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继松 冯海萍 张丽娟 杨冬艳 郭文忠 瞿捍泽 冒秀凤 张慧玲
(1.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2;2.盐池县科学技术局)
干旱风沙区白菜型油菜越冬栽培适应性研究
曲继松1冯海萍1张丽娟1杨冬艳1郭文忠1瞿捍泽2冒秀凤2张慧玲2
(1.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2;2.盐池县科学技术局)
对6种叶用白菜型油菜在干旱风沙区越冬栽培的适应性包括产量、品质、植物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中,品冠油菜产量和VC含量最高,分别为53 925 kg/hm2,68.2 mg/100 g,可溶性糖含量也较高,为0.83 g/100 g,而亚硝酸盐却没检测出,综合认为,在干旱风沙区品冠可作为叶用白菜型油菜优势品种推广应用。
白菜型油菜 越冬栽培 适应性
目前,我国油菜的栽培面积约700万hm2;其中,甘蓝型油菜面积占80%左右,芥菜型油菜面积约占5%,白菜型油菜面积为15%左右。白菜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L.)可分为2个亚种:一种为芜菁和产油类型;另一种为叶菜型[1~4]。叶用白菜型油菜在北方栽培较多,品质佳[5~6],市场需求量较大,而在西北干旱风沙区栽培方面的报道极少;西北干旱地区,气候干旱少雨,风多沙大,但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完全可满足喜温瓜菜设施栽培对光热条件的需求,是发展设施特色作物的优势区域。因此,本研究以6种叶用白菜型油菜为试材,在干旱风沙区进行冬季栽培适应性比较试验,以期为干旱风沙区设施农业新品种引进与示范提供参考。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寒绿引自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寒青引自天津市耕耘种业有限公司;品冠引自大连市旅顺口区永顺营蔬菜种子研究所;青帮引自河北省高碑店市蔬菜研究中心;矮脚菜和绿太郎引自韩国株式会社目宇种苗园。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5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5 m×6 m,共计30个小区。采用温室栽培,灌水方式为大水漫灌。
试验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在盐池县进行,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属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带,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为1 600 m,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年平均降水量280 mm,年蒸发量2 100 mm,年平均气温 7.7℃,年均日照 2 872.5 h,太阳辐射总量4.186 8×106J/m2。
1.3 试验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油菜株高、株幅、叶片长、叶片宽、产量等指标,品质指标检测依据GB/T 6194-6195-1986、GB/T 15401-1994方法。
表1 不同油菜品种生物学特性指标和品质指标比较
2.1 生物学特性
从表1可知,寒绿的株高最高,为22.3 cm,其次为青帮、寒青、绿太郎、品冠、矮脚菜;品冠的株幅最大,为18.7 cm,其次为寒绿17.3 cm,青帮16.7 cm,寒青12.0 cm,绿太郎8.7 cm,而矮脚菜最小仅为7.5 cm。
在叶片数方面,品冠的叶片数最多,均值达到11.6片/株,而矮脚菜最少,仅有6.6片/株,其他4种均在7~8片/株;在叶片长方面,青帮值最大,为21.6 cm,其次为寒绿21.5 cm,寒青20.1 cm,绿太郎15.9 cm,品冠15.1 cm,矮脚菜最小,仅为11.9 cm;叶宽方面,寒绿最大,为7.4 cm,其次为品冠、绿太郎、青帮、寒青、矮脚菜。
2.2 产量
在单株产量方面,品冠最大,为0.038 kg/株,寒绿值最小,仅为0.018 kg/株,其他依次为青帮>矮脚菜>绿太郎>寒青>寒绿;而在产量方面,品冠最大,其次为矮脚菜>绿太郎>青帮>寒绿>寒青,寒青值最小(表1)。
2.3 品质
由表1可知,青帮油菜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1.62 g/100 g,寒青最少,仅为0.46 g/100 g,其顺序依次为青帮>寒绿>品冠>绿太郎>矮脚菜>寒青;在维生素C含量方面,品冠含量最高,达到68.2 mg/100 g,寒绿次之,为67.4 mg/100 g,寒青、寒绿分别为53.2 mg/100 g、52.8 mg/100 g,矮脚菜为43.3 mg/100 g,而绿太郎最低,仅为32.6 mg/100 g;6个油菜品种中仅寒青中发现2.55 mg/kg亚硝酸盐,其他各品种均未检测出。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产量方面,品冠、矮脚菜和绿太郎均超过3 000 kg/667 m2,具有一定的推广优势;而在品质方面,品冠、寒绿和青帮表现较佳,综合上述2个方面,品冠油菜适宜在干旱风沙区叶菜类蔬菜越冬栽培中推广应用。
[1]黄燕芬,陶贵祥,唐丽.贵州白菜型油菜地方品种资源硫甙含量的分析研究[J].种子,2005,24(7):44-45.
[2]何余堂,涂金星,傅廷栋,等.中国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作物学报,2002,28(5):697-703.
[3]何余堂,陈宝元,傅廷栋,等.白菜型油菜在中国的起源与进化[J].遗传学报,2003,30(11):1 003-1 012.
[4]王建林,旦巴,胡书银,等.西藏白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遗传学报,2002,29(11):1 021-1 027.
[5]李燕婷,白灯莎·买买提艾力,张福锁,等.根际施肥调控对油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4):524-529.
[6]孔跃,徐有明,张家成,等.生物有机肥对小油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9,483.
Comparison of Cultivation Adaptability of Brassicaca mpestris L. in Arid-Sandstorm Area in Winter
QU Jisong1,FENG Haiping1,ZHANG Lijuan1,YANG Dongyan1,GUO Wenzhong1, QU Hanze2,MAO Xiufeng2,ZHANG Huiling2
(1.Institute of Germplasm Resources,Ningxia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Yinchuan 750002; 2.Yanchi Bureau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daptability of 6 cultivars ofBrassicaca mpestrisL were compared in win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Pinguan'had higher yield and better quality than that of others.It is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solar greenhouses in aridsandstorm area in future.
Brassicaca mpestrisL.;Cultivation;Adaptability
10.3865/j.issn.1001-3547.2009.24.009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7BAD57B01)、(2007BAD88B06-01),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KGZ-170706)
曲继松(1980-),男,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设施环境调控与蔬菜栽培生理研究,电话:0951-6886778。E-mail:qujs119@126.com
200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