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精英:路在何方

2009-04-03 01:18
人力资源 2009年3期
关键词:华尔街精英金融

蒂 子

金融危机除了对美国股市和投资者收入造成巨大损失之外,对从业者的影响也愈演愈烈。这些持有名校高学历、享受高薪和丰厚年底分红的“超级金领”们,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不幸第一批“中招”。

人们所熟知的华尔街似乎已经消失,资金的匮乏已经使一部分银行和投行无力维持庞大的机构运行,美国金融业即将面临自20世纪30年代银行大量倒闭之后规模最大的裁员潮。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到2009年第二季度,金融业失业人数将达到25万甚至更多,从前的天之骄子、高薪阶层如今也要面临无工可做的悲惨境地。然而,生活的压力和对未来的期许依然支撑着这些华尔街精英们寻找新的出路,有的自降身价,到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和小投资银行工作;有的乘此机会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躲过经济萧条期,以图东山再起;还有的干脆转行,从事其他虽然薪水较低但比较稳定的职业。

到新的“华尔街”继续打拼

特拉维斯·莱西以前就职于美国杰富瑞投资银行,在接到公司下发的临时解雇声明之后,他没有等待公司再次录用,而是最终决定离开华尔街,前往位于芝加哥的贝尔德公司工作。特拉维斯说:“在那样(华尔街)的环境中,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不幸的是,许多优秀的银行工作者选择了错误的工作地点和时机,尤其是在纽约。”很多金融界专业人士选择在美国其他地区重新出发,他们带着家人、财产和在国际金融中心工作的经验,离开令人伤心的曼哈顿,纷纷前往美国佛罗里达州、弗吉尼亚州甚至欧亚的中小企业谋求新的工作。华尔街的萎靡不振造成了纽约金融人才大量外流,同时,这些“出走”的金融从业者将在其他地区的中小金融公司谋得更高的职位,为那些企图扩张的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但是这些高级人才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将是能否接受比华尔街低许多的薪水待遇。据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纽约是美国个人理财顾问薪金平均收益最高的地区,人均年薪达13.17万美元,考虑离开华尔街的专业人士必须适应这种薪金差异。

“充电”中躲过萧条期

当金融市场陷入一片混乱的时候,很多人决定将此时作为“充电”的良机。很多人都是此次金融大裁员的牺牲品,他们认为,利用这段时间攻读其他学位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未来几年的升迁和跳槽机会可能变得越来越少。许多商学院2008年咨询HBA课程的人增加了很多。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2008年参加其校外HBA推介会的人员比往年增加了30%。

2008年,GMAT(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注册人数也在增加。美国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称,2008年1至9月GMAT考试的注册人数达到129902人,比去年同期上升5.1%。一家研究生入学咨询公司说,其GHAT备考课程的注册人数自2008年6月起已有50%的增长。这些数字反映出一种与以往的经济衰退期类似的趋势。商学院和经济学家说,研究生入学人数是反经济周期的,也就是说,它与经济景气程度成反比。

还有一些金融从业人员则选择其他专业领域深造。24岁的曼纳·迪亚两年前推迟赴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电气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的计划,在雷曼兄弟公司固定收益研究部当一名分析师。2008年是她入学的最后一次机会,否则就得重新申请。就在雷曼9月份申请破产保护几周前,她辞掉工作,去麻省理工学院继续学业。“我离开公司,因为觉得这几年金融业不会很景气,现在是上学深造的好时候。”曼纳说。

另辟蹊径远离金融

随着76670份投资银行的工作岗位在全球金融危机到来而消失之后,华尔街很多专业人士在新的领域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银行从业人员开始给自己购进各式各样的经营实体,有的迁往了西部,有的搬到了欧洲,有的甚至去了俄罗斯。众群国际人力顾问公司总经理坚尼·布兰特说,“不少人完全离开了自身所熟悉的领域而为自己购置了零售店或者农场,他们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华人涌动归国潮

华尔街大批金融精英被迫转行,其中华人也不在少数。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失去工作的精英们有的当起了理发师,有的开饭馆,或是投身教育业、农业。不过转行的大多是美国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华人,很难接受这样的被迫转行。一场大规模的金融人才潮正在潜流回涌。这些人都有着在华尔街多年的工作经历,属于资深管理人士,有的甚至已经做到执行董事,有人近年的分红高达数千万美元,可是在解雇高层时,华人却首当其冲。

据不完全统计,在华尔街工作的华人已经有10%被迫放弃原来的工作,其中多为两类人:一是新招募的低薪人员,二则是收入高的资深人员,而资深人员特别容易在公司发生变动时被裁。面对美国经济形势的窘境和美国梦行将破灭的惨状,很多华人开始思考退路,选择回国效力。

“抄底竞赛”悄然打响

在华尔街的失业大军中有不少是金融理财咨询和银行投资战略的专家,他们在金融衍生产品的创造、理财投资的选择上具备前瞻性的眼光,现在却身处失业的困境,很多人已经将眼光转向近年来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特别是在华尔街打拼的华裔人士,他们中很多已经成为大公司倚重的金融管理和投资人才,这次危机之后也开始主动寻求回国发展的机会。国内一些单位和部门已经看到了潜藏在这场危机之后的人才抢夺战,准备在全球性的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而国内许多金融机构认为现在是将华尔街金融人才招至麾下,重建团队的大好时机,在这个时候去华尔街招人,所花费的成本会比行业景气时节省很多。

目前,已有超过600家金融机构在上海开设了办事机构,但全部金融类的工作仅仅占上海工作岗位总数的2.4%,而在纽约,这个数字高达12.7%。而且,越来越多的金融巨头打算在上海这个新兴金融中心落户,但金融类的人才却捉襟见肘。为了弥补高端金融人才的不足,上海市率先组成了“海外金融人才招聘团”开赴美国纽约华尔街、英国伦敦金融城等地招揽金融人才。招聘职位均是目前十分紧缺的中高端金融人才。手握2000亿美元的中投公司也在其网站上称,共有股权投资、固定收益投资、风险管理、外汇和其他投资业务等多个领域的30多个职位正虚位以待。

人才落户并非水到渠成

虽然针对华尔街金融人才的争夺战已经拉开帷幕,但形势依然难料。抱着装满办公用品的纸箱满街跑的落寞身影只是表象,华尔街的金融人才并不乏出路。日本最大券商野村控股集团2008年9月与雷曼洽谈收购协议时就明确表态,如果野村能够最终收购雷曼的亚太区业务,将为亚太区域全部雷曼员工提供就业。

对于中资机构而言,是否能提供满足国际金融高级人才的薪资要求是他们应该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自身体制的限制,即便坐拥上千亿元资产,但薪酬制度依旧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一家国内金融地产投资公司不久前聘请了一名华尔街回流人才。这位精英在美国的年薪将近100万美金,回流后在国内年薪自降到20万美金。就是这个降低4/5的薪酬的身价,其他金融公司听后也连连摇头:“我们可给不了这么多,现在这种形势下能给20万人民币就不错了。”虽然华尔街已经日渐式微,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从华尔街回流的人士能够大幅度地自降身价,适应国内的薪酬水平。

除了薪酬问题,回流人才还面临着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等诸多现实的问题,回流并不像重找一份工作那么简单。华尔街精英们的国际化经验固然可贵,但能否最终适应国内经济环境却很难说。此外,华尔街精英在海外多年,早已经在当地购买房产,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圈,回到国内不但意味着选择新工作,也意味着放弃原来的生活,这还牵扯到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这些都可能是华尔街精英们落户之后,将面对的诸多问题。

猜你喜欢
华尔街精英金融
全球金融:华尔街面临的真正革命 精读
它们都是“精英”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美国之行——参观自由女神与华尔街
华尔街:人性的迷失——读《华尔街的继承者》《华尔街之狼》有感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