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亚林
和多年前风靡一时的“bb”机一样,已经12岁的小灵通三年以后即将完成在中国市场上最后的表演
刚刚过完春节,李旭还没从假期的气氛中缓过劲来,还是打不起精神。中午休息的时间,她和往常一样打开新浪新闻网页,有这样一个消息让她睡意全无:
2009年2月3日,工信部《关于1900-1920MHz频率无线接入系统相关事宜的通知》,文件要求相关电信运营企业在2011年底前完成1900-1920MHz频段的清频退网工作。
众所周知,1900-1920MHz正是当初划给小灵通使用的频段。这就意味着,政策要求小灵通在3年内彻底退网。
李旭所在的单位四年前给每位员工发了一台小灵通作为福利,李旭起初还不太喜欢,觉得信号不是很好,但是知道了电磁波辐射极小,对人体没有任何辐射危害,并且资费很便宜以后,对小灵通慢慢有了感情。“如果真的要求小灵通退市,还真舍不得。”
在国内某门户网站“小灵通三年内彻底退市调查”中,有70.2%的用户希望能继续使用小灵通,显示了小灵通仍深受用户喜爱。
和这些热心的网友一样,小灵通之父徐福新对小灵通还有着难以割舍、充满信心的期待。但是,这些小灵通用户的确已经站在了“小灵通时代” 的尾巴上,它要退市不用置疑的了。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为这7000万的小灵通用户、为站在十字路口的小灵通企业找找出路。
技术落后?
为TD让路、“技术上没有前途的系统”,“不适合提供大规模公众业务”在小灵通退市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各种声音蜂拥而上。而且这种声音越来越集中在一点,就是小灵通本身技术有问题。
“它不是一种落后技术,它很多技术还是很先进的,就是在话音上跟移动手机目前还有差距,但是它在高速数据上很多地方也不低于3G,在日本甚至超过3G。”“有人说小灵通发展了十多年,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但是,GSM已经发展20多年了,要按这个逻辑,早就该退网了。”徐福新对小灵通还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与徐福新的执著不同,业内很多专家都认为“退市是一种必然。”就连UT斯达康的前任总裁吴鹰也表示:“小灵通退市,我很高兴。”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认为,小灵通的致命缺陷之一,就是它基站的小覆盖、小容量的基本特点。“小灵通即使达到了与移动同样的覆盖,但是用户一旦集中,此地只有几个或最多二三十个话路的小灵通基站就会完全阻塞,而相邻仅几百米的空闲基站却丝毫不能分担。”阚凯力表示。
“小灵通退市是必然的,它走完了该走的路程。”飞象网CEO项立刚表示。他认为,小灵通退市原因有三:第一,小灵通技术本身是一项落后的技术,除中国大陆外,目前只有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存有少量未转网的小灵通用户。随着3G时代的到来,技术的更新和淘汰是必不可免。第二,移动通信资费降低,挤压小灵通的生存空间。第三,电信业重组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开展小灵通和移动电话业务。对于一个运营商来讲,维护两个网络需要更大成本,而且难免出现内部竞争。
绝大多数小灵通用户当时选择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价格便宜,但是我们都知道,从2003年开始,移动运营商就已经加紧了对小灵通的竞争。为了自己的生存,小灵通也不得不开始忍痛赠手机、送话费,在个别地区甚至还加上了与固定电话捆绑的“包月制”。这不难看出它面临的生存困境。
“三年之后,小灵通基本失去市场存在价值,这是行业的共同判断,现在每年小灵通用户在以超过30%的速度离网,随着换机、移动通信资费的降低,这个离网速度还在加快。”项立刚说,“我们今天所说7000万用户,有非常多的是双枪将,有很多用户是购买了套餐之后,小灵通没有停机而已,使用量并不多。”在他看来,这些用户只要有一个契机就可能雪崩性地离网,如果小灵通用户降至千万或更少,它的收入将无法支持其维护成本。”
用户利益为先
就在社会各界纷纷热议小灵通退市的时候,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正伟也在媒体发表言论称,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性干预有“滥用行政权力强迫企业实施垄断经营的嫌疑”(违反《反垄断法》第36条规定),损害了广大小灵通消费者的权益。
在国内某门户网站“小灵通三年内彻底退市调查”中,有70.2%的用户希望能继续使用小灵通,有网友表示,希望给个说法。
的确,对于一个有着7000万用户的小灵通,要退市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除了给这些用户一个说法,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还要有关方面协力做好很多工作。
业内专家认为,一种落后的技术,长期不退出市场,不管对于运营商、消费者都是不利的。那种“滥用行政权力强迫企业实施垄断经营的嫌疑”的说法,是不懂通信发展大趋势的无稽之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孟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前三年给出小灵通退市信息,是一件好事,这样可以方便小灵通用户在这样一个较长的时期做出自己的选择,尽可能做到平滑过渡,而不会因时间短造成用户措手不及。但是在未来的三年,对于小灵通退市,运营商需要出台各种措施,做到尽可能把对小灵通退市影响缩到最小。
项立刚认为,对于小灵通用户而言,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出台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是资费。针对转网的小灵通用户,可以采用送话费,保留原来资费套餐等办法,尽可能使这部分用户在转到现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去,资费上不吃亏。
其次是手机。不用小灵通就牵涉到换手机的问题。虽然我们认为再过三年一般用户手机也是要换的,但是运营商可以通过送手机,或者是补贴的办法使用户在换手机时,得到一部分实惠,愿意留在网内继续使用。
另外是号码。部分小灵通用户拥有较好的号码,或是号码被长期用于业务,不愿意更换号码。我想有几种解决办法,一种办法是运营商提供呼叫转移的服务。二是运营商提供在原来号码前加三位号码的办法,如原来是8位号码,再加上三位号码,这样用户的原来8位号码不变。还有现在的小灵通用户都是属于中国电信和新联通,这些运营商也能够固网业务,可以做到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的捆绑,从而实现原来的电话号码不变。
后小灵通时代的商机
小灵通要退市了,和李旭一样的那7000万小灵通的需求怎么满足,这就把球直接踢在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面前。
但是,尽管资费已经有所降低,但是能直接跟实惠的小灵通相媲美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如果真的要把这群用户招至麾下,其资费体系还要有所调整。
在小灵通退市消息发布不久,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已经有了一些动作。
据中国电信相关人士介绍,对于小灵通用户中每月话费额度较高的用户,电信将力争把这些客户转到新推出的189后付费品牌上,而一些低端用户,电信希望其迁入133、153的预付费品牌上。电信会采用高端用户先行迁移、低端用户引导迁移的方式,争取三年内完成小灵通用户向C网的全部转移。
而据中国联通市场部的人介绍,他们会有步骤地完成小灵通所属频段的清频退网工作,中国联通将继续为小灵通用户做好服务工作,现阶段小灵通用户的使用不会受到影响。
有意思的是,徐福新此前在媒体上谈到转网后哪个运营商会获利的时候说了一段话:中国电信包括小灵通有2.1亿多用户,去年10月份的时候小灵通还有5000万用户,现在基本上只有4000多万用户,固话用户又在递减。另外一部分是小灵通和固话捆绑的用户,如果小灵通一退网,捆绑的用户也就逃掉了,中国电信也就只有1亿多用户,联通情况也差不多,就可能变得越来越小了。
不管谁会在这场争夺战中获利,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小灵通的退市给他们带来了机会。
除此之外,以UT斯达康为代表的小灵通企业们,在小灵通的退市中不仅仅收获了机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此时,小灵通运营企业应面对退市,做好转型进退两手准备。
据了解,UT斯达康的小灵通业务仍是其主业,其退市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利影响。但是,UT斯达康公司2005年12月与美国半导体厂商Marvell公司达成协议,UT斯达康以2400万美元出售芯片设计业务部门的所有资产,该部门主要业务包括3G无线应用技术和面向小灵通产品的芯片解决方案,以此继续削弱对小灵通的投入。UT斯达康公司副总裁、首席技术官伍自坚近日也表示:“UT斯达康自2005年开始转型,目前,重点发展领域是IP通信和宽带市场。”
除此之外,小灵通的退市也许会推动着手机多模化时代的到来 。
项立刚表示,这7000万的小灵通用户对于终端厂商来说绝对是个利好。“因为,在TD-SCDMA、CDMAEVDO等3G技术上,运营商的高端用户争夺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多模手机的支持。即便是对于小灵通的退市用户,中高端的双模甚至是多模手机也能满足其中部分中高端用户的需求。”
小灵通历史
1998年01月,浙江余杭区正式开通小灵通。
2003年03月,小灵通在北京怀柔放号。
2006年8月,中国小灵通用户达到9300万,达到巅峰。
2007年11月,数据显示其用户10个月减少250万户。
2009年2月,工信部发文要求小灵通在2011年底前彻底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