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研究文献综述*

2009-04-05 15:23刘春桃
关键词:村镇银行社区

柳 松,刘春桃

(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2006年12月,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随后确定四川、青海、甘肃等6个省(区)的36个县、市、乡、镇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并提出要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2007年1月,银监会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等六个配套文件。在此基础上,2007年5月,银监会又发布了《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进行规范。截止到2009年3月,我国开设村镇银行共计90余家,未来两年内村镇银行要发展到2000家,争取做到有条件的一个县有一家,与农村信用社展开竞争(刘明康,2009)。组建村镇银行,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较之于此前的扶贫输血和财政支农无疑更适合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面对村镇银行的改革实践,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村镇银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村镇银行的制度绩效、展业的问题与对策、市场定位、信用风险以及组织创新的路径等方面。

1.设立村镇银行的制度绩效。秦汉锋(2008)认为村镇银行的制度安排体现了改革理念、改革路径、改革目标的创新,但在现有环境约束下,制度的功能与绩效不能实现最大化,需要其他制度安排与之配合,才能保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何广文(2008)认为银监会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新政是中国农村金融史上的重大突破,将从增量角度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的结构和布局,然而仍需要多角度创新。巫建华等(2008)认为江苏省村镇银行的建立增加了金融供给,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增强了金融竞争和促进了金融合作,降低了农民借款成本和影响了民间融资,促进了主发起行所在地与当地经济的互动。李莉莉(2007)认为村镇银行的设立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创新之举,为农村金融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利于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以及为民间资金提供良性发展渠道,然而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张鸣鸣(2007)认为村镇银行的设立有利于活跃农村金融市场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集中表现为加速推进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逐步正规化以及为农村金融组织发展注入活力。

2.村镇银行展业的问题与对策。张鸣鸣(2007)指出村镇银行的发展应开展农业产业化链式服务,积极介入农业生产链中各个环节,强化与地方政府、保险机构、经济合作组织等部门的合作,共同建立技术和信息沟通平台,将金融服务、技术与信息服务、保险服务等有机整合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郭素贞(2008)指出村镇银行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市场定位偏离服务“三农”目标、信誉度不强、创新性不足、缺乏差别化金融产品等问题,并提出要明确村镇银行的定位、制定适当的优惠政策、推进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逐步放开农村信贷利率限制、建立农村存款保险体系等对策建议。李建华、许传华(2008)分析了村镇银行在发展中所存在的会计科目设置和统计归属、资金清算系统行号、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的执行标准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巫建华等(2008)在对江苏省村镇银行的组建过程及开业以来经营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认为江苏省村镇银行存在着配套扶持政策缺位、政府行政制约较强、监管部门难以把握资本参与动机、村镇银行本土化经营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徐瑜青等(2009)通过实地调研得出村镇银行的发展面临吸引存款困难、存款之外的资金来源受限、对公业务受限以及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并指出要实现村镇银行商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选址、审慎经营、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以及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

3.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绵阳市金融学会课题组(2008)研究了绵阳北川富民村镇银行的发展演变,对其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与传统涉农金融机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既要体现国家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服务三农、构建和谐社会的公共政策要求,又必须遵循商业银行经营自身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市场法则要求;村镇银行必须认真遵循金融监管政策的导向;村镇银行不是扶贫机构,其经营行为是信贷行为而非财政行为。郭俊(2008)提出了农民的三种分类与村镇银行发展的三个阶段,指出村镇银行的发展要经过扶贫、共赢及竞争三个阶段,并强调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应充分考虑农民的状况,在扶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基础上,支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邹力宏、姚滢(2008)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存在的机遇和威胁以及内部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得出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主要是在欠发达地区针对农户和微小企业发放小额信贷。程昆等(2009)以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学的视角,从消费群、企业及产品定位三个方面探讨了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为寻找适合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并开发适合“三农”的创新型金融产品提供了参考。

4.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和组织创新的路径。高凌云、刘钟钦(2008)分析了村镇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指出农业生产易受自然条件影响、信用制度体系不完善、农户信用意识淡泊以及银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是村镇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灵活确定贷款期限、逐步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增强农户信用意识以及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等防范信用风险的对策建议。唐晓旺(2008)提出了我国村镇银行组织创新的路径:以增加投入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村镇银行组织创新的扶持机制;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积极探索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机制;以农业保险为手段,建立农村信贷的风险转移机制;以差别化监管为原则,制定合理的监管框架;以支付清算系统建设为依托,完善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

二、国外的相关研究

村镇银行是一种股份制的中小型社区银行,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银行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关系型借贷的关系、与大银行的经营差异以及社区银行的经营风险、经营绩效、发展趋势六个方面。

1.社区银行与经济发展的关系。Berger、Hasan、Klapper(2004)采用1994—2000年49个国家的数据通过实证得出,发展社区银行能提高中小企业就业率和GDP增长率以及能促进竞争、提高银行业效率并产生较大的信贷流。Keeton、Harvey、Willis(2003)通过实证分析得出2002年美国社区银行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小型工商企业贷款,社区银行拥有33%的100万美元以下的贷款市场份额,比它们的银行存款市场份额(19%)和银行资产份额(15%)要高很多;对农业贷款,社区银行拥有39%的农业商业性贷款份额,在10万美元以下的农业贷款中占80%;在零售业务方面,单位账户10万美元以下的储蓄存款份额为24%,10万美元以上为15%,并且小额转账费用要比大银行低。

2.社区银行与关系型借贷的关系。Banerjee & Besley(1994)提出了社区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拥有信息优势的“长期互动”和“共同监督”两种假说。长期互动假说认为通过长期合作,社区银行对中小企业逐渐增加的了解有助于解决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共同监督假说认为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会实施自我监督,而且这种监督要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加有效。Berger & Udell(1995、2002)从银行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权利配置方面分析了小银行对关系型借贷的适用性,认为大银行喜欢硬数据且不大愿意向信息获取困难的借款人放贷,而社区银行由于具有处理软数据的能力,在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借贷上拥有比较优势。

3.社区银行与大银行的经营差异。Berger & Udell(1995)发现小银行比大银行更加倾向于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无论在中小企业贷款占银行总资产的比率还是在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率上,小银行的指标均高于大银行,并由此提出在对中小企业融资上的“小银行优势”假说。De Young & Duffy(2002)认为由于地区知识和人性化服务,社区银行能够将业务从大机构中吸引走,而且在其他社区银行被大机构合并之后,同一市场中的社区银行往往有相当大的资产增长。Keeton、Harvey、Willis(2003)认为社区银行具有获得大量稳定的核心存款的能力和较低的服务费用,一般比大银行更加依赖零售和投保存款筹集资金。

4.社区银行的经营风险。Edwards & Heggestad(1973)对1954—1966年的银行进行分析发现,随着地方市场集中度的提高,银行风险在降低。Whalen(2001)发现,所有分支机构在同一社区的小银行的经营比在多个社区有分支机构的小银行的经营有更好的趋向。Meyer and Yeager(2001)发现小型农业银行在遭受所在区域的地方经济冲击(县级水平)时,并非一定会形成风险,所有分支机构在同一社区的银行扩张至其外围区域时,可能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地域多样化的收益。Ergungor(2002)对1996—2000年社区银行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研究发现,小企业贷款增加了社区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但降低了社区银行的经风险调整的总资产收益率。

5.社区银行的经营绩效。社区银行能否取得合适的盈利水平是其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关键。Berger(1995)通过对银行规模与银行赢利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规模并不能算作银行盈利的充分条件。De Young(2002)认为社区银行业务模式是有市场价值的,社区银行经过风险调整的每股平均收益率可以和大银行一较高低。Keeton、Harvey、Willis(2003)认为在过去10年中,相对于大银行而言,社区银行整体保持着自身良好的盈利能力,虽然他们的盈利水平在最近3年也有一些下滑趋势。除极少数机构外,社区银行依然独立运作、盈利良好、增长迅速,并且吸引大量的新进入者。

6.社区银行的发展趋势。Keeton、Harvey、Willis(2003)的研究表明,兼并活动导致社区银行的重要性不断降低而超级地区性银行和巨型银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一些客户偏好于面对面接触和个性化服务使得管理良好和有一定资产规模的社区银行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De Young(2002)认为银行和金融服务业以及电子或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将不可避免,这些变化为社区银行、区域银行和大银行提出了相同的巨大挑战和潜在机遇。新的金融技术是更有可能使大银行在保持其规模效益的成本优势上实现产品个性化呢?还是使得社区银行在保持其传统的个性化服务基础上克服小规模经营的不经济性呢?实证分析表明未来社区银行虽会减少但将与大银行并存,形成一个竞争均衡。

三、国内现有研究的评价

综观对试点中的村镇银行的已有研究,一方面,村镇银行的研究已日益受到理论与实务界的关注和重视,认识也日渐由感性走向理性,这必将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富有价值的参考;另一方面,现有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亟待进行深入研究,具体表现如下。

1.研究在总体上还停留在问题的表面,重现象的描述,缺乏对现象背后深层原因的分析。从研究的氛围来看,就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论争还比较薄弱,如村镇银行的治理与监管方略、运行机制与市场定位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等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从研究的拓展来看,现有研究的大部分着眼点还非常笼统,分化和展开十分不够,其理论深度的提升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有待加强,尤其是缺乏对发展村镇银行的长效保障制度的深入研究。

2.已有的研究大部分属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有待加强。这主要是由于调研不足而造成第一手调研资料缺乏造成的,从而导致对村镇银行发展的现实状况把握不准和研究结论、政策措施缺乏说服力与可行性。如关于村镇银行展业过程中的金融产品设计、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及其展业空间的市场需求测算、村镇银行的治理结构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等,现有的研究还仅停留在定性分析上。

3.制定的解决方案还比较粗糙,系统性和实践性不强。由于对村镇银行发展的理论基础、展业的现实制约因素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等基本问题的分析认识不够全面深入,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脱离制度安排的基础性工作而直奔具体方案设计的不合理研究取向,难免使所提出的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4.研究中的国际比较及其经验借鉴还十分不够。虽然国外关于社区银行发展的研究相对全面深入,其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对于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可资借鉴,但是国内在研究村镇银行中的国际比较及其经验借鉴却十分不够。这种缺乏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认真比较、积极引进与合理借鉴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深度。

四、发展村镇银行亟待研究的问题

1.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的矛盾。村镇银行是以政策扶农为目的进行商业化运作的企业,这就决定了村镇银行的盈利模式存在社会效益与商业效益的内在冲突。村镇银行如何寻求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这对矛盾的协调统一,进而合理利用社会效益来创造更多的商业效益,是关系其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这迫切需要深入研究。

2.村镇银行的运行机制与市场定位。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关系到村镇银行的经营效率与竞争优势的体现,村镇银行的运行机制又是体现这一优势的有效载体。因此,需要在系统总结试点村镇银行的实践基础上,借鉴国际上小型社区型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适合我国特色的村镇银行的运行机制与市场定位。

3.村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村镇银行在展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较差核心竞争力已严重制约其发展进程。理论上村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其展业中所表现出来的竞争优势,是由人力资源、业务层面、产品层面、服务渠道等方面所构成的竞争力,是村镇银行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人力资本、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业务、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渠道以尽快培育村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

4.村镇银行的治理与监管方略。村镇银行的发展在治理与监管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产权的界定与维护、法人治理制度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以及内部风险控制与外部有效监管等。因此,目前亟待通过完善规则和创新机制来制定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治理与监管方略。这包括创新适合村镇银行特点的治理和监管理论、建立基于“个体产权”的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基于“农村社会资本”的监管模式以及完善准入与退出机制等。

5.发展村镇银行的长效保障制度。农业的弱质性决定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扶持。目前我国在推动村镇银行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比较有效,但在村镇银行长期发展保障政策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政府如何通过税收等政策杠杆撬动社会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引导村镇银行为“三农”服务,进而构建“政府协调市场,市场引导村镇银行”的长效发展机制。因此,目前急需研究如何针对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特点来制订其稳定发展的长效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 Banerjee A V, Besley TW. The Neighbor’s Keeper: The Design of a Credit Cooperative with Theory and a Test[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109:225-242.

[2] Berger A N, Udell G F.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1995,68:351-382.

[3] Berger A N, Udell G F.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 Economic Journal,2002,112:32-53.

[4] Berger A N, Harsan I, Klapper L F.Further Evidence on the Link between Finance and Growth: 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Community Banking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4.

[5] De Young R, Duffy D.The Challenges Facing Community Banks: In Their Own Words[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Economic Perspectives 26,2004.

[6] Edwards F, Heggestad A.Uncertainty, Marke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The Galbraith-Caves Hypothesis and Managerial Motives in Banking[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3,87:455-473.

[7] Ergungor O.Community Banks as Small Business Lenders: The Tough Road Ahead[R].Working Paper 02-03,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leveland,2002.

[8] Keeton W, Harvey J, Willis P.The Role of Community Banks in the U.S. Economy[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sas City Economic Review,2003.

[9] Meyer A P, Yeager T J.Are Small Rural Banks Vulnerable to Local Economic Downturns?[J]. Louis Review, 2001,83:25-38.

[10] Whalen Gary.The Impact of the Growth of Large, Multistate Banking Organizations on Community Bank Profitability[R]. Working Paper,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2001.

[11] 程昆,等.略论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发展[J].经济问题,2009(2):97-99.

[12] 高凌云,刘钟钦.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5):85-86.

[13] 郭俊.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独特性与阶段性[J].武汉金融,2008(4):42-43.

[14] 郭素贞.关于村镇银行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J].经济纵横,2008(6):75-77.

[15] 李莉莉.关于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与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7):19-22.

[16] 李树生,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52-60.

[17] 李建华,许传华.约束与深化:我国村镇银行建设研究[J].中州学刊,2008(3):47-50.

[18] 绵阳市金融学会课题组.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问题初探[J].西南金融,2008(3):34-36.

[19] 秦汉锋.村镇银行制度创新、环境约束及其演进[J].武汉金融,2008(5):38-41.

[20] 唐晓旺.我国村镇银行组织创新的路径探索[J].黑龙江金融,2008(1):59-62.

[21] 王晓珍.设立村镇银行的可行性及运营中的问题[J].金融会计,2008(6):18-20.

[22] 巫建华,等.江苏省村镇银行试点工作成效与问题的调查分析[J].金融纵横,2008(8):45-48.

[23] 徐瑜青,等.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J].农村经济,2009(4):55-59.

[24] 邹力宏,姚滢.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8(4):58-60.

[25] 张鸣鸣.浅析村镇银行的“汤水效用”[J].农村经济,2007(7):65-67.

[26] 赵革.中国社区银行的制度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6-16.

[27]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4):72-76.

[28] 何勇.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快速扩张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5):90.

猜你喜欢
村镇银行社区
社区大作战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