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耀
(一九八七年四月十日)
人类社会经过长久的发展,研究这个发展过程的历史学面临许多严重困难,所有的困难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困难是人们现在能够知道的历史事实是相当少的,不全面的,不完整的,不系统的。第二个方面的困难是每一支人从古到今的发展经历是各有具体的情况,各有具体的特点,各有具体的发展机制,各有具体的研究内容,非常复杂。第三个方面的困难是历史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很多学派,每个时期研究历史的人们不仅要自己思考历史事实,而且要学习各派史学家的学术思想,特别是要承受当时各路权威的粗暴压力,这就使历史研究成了一种危险工作。历史资料的缺乏,人类经历的复杂,粗暴压力的偏差,使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历史过程的表达,应当尽可能地避免简单化,尽可能地少用夸张话。
(一)文明与文化
美国学者摩尔根写了一部伟大著作《古代社会》,分析了人类社会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的不断改进,婚姻制度和亲族关系的逐步进化,使全世界的历史学家们大开眼界。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大的时代,就是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这三个时代的特征作了简要的概括。按照恩格斯对摩尔根划分的三个时代的概括,蒙昧时代是以采集天然现成产物为主的时代,这时人所造出的产品主要是用作这种占有方法的辅助工具的。野蛮时代是经营牧畜业和农业的时代,学会靠人类活动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时代。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代,有真正工业和艺术出现的时代。按照《古代社会》所讲的具体内容,蒙昧时代基本上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以前的时代、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野蛮时代基本上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金属器时代,文明时代基本上相当于金属器得到相当发展的时代,希腊等地区已经进入的铁器时代。野蛮时代开始于使用陶器,文明时代开始于使用文字。
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赞成和欣赏摩尔根关于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对人类婚姻制度和整个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决定性影响,所以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不仅肯定了摩尔根的研究成绩,而且引用了《古代社会》中的大量资料。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所表达的学术思想跟马克思、恩格斯的整体理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有区别的。马克思、恩格斯确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在这样的认识中,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一个,就是生产力,而生产力的标志则是生产工具。这里还附带两个反作用,形成两个小循环,一个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小循环,另一个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小循环。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一方面详细说明了生活条件对婚姻制度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另一方面明确指出了意识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这里至少提出了两个决定因素,摩尔根既不能够在这两个因素之中确认一个根本性的决定因素,又不甘心让这两个因素形成大循环,象论证鸡生蛋、蛋生鸡那样,于是只好让这两个因素并列存在。
摩尔根讲的文明时代基本上相当于奴隶制时代、封建制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全部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把这个文明时代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把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都看作野蛮的制度。他们把古代罗马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看作是古代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相反的看法还表现在摩尔根所讲的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基本上相当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赞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摩尔根到底是依据什么标准,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野蛮、三个时代?摩尔根使用这三个术语涉及的事物很多,有工具、食物、住房、婚姻、社会组织、亲族、风俗、道德、文字等等。他把所有这些东西概括起来,都看作是文化的内容,而把蒙昧、野蛮和文明当作三个不同等级的文化特征。但是,摩尔根没有找到任何一种能够具体观察的文化事物作为划分三个时代的统一标准,按照这个作为统一标准的文化事物的不同发展水平来划分时代。比如说,有的史学家按照生产工具来划分时代,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按照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划分时代,把社会历史分为原始共产主义时代、奴隶制时代、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时代。这些分期法的优点是有统一的和唯一的分期标准,而且这种标准是可以确认的事物,至于人们能不能同意这样的分期方法则是另外的问题。摩尔根用陶器把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分开,用文字把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分开,在世界各个种族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又很难找到能够代表这三个时代基本特征的三个确定的事物正好分别同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术语的含义互相对应,这就使三个时代的名称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可变范围太大,甚至出现混乱。以婚姻而论,自由婚姻,随意结合而又随意离异的婚姻,应当看作对偶婚呢,还是应当看作一夫一妻制呢?妓院制度是群婚制的表现,还是一夫一妻制的表现?按照婚姻制度来划分时代,在有些地方的居民中比较困难。按照文字来划分时代,黄帝时期属于文明时代。按照铁器来划分时代,黄帝、尧、舜都会被信奉这个标准的人当作野蛮人。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和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所造成的自然的变化。说得简短一点,文化就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在普通人的观念中,主观领域的东西叫精神,精神以外的东西叫物质。一般人把文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文化,另一类是精神文化。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术语本来是精神文化领域的用语。蒙昧的含义是认识水平很低,基本的道理也不懂。野蛮的含义是蔑视和损害别人的尊严和利益,不要行为规范,破坏交往关系。文明的含义是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尊严和利益,遵守行为规范,协调交往关系。这三个术语的含义所能表示的精神文化现象通常是在各个时代的同一种族群体中同时并列存在着,各种社会都是既有蒙昧人,又有野蛮人,也有文明人。用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术语作时代名称不符合精神文化发展的具体内容,不能充分表现人类个体的精神状态差异。
自从人类社会有战争出现以后,科学技术的最高成就总是首先表现在制造武器上。武器是一种物质文化。物质的东西本身不存在文明不文明的问题,物质东西的使用有文明的要求。古人把武器看作凶器,而把英勇杀敌看作英雄行为,这就把文化和文明区分清楚了。拿这样的观点来分析核武器,就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核武器是目前尖端的物质文化表现,核武器本身不具有文明特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文明行为。物质条件没有蒙昧、野蛮、文明的区别。
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喜欢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都称为文明,例如文明古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在这些地方讲的文明实际指的是文化,只是加上了赞美和歌颂的感情。除了需要歌颂的场合以外,历史学不宜随便用文明这个词代替文化这个词,避免造成概念的模糊和混乱。
(二)自觉与自发
中国和外国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思想体系。每一种思想体系都有自己的概念、原理、方法、论断和主张,都可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对社会和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有明确的指导性要求。每个思想派别都有强硬人物要求实行思想专制,并把按照本派思想考虑问题的人看作觉悟的表现,把不按照本派思想考虑问题的人看作迷惑的表现。每个思想派别中还有另外一些人希望在思想领域中实行宽大容人的政策,让各种思想互相交流,通过百家争鸣,互相补充,共同提高学术水平。各派学说都可以分为两类内容,一类是思想观念,一类是行为规范,这些东西对社会生活有广泛而长久的影响。
中国的道教把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当作最高经典。《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说的道,就是大道,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是普通人观察不到的物质结构,是一种混合存在的气,是宇宙的各种物质现象的来源。道生成宇宙,宇宙是一个整体。宇宙生成天地,天地是一个宇宙分为两个部分。天地生成阳气、阴气、灵气。灵气有生命,可以独立生存,也可以同固定形体的生命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阳气和阴气本身没有生命,但是阳气和阴气互相结合,可以产生形体比较固定的生命,阳气、阴气同时也是维持生命体存在发展的两种必要物质。阳气、阴气、灵气是一个宇宙分成两个部分天和地所生成的三种生气。正是这三种生气互相结合,产生了地上天下一切形体比较固定的生命体,这就是万物。万物指的就是天下地上的生命体。没有生命的东西和没有固定形体的生命都不计算在万物范围之内。事物的发展如果能自然而然,便是符合道的要求,叫做有道或者同于道。《道德经》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主张少私寡欲。《道德经》认为柔胜刚,弱胜强,主张为无为,事无事,就是用符合道的方法,做能够做的事情。道教全真派要求道士出家修炼,遵守戒律。道教正一派的道士一般有家室。有道寡欲是道家思想的精华,不可轻视。
印度的佛教认为普通人能够观察的事物和能够产生的想法都是由于遇到一些条件而凑合在一起形成的。这些条件叫做因缘。这种因缘不断变化,相应的事物和想法便由产生、发展到败落、消失。普通的事物和想法消失以后,普通人便再也不能接触到这些事物和想法了,而且也不能观察因缘离散以后的去向了,因此普通的事物和想法就象虚空,是假相。有情感的生命在六道之中不断的互相转生,象车轮转动,轮流转生,叫做六道轮回。六道是六种环境和六种环境中有情感有欲望有意识的生命。这样的六种生命叫做众生,众生的灵魂是平等的,都可以通过修行而得到解脱,不再在六道之中转生,而成为永久不变的生命。六道包括天上有生死的人、地上的人、凶神阿修罗、地狱的鬼魂、游荡的饿鬼和畜生。地上尘世的人们如果想要脱离六道,得到永生,那就应当遵守戒律,静下心来领悟真理。佛教的基础戒律有五条,叫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灵魂解脱的基本要求是悟得空虚,除尽烦恼。信仰佛教的人们在得到解脱以后,永远离开六道,不再转生,是永久不变而如常存在的生命。真如就是实相,就是无相,为什么说真如是实相?因为真如是永久的生命,不再转生的生命,不变的生命,是真的,而不是假的,是实的,而不是空的,不是虚的。为什么说真如是无相?为什么说实相是无相?因为真如的本体是真实的,不变的,但形状是不固定的,可变的。佛、菩萨、罗汉都是得到解脱的永久生命,都是真如,都是实相,都是无相。乐观平静是佛家思想的精华,不可丢失。
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叫做袄教、火袄教、拜火教、波斯教。这个宗教认为宇宙由两种相反的东西造成,一种是善的东西,一种是恶的东西。善的东西形成光明神,恶的东西形成黑暗神。光明神制造秩序和有益事物,黑暗神制造混乱和有害事物。光明神和黑暗神通过他们制造的有生命物体互相斗争,光明神最后会取得胜利。人类是光明神创造的生命体,人类的意志由个人决定,可以从善,也可以作恶,善行多的死后进天堂,恶行多的死后进火狱。这个宗教要求人们认真参加世俗生活,结婚生育,努力劳动,禁止斋戒,保护体力。去恶从善是拜火教思想的精华,不可拒绝。
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事物,是宇宙的主宰。上帝用泥土制造了人类始祖男子亚当,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亚当的妻子夏娃,把他们安置在地上的乐园伊甸园中,禁止他们吃伊甸园内一棵知善恶树的果子,人吃了知善恶树的果子以后会象神一样能知善恶,上帝允许亚当和夏娃吃伊甸园中其它各种树上的果子,亚当、夏娃受蛇的引诱,偷吃了禁止他们吃的果子,被上帝驱逐出伊甸园,并且不让后人找到伊甸园。亚当、夏娃吃禁果犯下的罪传给后世子孙,代代有罪,一生下来就有罪,这样的罪叫原罪。原罪反映了人类达不到上帝要求的普遍性弱点,就是不听话,不知足,不坚定。人类都有原罪,不能拯救自己的灵魂。上帝分出自己的一部分作救世主,拯救人们的灵魂,这就是基督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称为圣子,上帝被称为圣父。上帝从自身分出很多部分,叫做圣灵。圣父、圣子派遣圣灵进入人心,感化心灵,感动人的灵魂。圣父、圣子、圣灵是同一个存在,是同一个上帝在不同位置上的表现,这就是三位一体。信仰上帝和基督的人,灵魂都会被基督拯救,升入天堂。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受苦受难的群众之中,他们相信基督将来还要降临人间,做人间的王,统治一千年,控制罪恶势力。基督教有严格的组织、教规、仪式。虔诚救世是基督教思想的精华,不可排斥。
伊斯兰教是阿位伯先知麦加人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这个宗教建立以前,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处于分散状态,没有统一的政权,各个部落独立活动,各有自己部落的神灵和习俗,经常发生冲突和战争。当时的阿拉伯人十分重视荣誉,喜欢夸耀祖先,勇敢豪爽,不接受任何人的控制,按习惯生活,靠自愿行动,穆罕默德为了改变阿拉伯社会过去的不良现象,建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这个词的含义,有和平、谦虚、恭敬、服从等。穆罕默德用伊斯兰教统一了阿拉伯人的信仰,建立了阿拉伯人的统一国家。他死以后,阿拉伯人曾经建立了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传到世界各地。伊斯兰教认为宇宙只有一个神,这个神叫安拉,除了安拉,再没有别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传达安拉的启示。安拉创造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是一切事物的唯一主宰。伊斯兰教有严格的组织、教规和仪式。和平谦虚是伊斯兰教思想的精华,不可废止。
中国的儒家把孔子当作创立系统学说的人。儒家对个人的品德修养、技艺学习,对家庭的正常关系、行为规则,对朋友交往、社会活动,对治理国家、安定天下,都有明确的认识和主张。儒家学说中有仁、礼、忠、孝、诚、实、信、义、智、勇、文、武等相当完整的一套概念。所有这些概念,在认识方面以仁为纲领,都是仁的表现,在行动方面以礼为纲领,都是礼的要求。儒家的理论反映了中国人的种族特征,中国人最突出的传统特征是重视关系协调,追求生活稳定。仁爱知礼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不可弃置。
西欧国家在十四世纪兴起一个新文化运动,这是一个打破神学垄断状态的思想解放运动。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以后的发展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新文化运动强调人们的世俗生活和实际利益,对科学、艺术、宗教、国家、自由、民主、法律、权利、义务等等事物都有具体的研究和主张。新文化运动反映了日尔曼人的种族特征,日耳曼人传统的种族特征有崇尚武功,意志坚定,忠诚可靠,遵守诺言,重视权利和义务。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种族能把西欧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变成他们那个种族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只有日耳曼种族作到了这一点。民主自由是西欧新文化运动思想的精华,不可虚饰。
西欧在十九世纪产生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代表近代大工业中工人阶级利益的一种共产主义思想,主张工人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工人政府,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用计划生产来消灭经济危机,由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向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发展,由共产主义低阶级段社会主义向高级阶段过渡。各尽所能、计划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华,不可逆施。
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通常把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行动叫做自觉,把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行动叫做自发,这样的做法在历史学中产生了实际的困难,就是把人们对切身利益的深刻理解应当看作自觉的呢,还是应当看作自发的呢?例如,岳飞抗金,是自觉的行动,还是自发的行动?金国侵略者饿了吃饭,渴了喝水,是自觉行动,还是自发行动?封建社会农民向地主交租,这是自觉的行动,还是自发的行动?哲学、历史学和所有的社会科学都没有必要改变自觉和自发这两个词的语言学含义和习惯用法,没有必要把自觉和自发当作评价社会行为、社会运动和社会事件的固定格式和专门用语,没有必要把成功和失败、为王和为贼当作区分自觉和自发的标准。在日常生活中,自发指的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发展形势和切身利益有明显的感受而采取行动,认为需要,愿意去做,自动去做,自觉指的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发展形势和切身利益有深刻的理解而采取行动,认为必需,决心去做,主动去做。自发和自觉都是自己采取的行动,都是自愿的行动,只是自发讲到了自愿而没有讲到理解,自觉则既讲到自愿,又讲到了理解,自发强调的是愿意,自觉强调的是觉悟,也可以说,自愿加理解就等于觉悟,等于自觉,或者说,自发加理解等于自觉,等于觉悟。一般情况下,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中有很多人是自觉的活动家,还有很多人缺乏理解,只能谈到自发。
(三)史实和史论
历史是人类的经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历史学是一门科学,研究人类历史的过程和规律。历史学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史实,二是史论,三是史书。历史过程就是历史事实,这是历史学的基础和根据,是历史学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叫史实,或者叫史料,就是历史资料,包括实物资料、文字资料、口头资料。历史规律是历史过程的规律性,是历史事实本身的规律,需要通过具体详细的深入研究才能发现,所以历史学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史论,就是关于历史规律的论证,包括一般事物的论证、个别事物的论证、某类事物的论证。知道了历史过程和历史规律,就可以向人们综合地叙述历史了,这样就形成历史学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史书,也可以叫史记、史纪、史志、史编。
综合叙述历史的史书对社会广大居民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老百姓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普遍地有深厚的兴趣,很想从过去的人身上学一些有用的经验。新中国的史书写得过分简单,很不适于一般人阅读,一般人读不下去,即使读了一点,也很难留下印象,很少有收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老百姓的习惯、兴趣和需要在于想知道过去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怎样做事的,怎样想问题的,而我们的史书往往不是为了把历史过程和具体情况讲清楚,却把作者的理论当作线索,这样就发生了分歧,老百姓要看情况,史书偏偏没有情况。新中国的史书比西欧的史书要空洞得多,新中国的史书比苏联的史书也要空洞得多。我们的史学研究机关如果能组织一批人专为广大老百姓编写一套叙事清楚、情况具体的史书,那对中国社会的教化事业就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要把历史过程叙述明白,需要对历史规律有一定的认识。中国的二十四史,历史资料非常丰富,但是这些资料是在一定的认识指导下组织起来的,是有规律的叙述,也显示了一部分历史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讲了不少历史规律,中国的一部分史学家把这些规律简化为文字公式,用于历史阶段划分、社会形态确定、各种制度分析、历史事件研究、历史人物评价,优点是思路清晰,观点明确,重视物质利益、物质条件,强调阶级立场、历史方向,缺点是主观武断,简单片面,轻视精神追求、思想境界,不论人格品德、全面影响。
社会形态本来是一个科学概念,但是把五种社会形态确定为不变的格式,各个部落、各个民族、各个种族都要既不遗漏、也不调换、也不增加,严格地按理论指出的顺序经历社会形态发展过程,这样就把一个科学概念拉到一个违背事实、不合逻辑的论断里边了。既然各个部族生存的环境和生活的习惯有很多种区别,凭什么又说各个部落的工具有相同的发展阶段,凭什么又说各种工具有对应的社会制度呢?理论家和历史学家们喜欢讲例外,但是,既然知道有例外,为什么不去修改理论,为什么不把已经知道的例外当作理论体系中新增加的原理呢?世界上有一些历史学家想要认识各个部族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建立什么样的制度。这是一种真正科学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这种态度和方法可靠的地方在于根据是事实的逻辑,而不理论的规定。
社会制度是人们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为处理现实问题而确定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正规组织、正规方案、正规原则、正规手段、正规途径、正规步骤、正规办法。社会制度的确定,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创造,决定的因素是人们的实际利益和实际力量,同时也与人们的种族特征、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信仰观念、具体认识有密切关系。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广大体力劳动者的利益。社会主义制度要扎下根来,需要两个基本的社会条件,第一个基本的社会条件是实行别的社会制度时社会上找不到出路的人口过多,足以使找到出路的人们感到社会没有安全保证,而社会主义制度可以把社会的正常劳动力安排到一定的岗位上。第二个基本社会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有严格的社会秩序作保障,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居民要有愿意遵守严格秩序的种族特征和思想观念,如果没有愿意遵守严格秩序的种族特征,或者没有愿意遵守严格秩序的思想观念,就会坚持不懈地使社会主义的一切环节受到破坏,使社会主义由真的变成假的,名存实亡,最后消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西欧的大工业环境里设计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但是会使理论家们吃惊的是直到今天为止,中国这个农业大国还是世界上真正适合于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事情?中国人口众多,如果一下把这样多的人口投入自由竞争,一定会进入真正的乱世,乱遍乡村,乱遍城市,乱入机关。中国从事体力劳动的大部分群众对物质生活容易感到满足,如果社会主义能使他们有吃有穿,便能够接受,愿意逐步发展。社会主义的普遍就业可以使群众找到出路,社会主义的计划生产可以使产品找到出路。中国的的普通群众有服从政府的习惯,大部分人愿意遵守社会主义秩序。当然,社会主义还包含着一种慈善观念,这种慈善观念同任何个人任何形式的特权思想都有尖税矛盾,因此,希望改变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人虽然不少,中国的普通群众还是对社会主义有兴趣。特权思想如果在中国占了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就会象一棵大树被人砍倒,穷人不能再在这棵树下乘凉。
历史学家们在评价政治制度的时候,也很少全面分析各种政治制度在当时发生的实际作用,更少谈论各种政治制度在人类自身的进化中所发生的长远影响,一般情况下,只是简单地用民主政治作标准,称赞一下民主,咒骂一下专制。民主政治要在一个国家真正实行,这个国家的大多数公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大多数公民具有平等态度,第二个条件是大多数公民具有诚实态度,第三个条件是大多数公民具有负责态度。历史上著名的民主政治有三个典型国家,第一个是古代雅典,第二个是古代罗马共和国,第三个是现代美国。雅典民主具有完美的形式,但是需要的三个条件,只具备一个,缺少两个。雅典大多数公民具有负责态度,通过民主作出的决定都能够坚决执行,无论人们认为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会去执行。雅典的农业集团和工商业集团宗派观念都很强,两派居民都缺乏平等待人的态度,往往象敌国谈判,只顾自己,愿意合作、全面兼顾的气氛很不够,这就使民主政治失去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维护国家和公民的全局利益,这也使民主制度本身变成虚假的东西,不再是平等协商,而成了互相较量。雅典公民对讨论具体问题缺乏诚实态度,爱听煽动,喜欢起哄,愿意分析、正确集中的气氛很不够,这使民主制度变成相反的东西,不再是深入分析,而成了主观武断。雅典的最高权力组织是全国公民自愿参加、自由投票的公民大会,公民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重大的国家事务,掌握国家实权的十个将军由公民大会公开投票选举产生,又公开投票进行分工,给予具体的任命。公民大会经常变成个别人煽动、多数人起哄的场合,曾经多次作出祸国殃民的决定,每次都使国家发生灭亡的危险。为雅典国家建立了显著功绩的领导人都受到公民大会的惩罚,使这个国家不能形成卓越的领导集体和稳定的国家决策,可惜那发达的经济、众多的人才远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之间,希腊强国雅典领导的提洛同盟与另一个希腊强国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进行了一次长期的战争,这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其中有六年休战。公元前406年,在小亚细亚西部海岸附近阿吉纽斯群岛所处的海峡中,雅典海军大败斯巴达舰队,阿吉纽斯战役的胜利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的最后一次胜利。这次战役发生的时候,遇到暴风恶浪和雷雨,由于船舰航行困难,战斗又很激烈,雅典的司令官们顾不了救援遇难船舰,没时间埋葬死难人员。反对派提出议案,进行煽动,控告取得胜利的十个将军不关心阵亡将士。十个胜利的将军受到审判,其中六个将军被判处死刑。六个胜利的将军刚被处死,公民大会突然发现对十个将军的控告和判决纯属错误,但是后悔有什么用,将军死后不能复生,国家损失无法弥补。公元前404年,雅典向斯巴达宣告投降。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文化遗产,值得后人学习,雅典的民主政治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雅典的繁荣,在相当的程度上促成了雅典的衰落和灭亡,滚滚财源都被宗派抬杠断送了,济济人才都被群众起哄镇压了,本来可以由雅典造成统一希腊的条件,结果却被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的马其顿王国灭掉了。雅典的民主制度和罗马共和国的民主制度在形式上都是完备的,但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这就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手里,罗马的最高权力掌握在元老院手里。罗马的元老院由在社会上有威望有影响的人们组成,实际是国家的决策集团,操纵着国家大政,虽然没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最高统治权力,但是成为事实上的最高统治机关。罗马的公民会议在很大程度上受元老院的影响和制约。民主政治需要大多数公民具有的三个条件,罗马大多数公民具备两个条件,缺少一个条件。罗马大多数公民对讨论表决问题具有诚实态度,对执行会议决议具有负责态度。但是,元老院的特殊地位对公民中的平等态度是有损害的,特别是罗马共和国的扩张战争取得一系列胜利,国土变得相当辽阔以后,共和国内部形成不同的政治派别和军事势力,民主政治逐渐受到破坏,最后由民主制度变成君主制,罗马共和国变成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实行民主政治的时期,公民们具有的诚实态度是雅典公民所没有的,罗马元老院在很长时间内起了集中公民有利意见的作用,元老院本身在很长时间内曾经是一个卓越的有权威的领导集体,因此,罗马的民主政治使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帝国,雅典民主政治的结局就显得十分可怜,十分可悲。现代美国的民主政治实际是日耳曼人的种族特征成为可靠的公民条件。大多数日耳曼人公民全面地具有民主政治需要的三个条件,就是平等态度、诚实态度、负责态度。因为他们具有愿意合作、能够交流、遵守诺言的种族特征。美国的民主政治象一棵大树,根深叶茂,干粗枝壮。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大部分希望有机会发表意见,为国家为民众兴利除害。中国现代的读书人,有一部分希望在中国实行学术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有一部分希望在中国实行民主立法、民主选举、民主监督。这两部分人的要求是不相同的,第一部分人要求的是独立思考的权利,第二部分人要求的是民主政治的制度。中国的读书人都了解这样一些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平等态度不需要势利观念、宗派作风、团伙情绪,第二件事情是诚实态度不需要强词夺理、煽动起哄、以势压人,第三件事情是负责态度不需要不准备做、不按时做、不往好做。种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种族的多数居民对待别人有没有平等态度,对待真理有没有诚实态度,对待工作有没有负责态度。一个国家的领导集团能够允许公民群众享受什么样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公民群众能够允许领导集团办理什么样的事情,都同种族特征有密切关系。改进种族特征的现实办法是进行长期的思想教育、行为训练和刑法约束。种族特征改进到什么样的程度,公民态度就会改进到什么样的程度,领导态度也会改进到什么样的程度。
新中国历史学评价人的方法基本是用取得胜利作根本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在历史上被歌颂的起了伟大进步作用的群体有四个阶级,就是奴隶主阶级、封建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为什么说这四个阶级在历史发展中有进步作用?新中国使用的理论认为这四个阶级都在一定的时代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因此能够夺取政权,改变制度,只有这些阶级才是有前途的阶级,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方向。中国古代研究社会的科学比较发达,古人发现了一些社会规律,用来治理国家,取得相当的效果。新中国的学者们不能理解这些规律,不愿深入研究中国人种族特征的发展机制,只怪中国居民太特殊,中国历史不合理,总之是居民、历史都不听话,都不理想。抱着这样的观点来评价制度、事件、人物,很难指望达到全面、深刻,从轩辕黄帝的时代到光绪皇帝的时代,没有哪一位学者提出一种理论指明哪一个必须有的社会大型群体永远没有前途。新中国的历史学根据别人的说法一再宣传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农民阶级从来不代表任何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永远没有前途,原始社会的农民应当帮助奴隶主建立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的农民应当帮助封建主建立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农民应当帮助资产阶级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农民应帮助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建立工人阶级专政。假定这个史学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农民在任何社会都应当跟着别人跑,作反对派的走狗,可以不要头脑,不要人格,不要切身利益。这样的史学理论很难说明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是怎样活着的。离开群体的切身利益,就不能正确、深入地理解制度、事件和人物。马克思预料到自由竞争的结果要出现垄断,但是,马克思没有号召工人群众帮助一部分资本家去排挤更多的资本家,来实现垄断,而是始终坚持要求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反对整个资产阶级,为切身利益而斗争。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理解人类历史的根本依据,是评价人类历史的根本标准。公元1640年到1688年,英国发生革命。这次英国革命,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农民阶级三大社会势力之间进行的一次长期的大混战,混战的结果,资产阶级势力打败了地主阶级势力,打败了农民阶级势力,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了君主宪的政治体制。近代英国的王权不是农民阶级创造出来的,而是资产阶级创造出来的。1644年到1645年,在英国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农民起义,卷入这次起义的地区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起义军达到五万多人。他们用棍棒和农具作武器,所以人们把他们的革命斗争叫做棍棒派运动。棍棒派的组织性很强,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征税系统,设立了固定的收税员职位和通讯员职位。每个城市、教区和村庄都有自卫的组织,每一级自卫组织由三名或更多的代表负责领导。所有的城市、教区和村庄,互相之间都有联系。起义的基本群众是农民,市民也参加了起义。棍棒派农民军队有时同地主阶级的国王军队作战,有时同资产阶级的国会军队作战,并且明确表示既不支持国王军队,也不支持国会军队。这是一个真正的农民国家,农民阶级在这样的国家里会感受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别人的走狗。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奇迹,农民阶级把自己的切身利益认识得这样透彻,把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得这样完美,真是空前创举,绝妙无比。从西周初年到新中国最初三十年,农民生活始终是中国文人关心的首要问题。历史的发展主要是人类自身的整体性发展,不能把个人得失和职业变化当作评价群体前途的标准,如果用这样的标准看问题,那么古今中外所有的英雄豪杰都会被否定,为人类承担风险的群体都会被否定,只有那些耍奸溜滑的群体和个人才会被完全肯定。如果是这样,人类就会成为最下流的走兽,很多问题将会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无论什么群体,无论什么个人,只要做着社会需要的事情,那就是他们的前途,都值得肯定。人类正是在做各种各样的对社会有用的事情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本领。这就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所在,这就是人类历史的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