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粮食安全调查

2009-03-31 07:23姚高宽
记者观察 2009年3期
关键词:粮油流通山西省

姚高宽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1828次饥荒,平均每0.9年一次。从2006年9月开始到现在,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飙涨,许多国家出现粮荒,而一些粮食出口国把粮食作为一种战略武器来攫取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用占全球1/10的耕地养活世界1/5的人口,粮食安全一直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利剑。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山西的煤、电、铝全国飘红,而山西的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则鲜为人关注。其实山西既是我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也是有鲜明特色的农业省份。这里有曾经全国闻名的“大寨”经验,有运城临汾的“晋南粮仓”,有晋西北的“杂粮王国”。但由于复杂的地理和气候关系,山西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粮食生产条件十分脆弱,农民难以走出成本高、卖出低的“高进低出”的怪圈。尽管改革开放30年来,全省粮食产量已从70亿公斤迈上了100亿公斤的台阶,2004年到2008年连续5年粮食大丰收,但因品种和地区失衡、耕地缩减、农资涨价,山西的城乡居民口粮自给率只有50%,远低于国家坚守的95%的红线,全省的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最近,笔者因工作关系,较为详细地对山西省的粮食产量问题进行了调查。

山西的粮食安全最突出的几个问题是:

一个不足:

粮食产不足需

山西粮食消费年缺口为10到20亿公斤。其中口粮消费呈递减状,减幅为3.6亿公斤;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则增幅为8.3亿公斤和6亿公斤,食品副食及酿造用粮基本稳定在4.5亿公斤。在其品种中,稻谷、小麦缺口大,玉米则富余。

从未来趋势看,山西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而生产大幅度增长的难度较大,粮食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

两个失衡:

品种结构和地区结构失衡

山西的粮食产需品种严重不平衡,产粗吃细,小麦不足,稻谷、食油几乎全部靠外调,而玉米有余(玉米年平均产量为60.2亿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59%)。由于小麦、稻谷主要用于口粮消费,玉米主要用于饲料和工业,玉米产量的大幅上升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粮食供需间的矛盾。

从地区结构看,全省11个市粮食产量由南到北呈由高向低明显变化趋势,尤其是小麦主要分布在南部,中部有一部分,北部几乎为零。而这几年南部的运城和临汾产麦区小麦产量连年减少,全省35个固定贫困县,其中有14个县人均产量不足175公斤,属贫困地区中的基本都是缺粮县。

三个偏高:生产成本、

流通成本和价格水平偏高

山西省粮食生产条件脆弱,浇灌费用高,加上农业生产资料涨价,一定程度抵消了国家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使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山西省的粮食外采购量大,采购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程度较低,造成粮食流通领域成本偏高。据统计,每年光小麦、稻谷和食用油的外采就增加流通成本7亿元以上。

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的偏高必然导致粮油价格水平整体偏高,这就不仅削弱了山西粮食的市场竞争力,而且挤压了农民增收的空间,增加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

四个滞后:基础设施、

流通方式、体制改革、产业发展滞后

山西省粮食供需矛盾突出,通过流通调剂余缺,保障有效供给的任务很重。2003年到2007年,全省年均调入粮油36.7亿公斤,调出粮食20亿公斤,省际间粮油流通量很大。但山西的粮食基础设施和流通方式发展滞后,以散装、散卸、散存、散运为特征的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缓慢,运行效率低,流通成本高,已很难适应保障粮食安全对粮食流通发展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前建造的粮库迫切需要维修改造。信息化水平低,全省没有形成网络,信息渠道不畅通,粮食流通有很大的盲目性。全省现代网上交易方式才开始起步,多数地方和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的交易方式,交易效率低,成本高。

山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起步较晚,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还不到位,一些企业存在以减代改、以卖代改的问题,触及深层问题、配套性强的改制工作刚刚起步,国有粮食企业整体效益欠佳。现全省共有粮油加工企业178个,这些企业科技含量低,名牌产品少,总产值仅为21亿元,利润总额才5113万元,在全国排名20多位。

两个堪忧:

农户存粮和粮食质量卫生状况堪忧

近年来山西省农户存粮总量虽有所增加,但口粮储存急剧下降。在农户储粮总量中,种子、饲料和商品粮占大多数,呈上升趋势。另外,传统产粮县的存粮也明显下降,临猗县2007年农民人均储存小麦仅62.5公斤,只能满足3个月的需要。从粮油质量卫生状况看,一些隐患已经渗透到粮食生产、储存、加工、流通等各个方面。据2007年山西原粮卫生调查结果显示,小麦质量卫生状况较好,玉米质量卫生合格率较低。玉米185个样品合格的仅为102个,合格率为55.1%;另据2008年12月山西省储粮检测中心对部分市县成品粮油抽样检测,351个采集样品合格率为64.9%。小麦粉、大米的主要问题是水分指标超标严重,部分小麦过氧化苯甲酰(增白剂)超国家卫生标准4倍,部分食用油溶剂残留超国家卫生标准6.7倍。

加强山西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粮食安全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对山西的粮食安全,必须坚持一手抓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一手抓粮食流通能力建设;一手抓粮食供给数量保障,一手抓粮食质量卫生保证;一手抓粮食市场完善,一手抓粮食宏观调控强化,着力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按照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的总体要求,山西要继续强化政府对粮食工作的领导,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下的粮食市长负责制,明确和分解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目标。把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粮油质量卫生、粮食储备、粮食现代物流、粮食总量平衡、粮食流通秩序、粮食企业改革等粮食安全指标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明确目标责任主体。

山西作为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实现粮食自给是基本方针。这就必须大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强和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加强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提高粮食流通效率。还必须深化粮食企业改革,推进粮油产业化经营,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健全粮油质量保障体系。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金融危机蔓延的今天,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历史经验表明,粮荒可能带来全球性的政治社会动荡。据预测,今后几年,全球的粮食价格还要上涨,我们要实现全民族的小康,粮食是稳定的基石。山西的工业要上新台阶,粮食也要自给有余,这是全省人民的殷切期盼。(作者系山西省粮食局局长)

猜你喜欢
粮油流通山西省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双色镶嵌流通纪念币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