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燕 向 敏 徐 铭
摘 要:温州医学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眼视光学人才基地,在课程设计和培养目标上基于医疗属性。通过就业去向、执业医师证书考试情况、工作满意度等调查,反映毕业生质量及该特色专业的市场需求,总结优势和挑战,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眼视光 毕业生去向
眼视光学专业是温州医学院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结合国情,于1988年率先创立的新兴学科专业,自1993年起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为总结培养优势与挑战,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对温州医学院1998-2006届318位五年制眼视光本科毕业生进行了相关调查。
一、现状调研
1.毕业生去向分布。目前257人在岗工作,占总毕业生人数80.8%;而暂未就业的情况中49人硕士学位在读,占总人数15.4%;8人博士学位在读,占总人数2.5%,即脱产继续深造的比例为17.9%,且读研读博的高峰期出现在04、05年。
2.已就业毕业生的工作性质评估。就业人数为257人,除丢失信息外,从事医疗工作占89.9%,包括各大中型综合、专科医院眼科医生、视光门诊医师等,从事高校教师、研究学者、公司事务部培训师等非医疗工作占6.6%。
3.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达到70.9%,同时,以2003届为分界,98-03届和04-06届在满意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前者较后者高。
资料来源: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眼视光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情况调查统计报告,诸葛晶
4.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情况。我国法律规定凡从事医疗工作者,必须先通过医师资格考试。“中国温州眼视光学教育模式”的五年制毕业生可报考国家执业医师。从事医疗工作的毕业生因工作需要基本上都考取证书。调查显示,第一年考取的159人,占77.9%;第二年12人,占5.9%;第三年2人,占1.0%;已报名但尚未参加考试27人,占13.2%,另有2%左右未能顺利考取。有少数未考取的原因有:(1)作为验光师无资格考取;(2)已报名但未通过;(3)个别省份将本专业归属理工类,导致限报。
二、基本结论与分析
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医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但全国就业形势严峻,加上卫生改革的影响等,医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经过10余年探索,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教育模式优势凸现。
1.深造比率呈上升趋势,就业率持续较高水平。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加之用人单位对学历、工作经验的看重,毕业生选择考研深造的比率呈上升趋势,避开就业尴尬是原因之一。据统计,2003年后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70%左右,像北京、广州这些医学教育较发达地区,医学生就业率一直低于70%,有的甚至居当地专业就业率的末位。03年~06年温医眼视光毕业生就业率均为90%以上,如此高的就业率充分体现了现代眼科学和现代视光学两大学科有机整合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巨大优势,反映了眼视光专业培养目标与目前眼科医疗人才市场的良好接轨及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的潜在的旺盛生命力。
2.执业医师资格通过率高,专业定位与课程设计契合。毕业生的执业医师通过率高于70%,远高于近年来全国平均数(30%左右)。这与温州医学院良好的教学水平的大氛围分不开。近三年来,学校医学专业毕业生每年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全国120多所大学中通过率和平均分均处于前10名。同时也证明了眼视光专业定位和课程设计两者理念和执行上的相符合。专业设置初就定位在培养具备医学背景、医理工结合、整合眼科学和视光学等学科知识,能够承担视觉保健、眼病预防和临床诊治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落实目标,专业设置基础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核心课程)、眼视光学(特色课程)三类课程,并及时吸纳国际前沿的教学改革成果,积极推进“双语”教学。
3.专业与市场对接,工作满意度较高。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率为25%~30%。而温医眼视光毕业生89.9%从事医疗工作,少部分从事教学、培训等非医疗工作也多与专业相关,总体工作满意度较高。在“学历”贬值的社会大背景下,如此高的对口率充分说明专业与市场已达到良好对接。一方面,目前眼科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对人眼的视觉保健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现患率使儿童眼问题、屈光问题等越来越受重视。眼视光专业教学中对西方教育模式中的科学成分进行了有效吸收,建立了包括视光学基础、低视力学、斜弱视学、环境视光学等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的扩增,对适应“眼疾病谱”的变化、拓展毕业生就业方向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对策探究
1.顺应时代要求,培养综合性高素质医学人才。继续优化专业教育模式,发挥医学与理学良好结合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中更加强化知识实践性,提高人文、心理、管理等综合知识素养。与名企开展项目合作、组织实地培训;以团省委、省教育厅等主办的浙江省“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竞赛、新苗人才计划、创新创业项目等大学生竞赛为抓手,搭建学生科研、创业的实践平台,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教育体系,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及科研,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2.充分挖掘潜力,提高针对性专业技能。鉴于专业特点,在校期间除要掌握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一样的现代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技能外,还需掌握大量眼科学和视光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课时数或学分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如何将诊断学、内、外、妇、儿等临床主课加强,同时又保持一定强度的眼视光学专业训练是课程设计和管理中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应挖掘课程设计和训练力度上的潜力,提高毕业生成为执业医师的符合度,同时加强管理并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理解本专业在设计和培养目标上的医学属性。
3.健全服务体系,加强职业规划指导。现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基层就业意识日渐淡薄极大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及工作心态。针对如此,校方应充分利用校友会资源,重视基层就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先进事迹的挖掘,强化眼视光精神、眼视光文化的熏陶,提高社会责任感和成才意识;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努力促成“全院育人、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模拟招聘会等;鼓励通过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来提高就业能力达到二次择业的目的;强化高年级就业指导课教学,开展低年级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引导调整心态,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
参考文献:
[1]吕一军,陈明龙.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09):80-81.
[2]王香媚,徐正惠,瞿佳.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眼视光学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6(4):17-18.
[3]史淑桃.中国远程教育(资讯)[J].2004,11.
[4]翟理祥.大学生就业在线[J] .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