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庆
谭东,雪山的守护神,
他用生命诠释了“亲民、爱民、为民”的真谛,
他把忠诚写在了雪山之间,他心中装着群众的危难,惟独没有他自己。
“春看杜鹃夏滑草,秋赏红叶冬戏雪”,被誉为“东方阿尔卑斯”的西岭雪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的迷人景色,带给游客们无尽的欢乐。
在这欢乐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有一群雪山守护者在默默付出,保障着西岭雪山旅游线路的畅通,维护着游人和当地群众的平安。
如今,其中的一名守护者已离我们而去,他的去世,带给熟悉他的人无尽的哀思。
“窗含西岭千秋雪”,他就像一座永不融化的巍峨雪山,永驻群众的心中。
他就是原大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预防处理中队西岭执勤组组长——谭东。
至誠至真,诠释爱民真谛
“谭警官走了,可惜了,太可惜了!”
谭东牺牲的消息,在短短几天里就传遍了大邑县的街头巷尾、田间院落,老百姓无不为谭东的突然病逝感到惋惜、哀痛。谭东曾经不为人知的感人事迹,也迅速在群众的口中传诵开来。
1999年9月,在部队服役18年的谭东转业来到大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当了一名普通的交通警察。几年时间下来,来往于大邑县的司机都认识了他。曾经受过谭东处罚的司机张洪林说:“谭警官这个人‘多对的,不端架子,对违章司机不是简单罚款了事,而是以教育为主,总能让我们心服口服。”谭东还经常带着新的驾驶证和行驶证外壳,看到司机的证照套壳破损了,就免费给他们更换。
让司机们“服气”的,还有谭东在职责之外的热心助人。在西岭镇开饭馆的杨桂英见多了谭东的“义举”。据她回忆,那些家庭贫困的司机出车祸受了伤,最希望遇到谭东出警,因为谭东不仅会送受伤司机到医院看病,还会提着水果主动看望,在关怀之余,还对伤者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甚至有时还帮忙把车修好。“这样的事,谭警官一年要做好几次。”
谭东人性化的执法赢得了群众的赞扬。司机们平时最怕交警,可碰到了谭东,都会积极配合。“谭警官要处罚,那我没说的!”
大邑县王泗镇杨店村村民代琳,独自带着一对双胞胎孩子,借住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刮风天掉瓦,下雨天漏水,生活极其困难。谭东知道了她的情况,不辞辛劳地为其申请补助和建房用地,还从自己并不宽裕的积蓄中拿出3000元钱借给代琳修房。2007年9月,代琳一家搬进了崭新的三间瓦房里,谭东却没有吃过她一顿家常便饭。
“我是农村苦孩子出身,我最能体会别人需要帮助时的心情,所以在力所能及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帮上一把。”面对人们的称赞,谭东的回答简单、低调。
于细微处见精神。从警10年,谭东就是这样,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揣着一腔至诚至真的爱,浸润着群众的心。
扎根一线,风雪中坚守的“路标”
2004年7月,谭东来到西岭雪山,在西岭中队执勤组任组长。西岭雪山气候多变,道路险要,景区50多公里的旅游要道,以及村民们进出的100多公里乡村山道,都是他和同事们的职责范围。谭东夏冒酷暑,冬战严寒,带领同事们巡逻、疏导交通、处置事故、节日安保,长年累月驻守,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没有一声怨言。
2008年1月25日,西岭雪山遭遇了特大暴风雪,近千辆汽车受阻在西岭镇到风景区前山、后山的路上,近4000游客滞留雪山。谭东和同事们在零下10度的山路上,顶风冒雪,饥肠辘辘,全力做好游客安抚和交通疏导工作,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成为风雪中的“路标”。西岭雪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政璋回忆:“当时谭东患上重感冒,发高烧,我劝他到医院输液,他却说:‘这里那么忙,咋走得开哦。”直到26日晚,谭东才被同事强行送到镇医院输液,然而他只输了两个小时,就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至29日,谭东总共在风雪中连续战斗了5天。现在,只要想起谭东,周政璋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个在雪灾中指挥交通疏散的“雪人”。
常年在西岭雪山执行任务,谭东出勤最多,处理事务最繁杂。风吹雪洗,他的警服上深蓝色的肩章已经发白,每次中队开大会,坐在台下的他泛白的肩章显得特别“扎眼”。
在同事的眼里,谭东是个“工作狂”。自从调到西岭执勤点工作以后,谭东从来没有休过假。这些年来,谭东没有一次回家吃过年夜饭,都是妻子带着女儿到山上去,在谭东坚守的执勤点过上一个简单的新年。
谭东常说:“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工作的事再小也是大事。”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谭东顾不上老母亲瘫痪在床、女儿高考在即、自家房屋已成危房等情况,第一时间投入到抗震救灾一线,全力保障震区道路的畅通,这一去,就是10多天。
头上顶着警徽,身上就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曾经有朋友“教育”他:“你都40岁出头了,还到山上去折腾,你图个啥?”谭东只是憨厚地笑一笑,并不作答。在西岭中队执勤点的4年多时间里,他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着,也许,这就算是一种回答吧。
救人危难,彰显民警本色
在西岭执勤点办公室里,挂着一面“出警迅速,救人危难”的锦旗,是村民伍泽述送给谭东的。2005年3月11日,伍泽述骑摩托车与一辆货车相撞,生命垂危。火速赶到的谭东果断地把他口中的污血污物清除掉,并进行人工呼吸,把伍泽述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2007年11月2日,村民任宣志乘坐的农用车,在苦胆岗从100多米高的山崖摔下。接到报警后,西岭镇卫生院院长熊东树带领急救小组和谭东迅速到达出事地点。望着山崖下的车辆,谭东准备直接跳下悬崖去察看。
熊东树大喊:“谭哥,危险!下去不得!”
“救人要紧!”
谭东只回答了4个字,就抓着树枝和杂草滑了下去。山崖下,任宣志被摔得颅内出血、全身多处骨折,奄奄一息。谭东立即用在部队里学到的急救知识,对任宣志进行施救,为挽救任宣志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几十分钟后,熊东树的急救小组和其他救援群众绕道缓坡,赶到现场,最终将任宣志救出。
10年来,被谭东抢救和帮助的群众不计其数,每当群众面临危难之时,他总是奋不顾身,对于自己的安危,却置之脑后。有人感慨地说,像他这样“玩命”,迟早会“出事”。这一“谶言”不幸被言中,一场交通事故引发的疾病,最终让他45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2008年12月29日晚8点40分左右,谭东所在执勤点旁的双河大桥下,一辆夏利车翻倒在水渠中。谭东和同事杨杰闻讯,立即奔向事发现场,在距车辆200米外的水渠中,找到了已被冻得全身僵硬的司机祝林。此时天黑、水冷、流急,水中的祝林无法抓住救生绳。谭东来不及多想,纵身跳下冰冷刺骨的水渠里,抱住祝林向上推。几番周折,祝林终于上了岸,谭东全身也湿透了。
第二天,谭东得了重感冒,到卫生院看病。院长熊东树见谭东面色发青,劝道:“谭哥,住院输液治疗吧。”谭东说:“不行,元旦游客多,天又冷,疏通道路的任务重啊……”拿了点药,谭东又返回工作岗位上。1月4日晚,谭东的病情更严重了,除了发烧,还伴随气急、胸闷等症状。然而谭东再一次拒绝了住院的要求。“这两天山上雪厚了,游客多了,忙得很,我吃点药、打一针就顶住了。”
这一次,谭东没能顶住。1月5日晚9时许,谭东和同事杨杰在连续处理完各种警情后,返回执勤点休息。牵挂谭东病情的妻子汤静多次拨打谭东的电话,却无人接听,于是连忙拨通了杨杰的电话,让他去叫谭东——执勤点内,谭东的寝室里,他已经昏迷不醒。23时45分,被紧急送到医院的谭东没有被抢救过来,病毒性心肌炎夺去了他的生命。
谭东就这么静静地走了,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一如他生前那样,低调、少语。然而他憨厚黝黑的脸庞,质朴亲切的微笑,他的细致,他的真诚,他在平凡的工作中所做的不平凡的事迹,将长存在人们心中。雪山下,在他工作的执勤点旁,在他最后一次出警救人的沟渠上,几株春梅在料峭风中微微摇曳,枝头满满的白花,仿佛也在诉说着对那逝去警魂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