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苗波
南中国海某滩头,一场渡海登陆实兵对抗演练激战犹酣。
前面是无遮无拦的大海,再往前是负隅顽抗的“强敌”,登陆难如登天。突然,一支身着蓝色迷彩作战服的部队分乘水陆气垫船和冲锋舟,顶着猛烈的炮火,一举将滩头阵地撕开一道口子,旋风般向前推进……
这支背水攻坚的水陆精锐作战部队,就是海军陆战某旅突击英雄连。
向大海突击
1998年7月1日,一纸命令,陆军某集团军的一支部队被整编为海军陆战某旅,一连也由陆军的步兵连变为海军的陆战连。
绿军服换成“海洋迷彩”,使命任务随之转换。从陆地到大海,旅长谈泰山用“化蛹成蝶”、“浴火重生”八个字来比喻。那年夏天,时任旅参谋长的谈泰山第一次带队参加海军在南海某海域进行的演习,就被又咸又苦的海水狠狠地“呛”了一口:航渡两天,一连60名官兵呕吐“绝食”2天,整建制躺了2天。演习中,由于对海洋潮汐规律不懂,一连冲锋舟摆在海滩“待机”,仗还没打就被潮水冲到2公里外;还有的冲锋舟手由于不懂海浪规律,在抢滩登陆中不能准确把握出舟时机,没等上岸就全舟覆没……一支自身难保的部队,何谈“从海上向陆地发起进攻”?
一连的官兵登舰艇参观、请专家讲课、啃书本攻关,四处拜师求艺。从公里到海里,从地图到海图,学海军、懂海洋、干海军,成了全连官兵最为紧迫的任务。
为了让“旱鸭子”会水,训练场上,滚轮、浪木、旋梯,伴着“海洋迷彩”卷地翻天。海战缺淡水,一连搞“耐渴训练”,登岛演习不见水壶;海战需要耐力,他们创造“极限训练法”,把20多项基础训练指数都从优秀标准调高一“档”。当年,全连官兵抗眩晕训练全部优秀,个个如铁打铜铸。
2000年11月,上级在西沙某岛屿组织演练,适逢北方冷空气南下,南海风大浪急,海况恶劣,但一连官兵随登陆舰昼夜航渡7天,没有一人晕船呕吐。2001年夏,一连参加舰队组织的陆战分队专业比武,一举夺得团体第一名,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
经历了南海风浪的洗礼,陆战一连顺利地实现了从陆地向海洋的兵种转型。
向滩涂突击
2001年初,在新的使命任务牵引下,陆战一连的武器装备开始“鸟枪换炮”。上级除了给这个连队配发一批新式步枪、轻机枪、狙击枪等武器外,夜视仪、热成像仪、榴弹发射器、榴弹弹射器等新式装备也接踵而至。
在初步掌握装备使用技能不久,一次登陆演练摆在了一连官兵面前。新装备披挂上阵,从连长、指导员到每名官兵,大家摩拳擦掌,决心“露一手”。
抢滩、登陆、冲锋……一连官兵刚从海上跳下冲锋舟,就向“敌”滩头扑去,将配属一连的防化喷火兵、防空导弹兵、反坦克兵等其它连队的官兵远远地抛在身后,长驱直入目标阵地。
攻下阵地,抢占头功,一连官兵人人喜笑颜开。然而,演练结束,导演组却作出判定:一连孤军奋战,缺乏掩护,全连覆没,成绩为零。
抢了头功反倒成绩为零?原来,一连过去的陆军步兵战术从排、连到营、团,都强调单兵技战术动作,加之作战对手单一,战斗样式简单,抢占山头、攻打据点,都是单一兵种“单打独斗”。然而,海军陆战队却是一支由陆战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通信兵、侦察兵、工程兵、防化兵等兵力组成的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在抢滩登陆作战中,需要诸兵种密切协同。一连在演练中不注重与兄弟部队的配属兵力并肩战斗,按照实战要求,很难攻破敌复杂阵地,当然注定失败。
这次“走麦城”让一连官兵明白:新的作战样式需要新的训法战法与之相适应。只有丢掉陈旧的“包袱”,学习新的战法训法,才能加入海军联合作战的阵营,实现由陆战到海战的训练转型。
演练一结束,一连按照海军军事训练大纲要求,围绕海军陆战队作战要求,积极加强协同训练。海军陆战队是海军的一个新兵种,新装备多,训练缺少相关教材。官兵们结合手中的武器,在创新训练方法和革新训练器材等方面提出了50多条合理化建议,20多条得到了上级的采纳和推广。
2002年3月,一连装备了一批新型榴弹发射器。将专用的榴弹放入这一发射器中发射,可击中千余米外目标,威力远远大于传统的手榴弹。但官兵们在操作中发现,发射器经过击发震动后射击精度不高,存在很大的误差问题,在实弹射击中常常“跑靶”。为了让新武器扬威海战场,一连时任副指导员鲁春峰带领连队技术攻关小组反复琢磨,研制出了该型榴弹发射器的校枪器,使射击精度提高了20%。在此基础上,他又把原来配发的紧定扳手由“一”字型改成了“T”字型,使发射手安装瞄准镜所需时间由原来的40秒缩短到10秒,大大提高了射击效率。
当年6月,上级组织陆战分队新装备比武,一连取得了榴弹发射9发9中的优秀成绩,包揽了这一项目的前2名,上级给鲁春峰荣记二等功。
向实战突击
2007年底,一连所在的陆战旅组织建制连轻武器应用射击考核。此次成绩的好坏,关系着一连能否连续10年保持第一的“牌子”。
应用射击要求参考人员分别采取高、低姿势,对远、近、大、小、静、动目标进行实弹射击。由于考核对该戴作训帽还是戴头盔没有明确规定,许多连队怕影响考核成绩,均让官兵戴轻便的作训帽参加考核。“既然战场上是戴头盔射击,训练场上就应该戴头盔参考。”面对作训帽与头盔的选择,连长张春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戴头盔除了增加重量外,射手在运动过程中会因头盔晃动而不利射击瞄准,影响射击效果。为了一连的荣誉,别人戴作训帽我们何必自讨苦吃。”针对张连长的提议,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
“实战需要的,就是训练要做的。宁愿在平时训练场上丢分,决不在未来战场上丢命!”经过与指导员陈士艺等支部成员商议,连长张春华毅然让一连官兵把头上“舒服”的作训帽换成了“难受”的凯夫拉头盔。考核场上,一连官兵凭借扎实的训练基础和过硬的训练技能,一举夺得全旅应用射击考核第一名。
正是平时实战化的训练要求,让一连的军事训练比别的连队技高一筹。
2007年7月,一场渡海登岛演习在南方某地举行,一连作为抢滩登陆先锋队,搭乘大型登陆舰向演习海岛集结。航渡中恶劣的海况、巨大的涌浪,让硕大的战舰犹如一个醉汉不停摇摆。舰上80%的人员出现晕船呕吐现象。
“敌机来袭,导弹分队组织防空!”“机舱起火,防化分队组织灭火!”“兵舱进水,步兵分队组织损管堵漏!”航行中,陆战一连的官兵在连长张春华的带领下,与配属兵力一起,结合渡海登岛作战组织陆战队员航渡演练。
“海上航渡是舰艇部队的事,陆战队员的使命任务是抢滩登陆,训练大纲对此又没有规定,何必自讨苦吃?”面对海上辛苦的训练,有人提出异议。“作战中敌人不可能坐着不动,等着你来进攻,实战碰到什么,我们就要训什么!”对此,张春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一连在从训练向实战化转型过程中,针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海军陆战队渡海登岛作战,先后与登陆舰部队进行了协同对空防御、损害管制和战伤救护演练,与驱逐舰部队进行了临捕拿扑和海上救援演练,与潜艇部队进行了水下爬管和潜水特战演练,与航空兵部队进行了直升机空降和反恐处突等新课目联合演练,有力地提升了海军陆战队新时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十年磨一剑,剑锋指海滩。经过大海的洗礼,陆战一连在实现从陆军向海军的战斗力转型中,已经成为未来渡海登岛作战中一把抢滩登陆的锐利“尖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