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青
面对如此诱人的庞大公共支出计划,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舍弃短期难以见效的民生工程,转而投资成效快的建筑工程,也就是常说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如何选择新的投资项目,将直接决定4万亿投资的成效。
“以前是我们找领导要求上,现在是领导要求我们赶快上。”在河南信阳鲶鱼山水库管理局的办公室里,吴孔照笑呵呵地说。
在2008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水利投资项目中,下达到鲇鱼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投资达2480万元,其中来自中央的投资1200万元,地方配套1280万元。“这些资金都不折不扣地到位了。”在官场沉浸了数十年的吴,也惊讶于这次资金拨付效率之高。
作为管理局负责灌区续建改造工程的副局长,吴孔照对以往建设资金不足的困境有切肤之痛。河南省水利厅农水处提供的一组数据也佐证他的观点:河南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总投资204亿元,但按照1998年以来年均1.99亿元的投资水平,剩余投资需103年才能完成。今年的大旱,已让人们看到了农田水利事业长期欠账的恶果。
特事特办的速度
“以往虽然中央的资金有保障,但越往下缺口就越大。”吴孔照坦言地方配套资会以前一直是个难题,这次4万亿的高效率只能看作孤例。
据他介绍,5年来,省、市、县完成配套仅1200多万元,其中包括水库管理局在自身财务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投入的配套资金5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缺口较大,给工程建设、验收、稽查、财务决算、资料整理等方面带来诸多难题。由于年度投资力度小,导致整体工程建设期过长。“5个年度投资只完成了规划总投资的8.7%。”
对于这一状况,水库所在的商城县也颇感无奈。“以前国家投资力度不大,县市级还勉强能解决,到后来国家投资力度成倍增加,县市级配套就力不从心了。”商城县财政局负责人说,“中央有投资我们当然欢迎,但每个项目都需要县里配套,县财政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的配套资金。”
情况终于有了改变。去年中央宣布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投资之后,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2009年各地、各部门的投资规模与年度投资计划要与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投资完成情况挂钩,对完成任务情况较差的省份,将减少年度投资计划安排、暂缓部分项目立项审批。这意味着对地方政府而言,落实配套资金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更关系到未来建设项目的争取,因而不得不予以重视。
为此,河南省政府对国家明确要求省级配套的,省财政足额配套;没有明确要求省级配套的公益性项目,省级按30%给予配套;对国家明确规定取消县级配套的,由省级筹措。
来自水利部的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2月16日,199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中央资金已全部到位,但地方配套资金仅到位15.2%,且基本上为省级配套资金。
“中央有这么大的投入,我们就要舍得拿真金白银来保配套,让项目尽快上马、见效益,以争取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河南省财政厅一位官员如是说。
“目前中央政府除了去年1000亿和春节后1300亿下拨外,还有大量资金等待下拨,前期工程的示范效果一旦和后续资金挂钩,这足以调动目前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于地方财力的配套后劲抱有隐忧。
抢到就意味着一切!为了抢速度,河南省政府提出,国土、环保、建设等部门在项目用地、环评、规划选址等手续上,都要特事快办。
在信阳,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水利新增投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市水利、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全力推进新增项目建设工作。并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足额落实了地方配套资金。
吴孔照透露,为争取项目尽快开工实施,鲶鱼山水库管理局仅用10天时间就编制完成了工程实施方案并上报省水利厅,并一次性获得通过。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过去项目审查一次能过的很少,基本上都要拿回去反复修改,甚至推倒重来。”吴孔照笑言这次基本上颠倒过来了,由于时间限制,发改委系统甚至主动出来寻找可报送项目、天天电话催促项目报送。
“现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出台的是特殊政策,要求我们特事特办。如果出手不快,那就被动了,若干年以后就会远远落在别人后面……这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在一次内部会议上,信阳市副市长张继敬如是强调。
不仅仅是上项目
突如其来的投资亦令一些地方措手不及,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仕尧指出,有个别市县对这次大规模水利建设的艰巨性估计不足,没有充分调配好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种力量,造成项目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不足。
信阳市水利局在对已开工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进行检查的过程中,亦发现“个别县区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组织不到位、管理松散,造成个别小型水库虽然已经开工但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工程进度不能按计划实施,部分工程施工单位要求不严、工程达不到质量要求,个别县区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处还没有正式建账”等问题。
“虽然资金争取取得较好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坦称,他最忧虑的是后备项目的不足,“由于一批2009年的项目被提前安排到2008年,今年的后备项目明显不足。”
“后备项目一般要提早好几年列入省的规划才能最终落地。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对地方政府来说,速度才是最重要的。”中央党校经济部一位专家如此表示。
上述专家指出,去年中央新增加的1000亿投资大多投向在建工程,目的在于快速形成实物量。彼时地方和企业手中握有的此类项目很多,容易操作。但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现成的项目越来越少,更多的将是新项目、新投资。而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官员为了追求政绩,可能将资金用于工期短、见效快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如何选择新的投资项目,将直接决定4万亿投资的成效。
“有些地方尤其是基层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仅仅把扩大内需当成是一次上项目、争投资的机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争取投入上。”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仕尧如此表示。
吴孔照现在最关心的是,鲇鱼山灌区在接下来的投资计划中能否再分得一杯羹。“我们正在制订可研报告,但最终能不能批下来,批下来后地方配套资金能否像这次一样足额到位,都还是未知数。”
24个中央检查组
据国家发改委测算,在4万亿元投资总额中,今明两年需地方配套1.12万亿元,其中2009年地方配套能力为3000亿元,资金缺口2400亿元;2010年配套能力3200亿元,资金缺口达2600亿元。
以河南省为例,2008年争取到的国家新增投资项目需要省级配套资金约13亿元,市县配套资金约60亿元,今年所需要配套资金则更多。
受经济运行困难、政策性减收等因素影响,1月份河南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负增长。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9.4亿元,同比下降2.6%。另一方面,1月份河南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92亿元,增长58.7%,增支71亿元,支出规模和增支额均为近年同期最高。
一升一降之间,地方财政之窘态已然表露无遗。
作为救时之策,河南省财政厅日前作出规定,有项目支出净结余资金的省级部门在申报下一年度预算时,应将净结余资金全部作为本部门下一年度预算的首要来源,统筹用于本部门重点项目支出。
尽管配套资金吃紧,但面对来自中央庞大项目的资金吸引力,地方政府在捉襟见肘之余,不能错过“切蛋糕”的冲动仍然不可遏抑。
“只要想方设法把项目争取到手,把国家资金拿过来,即便地方上的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也不可能半途下马。而项目一旦建成投产,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安置工作的拉动作用就会显现。”前述中央党校专家认为未来很可能出现地方政府用项目来套中央资金的状况。几万个项目,24个中央检查组就是跑断腿也监管不过来的,更何况现在中国官场上那么多潜规则,地方政府应对中央督查已经有一套成熟模式了,一旦中央不动真格的,拿几个问题项目立威,“胡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出现的概率很大。
事实上,在上一轮国债投资潮中,即出现过一些省市为争项目,信口许诺地方配套资金,套取国债后却以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或概算设计漏项为由,要求中央追加投资的现象。
吴孔照并不指望鲇鱼山灌区能如前次一般幸运。“所有省市区都需要钱,大家都铆足了劲,到河南能有多少?最后到我们这里能有多少?”
(责编许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