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寒极体验生活

2009-04-01 15:00
环球时报 2009-04-01
关键词:雪龙内陆昆仑

本报赴南极特派记者 余建斌

“出门基本靠走,吃饭基本是肉,通讯基本靠吼。”老南极人曾这样描绘极地生活。借着此次“雪龙”号科考的机会,《环球时报》记者得以远赴这个与世隔绝的冰雪大陆,在3个多月的日子里,对南极的吃、住、行有了一番切身感受。

“罚他吃肉!”

南极向来被人们称为“世界寒极”。那里拥有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但这和能喝能用的水还真不是一回事。以南极中山站为例,夏天主要喝湖水,但这种水没经过严格处理,据说含有太多矿物质,因此不敢多喝。到了冬天,小湖冻住,只好去凿冰山,把冰块运回来化开喝。喝过冰山水的人都说,“这几万年前的纯净水确实很纯。”

“红烧排骨、炸鸡块、牛肉、大白菜”,这是典型的南极考察站菜谱。当然,大白菜并不能保证顿顿有,而且每次一上来就被抢光。在南极吃得好不好,全看补给是不是及时。像中山站一年靠“雪龙”船补给一次,以冷冻、罐头食品为主,吃饱没问题。抢手的是新鲜蔬菜和水果。3个月以来,记者只吃到过一个橙子和几个苹果。

为了补充维生素,许多人自带了蜂蜜,放在枕头旁,想起来就吃一口。过节时大家会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吃顿涮羊肉。等肉实在吃厌了,再搞一次烧烤,总之换着花样继续吃肉。“罚他吃肉!”成了南极人开玩笑时的常用语。

今年昆仑站任务很重,为了让大家吃得好,有力气干活,内陆队专门配了一名手艺不错的厨师,能做萨其马、煎油饼,这下可让大家饱了口福。不过每每想起川味水煮鱼、北京烤鸭或宫爆鸡丁,大家还是会馋得流口水。有人开玩笑说,回国后要点一桌的宫爆鸡丁过瘾!

一根钉子也会让热气跑光

南极严寒、风大,造房子只能在夏天短短的几个月里完成。简单、方便自然就成了迅速安顿下来的办法。南极最早的房子都是集装箱,先提前做好内部装修,再运到南极现场固定。已经用了十多年的中山站主楼,就是由数个集装箱拼接起来的几百平方米的房子。只要有电暖器,屋内一般都能达到十多度。

随着条件的改善,现在最新一代的钢架房子开始在南极流行。造房子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暖,因为即使是一根钉子也会让屋里的热气跑光。在南极大陆边缘盖房,因为有古老的山岩露出,可以打地基。不过房子底部是架空的,以防热气通过地面流失。到了覆盖着厚达两公里冰盖的南极内陆,房子就只能盖在冰雪上了。

中国这次深入南极内陆1000多公里建成的昆仑站,当地最低气温可达零下80摄氏度。因此盖房子用的材料,都要经受零下90摄氏度的测试。昆仑站的房子就是用16个尺寸极大的“大脚板”垫在雪面上,再搭好钢架子,里面放上十多个集装箱作房间,外面再拼上有玻璃岩棉的围板。窗户用的则是双层真空钢化玻璃,这样设计当然也是为了保温。

挖1米深雪坑充当厕所

说到在南极野外出行,真是有点“走极端”,要么步行,要么就乘直升机。雪地车也有,但一般限于站区附近几公里。所以很多没坐过直升机的人,到南极都大呼过瘾。

说到在南极内陆洗澡,那绝对是件奢侈事。在冰雪连天的“白色沙漠”里,饮用水都靠雪水化开,更别说洗澡了。每个队员每天一条一次性湿毛巾,擦脸擦脚全靠它。这次负责建昆仑站的人,来回两个多月没洗过一次澡。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环保做不好,国际上要通报,这个面子丢不起。中山站食堂里放着五六个大桶,易拉罐、玻璃、金属、塑料、食物垃圾等都是分类处理。能烧的就地焚烧,其他都要装集装箱运回国。顺便说一句,在南极内陆上厕所是件让人犯难的事。赶路途中,如果有人拿着一把铁锹躲到雪地车后面去,那他肯定是就地解决内急去了。到了途中的宿营地,会挖1米多深、二三十厘米宽的雪坑充当厕所。这次建昆仑站期间,内陆队用的是一个专门的小木房,里面放了空油桶,做成简易厕所。

从南极打电话算国内长途

在去南极的路上就感觉到通讯的不便了。茫茫大海上,手机当然没法用。“雪龙”号考察船主要靠海事卫星与大陆联系,打电话1分钟要1美元。在船上收邮件要按字节收费。收一张1M大小的照片自己得掏1000多元。所以在船上收发邮件要设定可信任的邮箱地址,其他全拒收。还要嘱咐对方,千万别发来大照片。在南极中山站有一种3美元一分钟的卫星电话。熬不住思乡之情,在南极越冬的队员多的一年能打一两千美元的电话。

今年越冬队员们第一次感觉到南极和祖国大陆如此之“近”。因为中山站建成了卫星站,实时接入了互联网。这样一来,中山站成为了上海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附属网,在南极打电话的收费等同于从上海拨出。队员们甚至能和家人网上聊天,“感觉和在国内出差一样”。▲

猜你喜欢
雪龙内陆昆仑
黑河中游内陆沼泽退化湿地芦苇栽培技术研究
“雪龙2”号出征南极
跨越昆仑
“雪龙2”出征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纪行(三)
雪龙2号首航南极
茄子花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培育开放型服务业发展新优势的重点领域探讨
昆仑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