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颖
当宝宝学会走路以后,活动空间加大,他们去外面跟小朋友们玩。或上幼儿园,都会逐渐增多与外界的交流。然而,在融入小社会的过程中,宝宝受些委屈在所难免。那么,宝宝受委屈时,家长该怎样处理。才能既保护好宝宝,又能让宝宝学会处理状况,同时学会体谅包容别人呢?
让我们来看看妈妈们不同做法的不同效果吧。
观点1倾听就是一服良药
东东刚上幼儿园,家里的“小太阳”无法一下子适应集体生活,经常觉得受了委屈,总是回家找妈妈哭诉:“妈妈,今天小美抢我的玩具了!”“妈妈,大宝在喝水的时候挤我了!”“打滑梯的时候晨晨踩我脚了!”
坏妈妈的做法:
妈妈开始还会安慰一下东东,可是时间一长,妈妈就不胜其烦,连听都懒得听了,终于有一天,妈妈朝着东东大喊:“你真是个小笨蛋,谁欺负你,你就使劲打他,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呢!”东东被妈妈的高分贝喊叫吓得大哭起来。
好妈妈的做法:
妈妈一听到东东告状,就停下手里的工作听他说,然后爱抚地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嗯,我知道了。”东东在得到妈妈的安慰之后,满足地走开了。随着时间推移,东东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回家向妈妈哭诉的次数越来越少。
专家点评:
孩子不厌其烦地“告状”时,不一定非要让你替他讨回公道,但却需要你理解他的委屈,认同他的感受,得到安慰。所以,当孩子告诉你“谁谁欺负我”时,你首先要倾听他的委屈,引导他抒发自己的情绪。例如可以说:“那你一定很生气。”这样,孩子说出自己委屈的同时,也就排解了自己不好的情绪。倾听,不需要你教育孩子“你应该怎么做”或“你不应该做什么”。倾听,让你成为一个有耐心、善解人意的听众,去抚慰孩子受委屈的心灵。
观点2了解宝宝的真实需求
林林跟妈妈一起在超市买东西,手里拿的小飞机被一个大哥哥撞得掉到了地上,但哥哥没有道歉就走了。林林费尽力气也没有把小飞机拼装好,于是蹲在地上大哭起来。
坏妈妈的做法:
妈妈气愤地把林林拉了起来,说道:“那个哥哥太不像话了,撞坏了别人的东西也不知道道歉。你呢,小笨蛋,怎么不让他赔呢?我带你找他去!”林林胆怯地拿着撞坏的飞机,听着妈妈跟大哥哥争吵,更觉得害怕,又哭了起来。
好妈妈的做法:
妈妈蹲下来安慰林林:“宝宝别哭,告诉妈妈你怎么了?”林林说:“我的飞机被撞坏了,我怎么修都修不好。”妈妈连忙说:“哦,宝宝是因为飞机坏了伤心呀,我们回家拿胶水把他粘好就行了,妈妈保证能修好。”林林不再哭了,把飞机拿起来,跟妈妈手拉手回家了。
专家点评:
妈妈不会知道宝宝想的是什么,不要想当然地帮助宝宝“出头”,宝宝也许根本就不是因为被“欺负”而伤心,他关注的是被撞的后果。所以,当宝宝受委屈的时候,要了解他伤心的原因之后再想对策。
观点3尽量让宝宝自己解决问题
天天妈去幼儿园接宝宝。天天看见妈妈来了,立刻扑到妈妈怀里大哭,指着胳膊上的抓痕告诉妈妈说:“齐齐抢我的玩具,还把我的胳膊抓破了!”
坏妈妈的做法:
妈妈勃然大怒,牵着天天的手去找齐齐理论。齐齐辩驳说是天天抢走了他的玩具。但妈妈说:“你打人就是不对,快跟我们天天道歉!”齐齐妈让齐齐道歉了,天天才停止哭泣。从此,天天一受到委屈,就找妈妈帮忙,否则就哭个不停。妈妈很苦恼,但也拿天天没有办法。
好妈妈的做法:
妈妈抱着天天,拍着他的后背安慰他,等天天不哭了才问他:“齐齐为什么抢你的玩具呢?”天天说:“我们一起玩积木搭高楼,他抢我的积木,我也抢,他就挠我。”妈妈知道了事情的原委,问天天:“你们是好朋友,一起玩多开心呀,他抢积木,你应当怎么对他说呢?”天天想了想,说:“别抢我的,大家一起玩!”妈妈高兴地表扬天天:“你说得很对!可是,如果他打你,你怎么办?”天天受到妈妈鼓励,接着说:“那我就让他说对不起。”妈妈开心地说:“真是好办法!”
专家点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跟同伴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摩擦,受到这样那样的委屈,但在没有父母帮助的情况下,自己寻求方法解决,才能锻炼宝宝的交往能力和抗压能力。对待孩子受到的委屈,如果不是非原则问题,不妨留给孩子自行解决问题的空间。
一般来说,孩子平时所受的委屈,无非就是被小朋友推了一把、挤了一下,如果没有严重的伤害,父母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该用“打回去”的方式进行反面强化。家长要从培养孩子的爱心出发,尽可能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敌意”,教孩子宽容待人。孩子问的打闹、争斗是平常事,是孩子交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他们就是在今天吵、明天和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父母应该有坦然的心态,顺其自然,相信孩子通过摸索实践,最终会找到交往的“度”,达到心理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