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 朵
引言:中国空军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空中力量,共装备有2500多架战斗和支援飞机。在作战飞机的发展问题上,中国采取两条腿走路,一边采购国外(主要是俄罗斯)的先进装备,同时试图发展本国的飞机制造工业和基础研究机构。
在过去几年,中国在航空技术领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始生产先进的四代半战斗机。尽管中国已经有半个世纪的航空发展历史,最早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进行飞机设计尝试,但中国迄今还没有自行设计和量产飞机的成功例子(译注:原文如此)。中国要不仿制国外飞机,要不几乎完全依靠国外技术和零配件生产自己的飞机,这使中国政府感到不安。
战斗机发展历史
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呈现出不规律的发展曲线。从1950年至2008年,中国航空工业经历了两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两个时期之间则是漫长的停滞不前。第一个发展时期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苏联的援助项目中,中国第一次接触到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和生产设备。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破裂之前,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航空技术和设备,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造了一系列的喷气式战斗机:歼-2(基于苏联米格-15制造)、歼-5(米格-17)、歼-6(米格-19)、歼-7(米格-21);轰炸机:轰-4(图-4)、轰-5(伊尔-28)、轰-6(图-16)以及军用运输机运-8(安-12)和直升机。
结果,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已经拥有了当时先进的战斗机装备和工程技术人员,能使空军保持其所需的技战术水平。但由于中苏关系的破裂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中国的飞机制造工业陷入了停顿。
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事实上仍只能生产第一代和第二代战斗机,而此时的苏联和美国行将完成第三代战斗机的生产,并已进入第四代战斗机的最后设计和预生产阶段。由于长期隔绝,中国的工程师只能根据越南战争的经验,对苏联设计的老式飞机进行局部的小改进。中国的飞机制造业在这一时期最大的成就是研制出了强5攻击机和歼-8战斗机,但即使是这两款飞机也不是完全自主研制的,而是分别在米格-19和米格-21的基础上改进衍生的。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国在世界飞机市场开垦出一小块地,“中国制造”的战斗机被世界上最贫穷的少数国家购买(孟加拉国、朝鲜、乌干达、阿尔巴尼亚等)。巴基斯坦则在中国的军机出口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但这是一种政治色彩很强的伙伴关系:两国因为共同的敌人印度而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因为巴基斯坦真的认为中国的战斗机很先进。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空军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被越拉越大。这时中国仍旧依赖米格21的改进型作为主力战机,而苏联和美国已经在试飞第五代战斗机,并早已装备了F-15、F-16、苏-27和米格29这些第四代先进战机。面对巨大的技术差距,中国政府放弃了过分强调自力更生和不切实际的单纯自主研发,迫切地希望接触西方和苏联的先进技术。
中国飞机制造业的第二个发展时期始于1988年。当时以色列为中国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援助,其中包括“狮”式战斗机的资料文件。大量应用以色列的航空技术成为歼-10战斗机诞生的基础。因此,歼-10的特征和性能与80年代末期的F-16和米格-29差不多,但歼-10的量产在15年后(2004年)才开始。在与以色列合作之前,中国开始同苏联改善关系。1989年,中苏签订了一系列的军事技术合作合同,这标志着中国飞机制造业另一个大量运用俄制航空技术的阶段开始了。中俄军用航空合作高潮的标志事件是中国依据许可证生产苏-27型机。其后,中国又引进了一批苏30MKK战斗轰炸机,这使得中国获得了进入现代军用航空“殿堂”的门票。这些飞机的服役使得中国空军取得了对亚太邻国的空中优势,并达到了与驻西太美军航空战力相近的水平。现在,中国正在努力追赶世界军用航空技术的领先水平,但其航空工业和飞机设计制造业存在的主要缺陷还没有消除。时至今日,中国仍不能设计出合适的飞机发动机,甚至都无法仿制生产俄罗斯的AL-31发动机。中国国产的苏27和歼-10使用的发动机必须从俄罗斯进口零件才能在中国组装。中国在航空电子装备上落后的问题仍难以克服。美国和欧洲的武器禁售对中国接触先进航空技术造成了阻碍。尽管中国一直努力改变这一局面,但与俄罗斯的合作仍是中国获取空军现代化装备和技术的惟一来源。
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战斗机出口市场:那些无财力购买欧美和俄罗斯战斗机的国家是中国稳定的客户源。最老式的歼-6飞机已经退出中国空军和许多亚洲国家的现役,但朝鲜仍有100架在服役,其中有几十架仍能飞行。非洲的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也在使用歼-6,他们的歼-6是购自亚洲国家退役的二手货。歼-7是中国版的米格-21,中国空军目前仍装备了大约500架。包括孟加拉国、缅甸、伊朗、也门、柬埔寨、巴基斯坦、朝鲜和叙利亚等亚洲国家也在使用,埃及目前还装备有90架歼-7。由于中国的歼-7型号众多,其作战性能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款战斗机是歼-8,但其总体上是失败的。中国的设计师在技术上严重依赖米格-21,并将米格-23的一些设计拼凑进去。歼-8的各种型号都不成功,除了中国空军,没有一个国家采购了歼-8,甚至中国空军也更喜欢用歼-10和国产苏-27战斗机。轻型的FC-1战斗机是中国针对国际市场推出的一款相对较新的战机。该机由中国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目的是取代两国现役的歼-7战机。中国共采购了300架,而巴基斯坦的需求量是250架。FC-1的出口型称为JF-17,大部分用于出口的JF-17都需要使用俄罗斯的发动机和雷达系统,这限制了JF-17进一步扩大出口市场的潜力。歼-10则刚刚开始在中国空军的服役生涯,目前中国装备了大约100架。在国际市场上歼-10也有一定的订单。2009年中国将向巴基斯坦交付26架歼-10。据称,委内瑞拉和其它几个国家对歼-10也有一定的兴趣。上述简单而相对便宜的飞机填补了一些发展中国家F-5和米格-21战机退役后的空白。
中国目前最有国际竞争力的飞机是歼-11战斗机,该机是中国的苏-27仿制版。中国空军现在装备了11架歼-11,而包括歼-11、苏-27SK、苏-30MKK和苏-27UBK在内的“苏”式战机中国目前共装备了270架。尽管俄罗斯对中国未经许可仿制苏-27大为不满,但仿制苏-27的成功是中国战机制造的重要进步。但中国在四代半战机所需的发动机和雷达系统方面的生产能力仍令人怀疑。如果中国不能很快生产出战机所需的现代化机载设备,它的军用飞机制造业将不能视为完全独立和发达。而如果中国能够完全生产出歼-11的发动机和航电设备,该机将对俄罗斯的苏-27系列飞机的出口构成威胁。虽然歼-11的性能可能较之俄制飞机还有一些欠缺,但其价格便宜,这对那些经济不发达而又希望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