卡尔丘特”号和“考文垂”号巡洋舰加强地中海舰队实力,这才稍稍缩小了双方兵力对比上的差距。
坎宁安与舰队航空兵司令利斯特海军少将研究后一致认为:只有用突然袭击的方式才能在塔兰托港内摧毁意大利舰队。但是,他们手中的海军航空兵的兵力少得可怜,能直接参加攻击的仅有2艘航母和30架“剑鱼”式飞机。
值得庆幸的是,意大利人根本就没有海军航空兵!海军司令伊尼戈·坎皮奥尼直接指挥的航空兵只有空军提供的少数侦察机,这些侦察机不但数量少,而且性能差,还不具备夜间侦察能力。如果海军需要空中支援,必须请求空军出动飞机,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认为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就是一艘巨型航空母舰,岸基航空兵的作战半径能够覆盖整个地中海,因此海军不需要航母和海军航空兵,空军就能完全承担起对海军的支援使命。
意大利海军深知自己虽然在兵力对比上具有较大优势,但缺乏空中掩护和支援。所以,海军司令坎皮奥尼采取消极避战的策略,只是在为北非航线护航时才出海。而且只要一发现英军有所动作,就立即掉头返航,龟缩于塔兰托军港,任凭英军如何引诱,就是闭门不出。
面对意军舰队如此保守消极的战略,坎宁安决定主动出击,打上门去,从空中攻击龟缩在塔兰托军港的意军舰队!
坎宁安和利斯特进一步精心拟定了作战计划。他们决定突击群由“光辉”号和“鹰”号航母以及为它们担任警戒的4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30架舰载“剑鱼”式飞机担负攻击任务。突击的主要目标是泊于塔兰托港的战列舰,时间定在夜间。
运用航母远程奔袭从空中对敌战列舰进行攻击,在这以前仅有一次,而且是失败的记录,这次能成功吗?坎宁安上将与利斯特少将心里都没有底,他们加紧了对攻击部队进行舰机协同、长距离夜间飞行、鱼雷攻击、轰炸机和照明机协同攻击等训练。与此同时,坎宁安将军对塔兰托港进行了有效的、持续不断的侦察。根据航空侦察拍摄的照片,他们判断出了意大利人的防御规模和实力布置,在那里停泊着意海军的5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和若干艘驱逐舰。坎宁安将军的作战参谋和情报参谋们在照片上标出了意舰的准确位置和意军的高炮阵地位置。
但是,由于一次意外事故,致使英国还未出击就有2架“剑鱼”式飞机被毁坏,另外5架被海水浸湿,让坎宁安懊丧极了。在旗舰上,坎宁安又接到侦察报告:敌人已加强了空中和水下的防御,意大利人在塔兰托港上空设置了拦阻气球,飞机一旦撞在这种气球上就会机毁人亡。更致命的打击又向坎宁安袭来,利斯特向他报告:“鹰”号航母不能参加攻击。原来,在战斗中曾多次严重负伤、具有22年舰龄的老式航空母舰“鹰”号,实在不堪频繁训练的重负,不得不回国大修。总共两艘航母减去一艘,进攻的实力就等于减少了一半。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将“光辉”号上不能参战的飞机推进海里,把“鹰”号上的飞机转移到“光辉”号上。“光辉”号上的工作人员整整忙了2天,使其容纳了24架飞机。但仍比原来计划少了1/5的攻击力量。
种种困难都没有动摇坎宁安的作战信心,11月6日
19时,历经挫折而不屈不挠的坎宁安将军终于率领着庞大的地中海舰队,从亚历山大港起航了。
8日中午,7架意大利s-79式轰炸机前来对坎宁安的舰队进行袭击:利斯特命令战斗机进行拦截。8架“剑鱼”式鱼雷机从“光辉”号狭长的甲板上呼啸而起,当即击落2架意机,其余5架见势不妙,掉头就跑。因为意大利人没有海军航空兵,而空军的飞机主要用于陆空作战,他们才不愿意多管闲事,把飞机浪费在海上。
11月11日中午,坎宁安的地中海舰队终于接近了预定攻击阵位。然而,又出现了一件意外的事:“光辉”号航母正准备收回拦阻敌侦察机返航的“剑鱼”式飞机,有3架再也回不到甲板上了,因发动机故障,它们都先后坠入了大海。坎宁安手中的飞机只剩下21架了,几乎比原计划少了1/3的攻击力量。然而,幸运之神终于开始降临在他的头上。傍晚,坎宁安将军收到侦察机发来的报告:意舰队不仅没有离港的迹象,而且又有一艘战列舰进入港内。海面上,“光辉”号航母正以28节的航速前进。甲板上第一波攻击的12架“剑鱼”式飞机整装待发,4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警惕地护卫在“光辉”号周围。
20时45分,利斯特下令:“攻击开始!,,第一波攻击的12架“剑鱼”从舰上起飞,腾空而起,直扑170海里外的塔兰托港。
21时23分,第二波攻击的9架飞机从“光辉”号上挟风而起,在夜色中逐渐升高并进行编组,向塔兰托港飞去。20分钟后,1架飞机因故障返航,其余8架飞机继续向塔兰托前进。
23时02分,沉睡的塔兰托港被巨大的爆炸声震醒,整个塔兰托顿时沉浸在一片火海之中。毫无准备的意大利人被突如其来的袭击声惊醒,过了好长时间舰上才响起防空机枪与防空炮的声音。首批12架飞机按照预案,从不同方向分头实施突击,以降低意大利的舰载防空火力。由于英国的“剑鱼”鱼雷机所携带的磁性感应鱼雷能采取机动灵活的俯冲攻击,炸得意大利战舰只能胡乱还击,一个劲儿地朝天瞎开炮。英编队长机威廉姆森勇猛机智,不断地规避敌炮火,率领其它飞机接连对“加富尔”号战列舰施放鱼雷,迅速击沉了这艘意大利海军的主力舰。
塔兰托袭击战,英国海军出动了21架老式的“剑鱼”鱼雷机,仅仅用了65分钟的时间,就击沉了意大利海军1艘战列舰、重创2艘,击伤巡洋舰2艘、辅助船2艘。至此,由坎宁安统帅的英国地中海舰队完全夺取了地中海的制海权。
此后,坎宁安不断升迁和指挥新的作战。1941年3月,坎宁安在马塔潘角海战中再次击败意大利舰队。1941年5月,指挥舰队掩护英军从克里特岛撤退。1942年10月,他担任北非盟军海军远征军总司令,参与组织和指挥盟军北非登陆战役和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943年2月,出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海军总司令,同年晋升为海军元帅。9月,接受意大利舰队的投降。10月,担任英国海军部第一海务大臣兼海军参谋长,全面负责英国海军战略。1945年进入英国上议院。1946年,坎宁安光荣退役,获“子爵”爵位。1963年6月12日去世,终年80岁。坎宁安开创航母运用的贡献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