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事求是的哲学思考

2009-04-02 05:00
消费导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

孔 萍

[摘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在于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事物,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坚持实事求是路线,必须彻底走出教条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误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必须辩证认识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实践活动理论创新

作者简介:孔萍(1966-),女,江苏省镇江市人,讲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中共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委党校函授科科长。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党的建设,科学社会主义。

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它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其实质在于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保证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坚持实事求是路线,必须彻底走出教条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误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关系?在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和深入实践的过程中,从中央领导邓小平到国内学术界经常讨论这类问题。大家为什么都提出并讨论这一问题呢?就是因为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探索怎样认识和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过程,探索怎样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运用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本身的过程。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对于怎样认识和理解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当时有人提出要用“两个凡是”的方针去对待毛泽东思想,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方针的思想实质,就是不从实际出发,而从本本出发,照抄照搬毛泽东语录,以此去剪裁现实。为了纠正这种错误倾向,邓小平先后从两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究竟应该怎样认识和理解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一是从本质和非本质关系的角度,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同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明确地区分开来,强调要从完整的科学体系上去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而不应该把它们割裂开来,把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绝对化、神圣化。邓小平指出:“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至于个别的论断,那末,无论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不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是这些都不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这个论述是对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本质方面和非本质方面对立统一观点的运用。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名著《矛盾论》中指出:“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邓小平把这一原理运用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本身上去,区分其基本原理和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提出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要从基本原理以及由此构成的整个科学体系上去获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认识。

二是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角度,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客观实际。人们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根本原理。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和以后的一段时期里,当面对毛泽东的一些指示、决策和画了圈的东西的时候,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却被束之高阁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的责同志因受“两个凡是”的影响,在拨乱反正中仍不敢大胆说实话。为此,邓小平强调说,虽然有些是毛泽东同志画了圈的,但“毛泽东同志画了圈,不等于说里面就没有是非问题了”,因为“‘两个凡是是不符合实际的”;“如果反对实事求是,反对从实际出发,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还说得上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呢?”这样,邓小平就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角度对“两个凡是”进行了批评,从而直接推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扫除了障碍。

二、坚持实事求是路线,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主义不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而是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一些国家取得了胜利。在这些国家取得革命胜利以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应该说,从实际的发展进程看,这些国家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不顾本国国情,超越阶段,致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到挫折。而这些挫折反过来使一些人对于在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能否在一定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去建设社会主义产生怀疑和动摇。于是,怎样在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为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大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强调说,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关键是要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为此,在1987年8月的一次谈话中,邓小平强调说:“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邓小平所以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解开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性难题,从哲学上说,就是因为邓小平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始终坚持用唯物辩证法去观察和解决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既对立又统一,个别、个性一定与一般、共性相联而存在,一般、共性只能在个别、个性中存在。既然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无个性即无共性,就必须从个别、特殊的实际出发去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然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教条主义却总是把据称是有普遍意义的条条,削足适履地硬套到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如有不合,他们不是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而是给别人乱扣帽子、乱打棍子。正是针对这种错误,邓小平强调指出:“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人民的觉悟有高有低,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又很不一样,用固定的公式去硬套怎么行呢?就算你用的公式是马克思主义的,不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也难免犯错误。”

正是由于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中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关系的原理,解决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长期存在的究竟应该从什么出发来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才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克服了因为超越阶段的急躁冒进而招致的挫折和困难,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三、坚持实事求是路线,必须辩证认识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

从哲学上说,邓小平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融为一体的做法,是同他坚持唯物辩证法关于运动是间断和非间断性统一的原理分不开的。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的又一个表现,是没有搞清楚究竟应该怎样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些人往往把继承和发展割裂开来,他们或者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针对彼时彼地情况提出的某些论断,教条主义地照抄照搬到此时此地;或者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迷失方向,忘记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分析问题和指导行动的指南;或者在教条主义的照抄照搬失灵之后,又跳到另一个极端去鼓吹什么“马克思主义危机”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背离或抛弃马克思主义。针对这个问题,邓小平提出了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使它们成为同一个过程不同侧面的思想。在1979年初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指出:“我们当然不会由科学的社会主义退回到空想的社会主义,也不会让马克思主义停留在几十年或一百多年前的个别论断的水平上。所以我们反复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这一科学论断的核心是,立足于现在的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去研究层出不穷的新情况,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所谓立足于现在的实际,就是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去研究层出不穷的新情况、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过程,正是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作为行动指南,又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丰富马克思主义,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统一起来、融为一体的过程。这是一个以继承为依托、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寓继承于发展之中的过程。当人们从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侧面来看问题的时候,这个过程就表现为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而当人们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侧面来看问题的时候,这个过程就表现为“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邓小平正是在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运动是非间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原理的过程中,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没有丢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又不断说出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没有说过却又符合时代特征和客观实际的新话来。

对于这一科学理论,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把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统一起来、融为一体,这就与教条主义和否定马克思主义两种错误倾向划清了界限,从而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正确的思想路线上,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实事求是”定乾坤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论韵律文体学的基本原理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