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文明

2009-04-01 02:58
青春 2009年3期
关键词:秦淮河秦淮南京

邹 雷

与黄河相比,长江边上的秦淮河着实谈不上波澜壮阔,但是秦淮文明的雄起却让人刮目相看。在泱泱华夏民族,实在找不出一条像秦淮河这样闪烁着璀璨人文之光的河流了;

秦淮河又是一条怎样精彩绝伦的河流呢?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统一江南的秦始皇欣然开始了他的第五次东巡。他要在有生之年,用脚步来丈量自己的伟大,反复品尝自己的功绩。这一次,他最远到达了会稽(今浙江绍兴)。江南湿润的气候使他身体有所不适,便决定打道回宫。路经江乘(今南京栖霞山附近)准备渡江北上时,跟随身边的一位负责观察风水的大师神秘地对秦始皇说:“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

在浩浩荡荡的长江岸边,秦始皇诧然,500年虽遥,但皇权怎可旁落?风水大师一番耳语,让秦始皇恢复了神色。于是,下令:“凿钟阜、断金陵长垅以通流”,并改金陵邑为秣陵县。

传说,秦始皇下令所凿之河便是秦淮河。

历史就是历史,传说总归是传说。始皇帝从江乘北上不久,于当年七月病死在河北沙丘,次年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三年后秦亡。不幸让他言中的是,500年后果真有一位叫司马睿的人建康称帝。只不过,这其间皇权已经几易其姓。

秦淮河本是二三万年前的古长江遗迹,长江自然环境的变迁影响着南京城市和秦淮河的起源、演化和发展。距今五千年左右,长江河床日渐淤积抬高,河道因江水泛滥而在平原上作较大幅度地摆动,在马鞍山至南京段河道摆动宽度达16至20公里。长江下游经常泛滥的结果,便形成了南京地区河网纵横的支流,其中秦淮河就是在这段时期形成的。

秦淮河古称龙藏浦,又名小江,后名为淮水,有了始皇的传说后,改姓秦,叫淮河。早在远古时代,秦淮河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她北源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的句容河,南源溧水县东庐山的溧水河,南北二源合流于江宁县方山埭西北村,向西北经洋桥、牛首山至上方门进入南京城区,经北河口入江。秦淮河全长100多公里,整个流域2600余平方公里,灌溉面积达130万亩左右。就是这样一条并不起眼的小河,创造了众多的文化奇迹,塑造出了灿烂的秦淮文明。

秦淮河文明是农耕文明的发展和继续。中国的农耕文明以黄河文明为代表。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以黄河为骄傲,它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冰峰雪山中发源,向东流去时经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尽管它浑浊如浆,但它的确哺育了两岸人民。它像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以及印度河一样,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

可是,曾经屹立在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古城,早已荡然无存。古埃及帝国浸泡在无穷无尽的征服之中,直到近代才结束。就连在东方肥沃富饶的印度河、恒河流域的与西方完全隔绝的古老文明,也在欧洲海盗的刀枪下在劫难逃。随着时光的流走,这几个最先闪光的古老文明,或早或迟一个个黯淡下去。

黄河显得有点苍老,它被高高的架在中华大地之上,成为一条名符其实的“悬河”。这个曾以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灿烂辉煌华夏文明的大河,在宇宙的历史风云变幻中变得不再酣畅淋漓了,淤塞、决堤、泛滥成灾,让一贯以黄河为骄傲的人,感到了恐惧。但是,它依然苍劲博大,给我们以精神力量和精神慰籍。

当四周新的文明兴起时,如果你还固守自己的文明不变,那灾难就离你不远了。黄河还在不紧不慢地流淌着,灌溉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此时,工业革命的机器马达声已经在欧洲大地上轰鸣。“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变的法则。以至于1840年后,中国成为世界列强争相瓜分的对象。

秦淮河见证了这一耻辱。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战败求和而告终。在英国侵略者的强迫下,1842年8月29日,清廷派耆英和伊里布等赶到南京,在停泊于秦淮河入江口南京下关的英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草签了《南京条约》,从此香港划出了中国的版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文明延续的必然?秦淮河不仅见证了中国屈辱近代史的开端,同时还见证了封建王朝的终结、新中国的诞生。

秦淮文明的诞生并不偶然,这多少与金陵的“王气”有关。看出南京有“王气”的不止秦始皇一个人。最早是楚威王慧眼识珠看出了金陵的“王者霸气”,并在钟山埋金子以镇之,所以南京有了金陵的称谓。诸葛亮东来建业找孙权商议联合抗曹大计,他察看了南京的山川地貌后,惊叹:“钟阜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当时长江宽约40华里,环抱着城西、城北,江边有石头城、狮子山、幕府山等军事要塞,城东是天然屏障钟山,城南是约300米至800米宽的秦淮河。在冷兵器时代,南京的东西南北都是难以逾越的天堑,自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建立帝王之洲最佳选址。

中世纪的秦淮河,已经嗅到了文明之风。十多个王朝政权的相继建立,为秦淮文明的发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229年,孙吴定都建业,揭开了南京都城历史的第一页。对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乃至中国历史发展进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孙吴时期重视都城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儒学、佛教、道教在江南的广泛传播,造就了自秦汉以来江南地域文化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从总体上来说,孙吴时代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华夏黄河文明的进一步南移和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融。

日本学者砺波护对于文明的移动有一套理论。他认为中世纪的文明最重要特征是文明在地理分布上的变化。世界上古代文明属于地中海,而中世纪文明则属于西欧。同样,在中国古代文明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到了中世纪,长江文明,尤其是秦淮文明崭露头角,引领风骚。

砺波护还认为,这种文明的来临,是因为战乱引起的。中世纪前夜,古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部分,日耳曼人、西哥特人轮流征服罗马,造成了大量的牺牲和人口流失。一个文明被摧毁,另一个文明诞生。同样的情形出现在中国的魏晋时代。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五胡十六国”互相攻伐中,百姓饥馑,白骨蔽野,百无一存。“王八之乱”接着“永嘉之乱”,西晋被灭,一些名门贵族,如琅邪王氏、颜氏、陈郡谢氏、袁氏等举族南迁,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向江南。接纳他们的是与西晋政权同根一脉的司马睿,因此,秦淮河流域就成了接纳南迁人员的根据地和大本营。

择水而居,是千古不变的生存法则。东吴以后,秦淮河两岸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历代的达官贵人都以住在秦淮河畔为荣,十里秦淮两岸贵族世家聚居,文人墨客荟萃。

南北文化在秦淮河畔交融、碰撞中产生了新的火花,点燃了“魏晋风流”。鲁迅先生认为,只有在这个时候,中国的文学艺术才到了“自觉的时代”。在此之前,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虽然历朝历代有许多艺术作品,但是,它们都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识。也就是说,艺术品不是供人们愉悦和欣赏的,更不是人们情感的宣泄和表达,仅仅是道德的教化和信仰的载体,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艺术并没有独立性,也就不会有独立人格的艺术家。

在秦淮河畔肥沃的思想土壤里,玄学、清谈的思想潮流冲破了传统礼教的束缚,科学与艺术在历史的天空绽放出灿烂的花朵。从事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个性鲜明的艺术家受到了尊重,艺术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潮,王羲之、顾恺之、戴逵三位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艺术家脱颖而出。江南皇城——建康一跃成为中国南方的文化中心。

魏晋以来的社会巨大变动,引起了南朝思想界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儒学地位大为下降,玄学、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史学、文学、科技等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个性自觉、思想解放成为潮流,“百家争鸣”比春秋战国时期更深刻、更炽烈。于是,秦淮河畔有了当时世界一流的儒学、玄学、文学、史学四馆。四馆按专业招生的办法,这在我国乃至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南朝的文化洪流最终汇入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滚滚长河之中,大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思想文化的内容,标志着秦淮文明进一步成熟与发展。

猜你喜欢
秦淮河秦淮南京
南京比邻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怀”的侨务工作
“南京不会忘记”
秦淮古今不了情
夜航
秦淮看月记
南京内秦淮河中段底泥的污染与再利用
南京·九间堂
秦淮河水冷,战事几回伤
南京城与秦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