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海军的发展史中,他们都是小小的石子。渺小,但却足够坚硬。当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一种强大的力量便随之而生。他们的力量,不是与生俱来。这里面,有责任,有团结,还有刻苦的训练。
南航某团
冬夜的一天,凌晨2时,海南岛最南端某机场引擎轰鸣,一架运输机向夜空冲去。紧接着,一架架舰载反潜直升机、新型搜救直升机依次升空,拉开了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3种机型同场次夜间组训的序幕。
伞降、机降、滑降,南海飞来反恐“神兵”
去年9月21日6时许,海南某地,20名海军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官兵跑步登上两架直升机,在螺旋桨轰鸣声中相继升空。不一会儿,空中绽放出朵朵伞花,点缀在蓝天白云之间。该团首次组织直升机陆地跳伞成功,为海军组织较大规模的直升机伞降训练探索了新路。
团长熊广武介绍说,此前该团就组织了一次战斗输送演练。2007年12月的一天,上级通报:某海岛遭“敌”突袭。海空茫茫,小岛孤悬,该团两架直升机搭载12名两栖侦察兵,隐蔽抵达海岛预定区域,侦察兵们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岛上“敌人”被分割围歼。
演练越演越真。去年11月15日,上级通报:我国一艘货轮被“海盗”劫持。该团参谋长邵景山立即驾驶直升机从战舰上起飞搜寻。与此同时,该团另外两架直升机迅速升空,中队长严兵驾机对“海盗船”实施火力压制,副团长焦振军驾机飞临货轮上空,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从天而降,成功解救了“人质”和货轮。
紧急援潜,海难搜救,担当“南海救护神”
去年初冬的一天,一场援潜救生训练在海南岛附近海域拉开帷幕。一艘潜艇“遇险”,该团迅速出动两架新型搜救直升机前往出事海域。
领航员白香银和朱志国精心操作导航定位系统与救生电台,很快接收到求救信号。紧接着,机舱屏幕显示出求救目标的方位、距离,并自动指示飞行方向。5分钟后,直升机在海面悬停,空中机械师李志、刘元虎放下液压绞车吊篮,将“遇险”官兵救上飞机。
过去,由于机载搜救设备落后,搜寻目标靠人工目测,不能进行夜间搜救。如今,经过现代化改装的新型搜寻救护直升机,使该团海上搜救能力大幅提升。
有一年,受台风影响,海南儋州市73名渔民在海上遇险。南航某飞行团出动两架直升机,连续3天内飞行19架次45小时,搜寻了3万多平方公里的海域,成功搜救遇险渔民,创造了我海军海上一次搜救人数最多的纪录。
由陆基到舰基,直升机伴随战舰深入大洋
2006年3月10日,南海某海域。一艘正在行驶的导弹驱逐舰上空,一架直升机轻盈盘旋,下降高度,从甲板侧后找准角度迅速下降,稳稳停在飞行甲板的白色圆圈内。从此,该团具备了行进间着舰的能力。
从陆基走向舰基,是南航某飞行团的一大跨越。2007年4月,他们在着舰训练的基础上,又组织了长达两个月的驻舰训练。舰载直升机作为舰艇武器系统的一部分,全程配属作战舰艇编队实施一体化训练。
副团长吴文明介绍说,驻舰训练过程中,飞行人员、地勤人员长期在海上生活,颠簸眩晕,训练强度和难度空前加大。驻舰训练期间,该团多个机组在远海进行了数百架次的静止间和行进间着舰训练,有效提高了舰机协同训练水平。
伴飞战舰走大洋。两年前,南航某飞行团直升机组伴随“深圳”号导弹驱逐舰成功出访日本。去年11月,又有两架舰载直升机参加了海军舰艇编队环南中国海远航训练,创下了向远海投送兵力、与南沙守礁部队进行合练等新纪录。
海军新型导弹快艇大队
东海某海域,潮涌浪卷。
一支涂上海洋迷彩的新型舰艇编队从某军港悄然驶出,直扑预定作战海域。“发射!”随着大队长周向前一声令下,4艘快艇同时发射导弹,“敌舰”还没有反应过来便葬身火海。
这是海军某新型导弹快艇大队演练中的一幕。
新艇新弹,首发即中
一年冬天,某新型导弹快艇破浪前行,准备试射首枚导弹。
由于是新艇新弹,大队官兵们试射前反复演练各战位的协同动作,先后十多次推演导弹试射方案,仔细推敲海上涌浪、风向变化对导弹试射带来的影响,做好了各种应急部署,有的还悄悄写了遗书。
“发射!”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某新型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准确命中目标。
大队组建之初,面临着新装备技术复杂等诸多问题。但从接艇驻训命令下达的那一天起,大队党委庄严承诺:要把大队打造成“海军第一快剑”。
为期两年的工厂驻训,不仅要初步形成战斗力,还担负着为后续部队探路的重任。造船厂接待能力有限,接艇官兵们二三十人挤在一个房间,几百人共用5个水龙头,没有餐厅就轮换吃饭。
驾驭新装备,无经验、无操作规程、无训练方法,大队采取“接装与培训同步、试验与训练并举”的办法:一部分官兵参加工厂院校的培训;另一部分跟随工程师试航,熟悉装备性能和构造。他们还结合了“一艇多训”与“滚动实施”两种办法,组织官兵轮流上岗操作,训练合格率达到98.6%。他们编写的近200万字的新装备操作规程和制度,已成为后续部队的训练蓝本。
训为战、练为战
一场实兵演练中,“敌”舰艇编队进犯我海域。新艇发现“敌”方,正准备发射导弹,却由于操作不熟练,被“敌”方抢占先机,新艇被“击中”。
之后,无形的压力笼罩在官兵们的心头,谁也不敢对新艇“轻举妄动”,消极保安全的思想迅速蔓延。
“天天盼着新装备,新装备来了却只满足于开得动、导弹打得出?”部队长郭玉军直点痛处,“观念落后比装备落后更可怕,科学训练必须发扬首创精神!”
全新的战斗力效益观由此形成。大队组织动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官兵们逐个系统、逐个程序、逐个数据地分析装备性能,将可能造成的损坏降到最低;举办《电子通信》、《信息化战争研究》等知识讲座,提升官兵们驾驭新装备的本领。
训为战、练为战,成为官兵们的自觉行动。他们主动设置复杂的敌情背景,天上有飞机、水面有舰艇、水下有潜艇、岸上有陆军、空中电磁交错……立体化训练“火药味”十足。大队定期组织同型舰艇进行全功能、全系统创新式训练,使战斗力得到迅速提升。
不要简单条件下的100分
一年春节,大队突然接到参加实弹演习任务的命令。
战斗还没开始,大队的某新型导弹快艇编队就遭到“敌”强电磁干扰。面对“敌”方射出的“冷箭”,编队迅速排兵布阵,撑起电磁“天网”。随后转防为攻,数艘导弹快艇突破层层干扰欺骗,运用自创战法,取得了最大射程命中目标的成绩。
大队新装备的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反击能力再次得到了检验。
“宝剑”在手,更要练就高超的剑法。大队长周向前始终瞄准未来海战从严从难组织训练,主动协调邀请兄弟单位模拟“敌”方干扰,多次运用新战法,充分施展导弹快艇的性能,进一步提高攻防作战能力。
一次演练中,某新型导弹快艇编队要打掉干扰靶标。但因电磁干扰,目标难以捕捉。
“我们宁可要复杂条件下的60分,也不要简单条件下的100分。”周向前态度鲜明。那天,他率编队将新装备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不到10分钟就死死咬住靶标。双发齐射,两枚导弹直接命中干扰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