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粮食市场分析及09年展望

2009-03-30 06:51
粮食决策参考 2009年4期
关键词:收购价稻谷大豆

2008年粮食市场综述

2008年,国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并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进入中长期衰退,与之相伴的是,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相对于大起大落的国际粮食价格,我国从容地应对了国际粮食安全的挑战,粮食价格较为平稳,为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国务院的部署下,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明显高于上年,增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扩大良种补贴规模和范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根据情况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2008年,中央安排“三农”投入5625亿元,比2007年增加1307亿元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再增加252.5亿元投入,直接补贴给农民,出台了10项新的支农惠农政策,主要包括直接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再次提高稻谷和小麦等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中央财政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基础上,再增加20亿元用于特大防汛抗旱资金和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资金,另外增加20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农作物种子工程、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中部排涝泵站、油料和甘蔗生产基地等建设。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保护了农民种粮收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预计10570亿斤,创历史新高,是40年来第一次实现粮食总产连续5年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4700元,实际增幅8%左右,农民收入增幅连续5年超过6%,是20多年来第一次。

2008年,是稻谷市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第四年,是小麦市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第三年,启动预案的7个省,按最低收购价共收购小麦4202.7万吨;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以及实行国家临时储存收购的辽宁省,累计收购粳稻212.6万吨。

2008年,国家连续提高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并及时发布。在2008年2月和5月连续两次提高2008年产小麦的最低收购价,并首次在2008年 10月提前在秋播期公布2009年最低收购价小麦价格,并继续大幅提高,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国际粮价大跌的背景下,免除了种粮农民的后顾之忧。

2008年,国家分批次在玉米、粳稻、大豆、菜籽主产区下达临时存储粮收购任务,数量之大历史少见。其中,玉米分别在2008年1月、10月、12月上旬、12月下旬分四批累计下达3000万吨;稻谷分别在2008年10月、12月和2009年1月中旬分三批累计下达2250万吨;大豆分别在2008年 10月、12月和2009年1月分三批累计下达600万吨;菜籽分别在2008年10月、12月和2009年1月分三批累计下达150万吨。2008年国家首次将大豆和菜籽纳入到临时存储粮范围,加大国储植物油(油料折油)储备数量,加强对国内植物油市场的调控能力。

2008年,国内粮食价格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国际粮价大起大落、剧烈波动的背景下表现稳定,可以说是风景独好。这一是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小麦和稻米均能自给,对外无依赖,因此受国际粮价波动影响较小;二是我国对小麦和稻米均有充足的储备量,政府有条件通过调节市场投放量来稳定市场价格;三是在国务院的部署下,根据市场价格变化,粮食调控部门适时调节国储粮市场投放数量,稳定国内粮食价格;四是进一步完善中央、地方粮食储备调节体系和粮食应急体系,加强储备粮管理,充分发挥粮食储备对市场的调节作用。2008年,累计销售最低收购价小麦3308万吨、稻谷539.49万吨,销售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 5.73万吨、中央储备玉米366.15万吨。

从价格总水平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 14.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6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食品价格上涨是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上半年通货膨胀的压力下,政府加强了对粮油市场的调控力度,陆续出台多项政策以抑制食品价格上涨。

从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主要粮食品种的年度个体价格指数看,2008年主要粮食品种价格都在上涨,其中早籼米、晚籼米上涨较多,小麦价格也涨幅明显,前者主要是受2008年上半年国际米价上涨带动,后者是因国家连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竞价销售底价所致。

粮食进出口政策的调整是我国2008年政府对粮食市场调控的一部分,通过适时对粮食进出口政策做出调整,有效地稳定了国内粮食价格。根据国内、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从上半年的限制出口、保障国内供给,到下半年的下调关税、恢复出口、稳定国内粮食价格,2008年,我国进出口政策经历了较大的转变。

2008年,小麦、大米、玉米三大主要谷物进口总量为37.65万吨,减幅为36.19%;出口总量为132.50万吨,减幅为84.5%;净出口量为94.85万吨,减幅为88%。虽实现连续四年粮食净出口,但可以看到,2008年三大主要谷物品种进口总量、出口总量和净进出量均有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在上半年国际粮价上涨时,我国为保障国内粮食供给安全,采取限制出口政策,而在第四季度调整出口政策恢复出口时,国际粮食价格已在下跌,我国粮食价格不具备出口优势。

2008年我国共进口大豆3744万吨,折油693万吨。同期我国共进口油菜籽130万吨,折油50万吨。 2008年我国植物油进口总量为817万吨,减幅2.6%。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植物油及食用油籽折油总量达到1560万吨,同比增加119万吨,增幅达到8.3%,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在植物油及油籽进口量增加的同时,2008年我国植物油出口量也明显上升,共出口植物油24.8万吨,增幅51%。

稻米市场

一、2008年国内稻米市场回顾

(一)稻谷生产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日益多样化,尤其是在南方沿海发达地区,种粮收入所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的“双改单”、“抛荒”等现象非常普遍,也影响了我国稻谷播种面积。2006年国内稻谷播种面积为28938千公顷,2007年播种面积为28919千公顷,呈小幅下降趋势。但随着优良品种的推广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单产水平有较大的提升,使得国内稻谷总产量一直处于稳定增长态势中,2008年由于最低收购价的提高和国家惠农补贴政策实施,农民种植积极性得以提高,据预测,2008国内稻谷播种面积为29400千公顷,稻谷产量将达到19300万吨。

(二)市场消费情况

由于稻谷用途相对比较单一,主要为食用消费和少量加工及饲用消费,需求的增长也更多的表现为随着人口增长的刚性增加,增速相对较为缓慢。而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等消费品需求量的放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米的消费,近几年国内稻米消费量有小幅下降的趋势。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预测,2008年国内稻谷的年度消费量为17968万吨,其中食用消费15300万吨,饲料及工业消费为2550万吨,种用量118万吨。

(三)进出口情况

相对于国内稻米总产量来说,我国大米进出口量所占份额很小。进口方面,国内进口贸易主要围绕一些高端大米进行,近10年来,进口数量呈小幅上升,但2008年世界大米价格疯狂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这方面的需求量,据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大米进口量为29.6万吨,较上年减少37.18%。出口方面,为了防止国际米价对国内市场的影响,2007年底我国取消了大米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随后又征收了大米及其制粉5%的出口关税,受此影响2008年我国大米出口量为94.7万吨,较上年减少27.43%。

(四)市场行情特征

2008年国内稻米市场行情比较稳定,从整体上看,稻米价格在去年的基础上稳中上涨。稻谷方面,尽管国内稻谷又实现丰收,但受最低收购价提高、农资成本上涨和国家临时储备收购政策等因素影响,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大米方面,上半年在国际米价飙升、国内通货膨胀加剧的背景下,国内米价上涨动力强烈;下半年则因金融危机、民工返乡等不利因素拖累,大米市场出现旺季不旺的现象,价格稳中偏弱。

二、2009年稻米市场分析

(一)市场供给充足库存增加,稻谷需求放缓

2008年底,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不断调高了国内稻谷产量预期,从18900万吨调高到近期的19300万吨,由于稻谷用途比较单一,需求增速缓慢,而且近几年还出现了需求下降的趋势,预计2009年国内稻谷需求量在18000万吨左右,这预示了2009年国内稻谷供过于求,再加上近几年的节余,稻谷供需状况进一步宽松,库存将继续增加。

(二)最低收购价大幅提高,播种面积有望增加

考虑到2008年以来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较多,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09年1月24日,国家宣布提高200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其中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0元、92元、95元,均比2008年最低收购价提高了13元,提高幅度为16.9%、16.5%、15.9%,幅度之大为近几年少见。同时惠农政策仍将继续,粮食补贴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再加上农民返乡农村劳动力增加,都为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打下了基础,预计2009年稻谷播种面积小幅增加,如果后期天气不出现重大灾害,2009年稻谷产量有望再次丰收。

(三)收购力度加大、运费补贴继续、政策影响加强

除了受市场价值规律作用外,2009年国家相关政策对国内稻谷价格的影响将更具有决定性。2009年1月中旬第三批50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稻谷收购计划下达后,国家共启动了三批临时存储稻谷收购计划,总量达到2250万吨,并且明确表示通过临时存储收购的稻谷将以顺价销售的方式投入市场;此外运费补贴政策将继续促进东北粳稻米的入关,进而支撑东北粳稻米价格;而关税政策也有可能根据市场形势继续做出调整。总之2009年政策在稻谷市场的影响将再度加强。

(四)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国际大米价格易跌难涨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将进一步恶化。为了增加对外贸易拉动国内经济,在主产国稻米丰收的情况,大米主要出口国必将加大出口量,世界大米供给相对充足,价格下行压力明显。但根据2008年国内外大米市场经验,由于国家调控政策,我国大米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较小,再加上我国大米进出口多在小范围的高端品种上,其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小,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并不明显。2009年国际大米价格下行压力巨大,但对国内价格影响较小。

(五)09年国内稻米价格走势预测

支撑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1)国家临时存储收购力度加大,顺价销售增强市场信心。(2)运费补贴政策推动东北稻米外运。2009年运费补贴政策启动较早,在4月30日政策截止之前将在推动东北粳稻的外运,提高粳稻价格上发挥作用。(3)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粳稻、籼稻受益不同。由于粳稻0.95元/斤的最低收购价高于0.92元/斤的临时存储收购价,对于粳稻市场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能够提升粳稻价格(4)农民出售余粮的高峰期已开始淡化,常年销售已成为主要趋势,在价格较低时或预期价格将要上涨时农民会减少售粮数量,这对价格也是一种推动。

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1)国内稻谷连续5年丰收,国内供给充足,市场压力较大。(2)东北粳稻受政策支撑大批涌入关内,会冲击苏皖等地的粳稻市场,打压当地价格。(3)通过临时存储,国家掌握了大批粮源。可以通过投放临时存储稻谷来调节过高的价格。(4)金融危机带来大批公司倒闭、农民返乡,抑制南方销区集团性需求;同时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增速减缓,国内外物价回落,生产成本降低,不利于价格上行。

预计2009年国内稻米价格受政策影响明显,在临时存储收购拉动和最低收购价的支撑下,价格稳中上行。2009年国家临时存储收购价格将是南方籼稻的市场底价;粳稻最低收购价将是东北市场底价,东北粳稻的收购顶价将在1元/斤附近。

玉米市场

一、2008年国内玉米市场回顾

(一)生产状况

2008年春耕时,由于大豆玉米的比价较高,使得一些种植玉米的农户改种大豆,玉米种植面积有所减少。据预测,2008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880万公顷,较2007年的2900万公顷减少了20万公顷。但后期主产区天气条件良好,降雨量充沛,玉米单产水平经历了一个恢复性增长,尤其是在东北地区,单产水平可能达到6042公斤/公顷。单产水平的恢复弥补了播种面积下滑带来的减产,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玉米产量为1.655亿吨,高于前期预测的1.56亿吨,连续五年丰收。

(二)需求状况

2008年,国内玉米总需求量与上年持平。其中,食用和种用保持稳定;饲用玉米需求受养殖业的拖累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工业需求量有所下降。

2008年国内养殖业频繁遭遇打击。受年初雪灾的影响,上半年我国南方销区生猪、家禽存栏量不高;后期高热病、禽流感又不时袭击南方各省,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养殖业一直处于恢复阶段,对饲用玉米的需求比较平淡。此外,上半年小麦玉米比价偏低,小麦替代效应明显,这也对玉米需求产生了负面影响。

2008年国内工业玉米消费面临政策制约和市场需求不足两个方面。首先,前期出台的《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规模和布局等方面限制了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玉米深加工业用粮的增长速度;其次,由于奥运环保政策,使华北一些污染严重的深加工企业陷入停产、限产的危机,影响当地工业玉米需求量;最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市场需求缩水,一度整个深加工行业开工率不足50%,极大地削弱了玉米的工业需求。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制约下,2008年玉米的工业消费量有所下滑。

(三)进出口状况

为了防止国家高粮价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我国对玉米出口进行了一系列调控,先是在2007年底取消了玉米13%的出口退税,接着又增加了5%的出口关税。在这些政策的调控下,2008年,我国玉米出口量仅有25.23万吨,为近10年最低水平。

(四)市场行情特征

2008年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与前两年有明显差异。上半年国内物价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政策调控力度加强,玉米价格在高位震荡调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经济减速的拖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尽管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仍未能阻止新玉米上市后价格出现大幅跳水;12月下旬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大,市场价格有企稳迹象。总体来看,2008年国内玉米市场以弱势为主。

二、2009年玉米市场形势展望

2009年国内玉米市场仍面临巨大压力。从供需层面上看,连续五年丰收和国内需求的疲软使得市场供给压力巨大,而经过2008年下半年的“熊市”之后,玉米市场各方心态异常谨慎,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延续,随购随用是各需求方主要的经营策略,需求不足难以拉动市场价格;从国际因素来看,国际价格将在一段时间里低于国内价格,国内玉米出口无明显优势,对缓解国内过剩的供求关系显得苍白无力。虽然利空充斥着市场,但也不缺乏利好因素,稳步提高粮食价格是政策目标,而随着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内玉米市场也将进入“政策市”。

(一)产量有望继续增加,市场供给充足

2008年尽管玉米价格下跌,农民种植收益降低,但相比而言,大豆跌幅更大,后期大豆玉米比价很难恢复到2008年春耕时4.0的水平,有利于玉米播种面积的增加,尤其是在东北一些大豆玉米争地较为激烈的地区;同时在大批民工返乡产区劳动力增加和国家各种惠农政策补贴的扶持下,2009年玉米播种面积有望小幅上升,但幅度有限。得益于玉米播种面积的增加,2009年国内玉米有继续增产的可能,但另一个关键因素是2009年天气状况,而天气的不确定性也将给最终产量埋下伏笔。在不出现明显灾害天气的情况下,预计2009年玉米产量小幅增长。

自2004年以来,我国玉米实现了连续5年丰收,同时也改变了国内玉米市场供需紧张的状态。2008年的预测产量更是达到1.655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由于2008年国内需求相对比较疲软,结转的库存将为2009年玉米市场提供充足的供给。

(二)需求是影响玉米市场的关键因素

尽管国家收购政策和顺价销售意愿将对市场起着主导作用,但鉴于2008年需求疲软给市场带来的“熊市”,2009年需求仍是玉米市场能否完全复苏的关键。饲料需求方面,最近三年,国家不断加大了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投入资金建设规模化的养殖基地。这些政策累积起来可能在2009年拉动养殖业需求,有利于玉米饲粮的消费;而小麦价格走高替代效应减弱也将增加玉米在家禽饲料中的用量。但就近几年养殖业具体发展情况来看,疫情仍是行业发展的最大阻力,禽流感、高热病等疫情频频打击生猪、家禽养殖,2009年仍需紧密关注各地疫情有关情况。预计2009年饲用玉米消费在9000万吨的基础上小幅度增长。

玉米工业需求在2009年可能与2008年持平。《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玉米深加工业用粮的增长速度,但《指导意见》更多的是对深加工行业发展的一种控制而不是抑制,通过优化布局,调整企业结构等手段,达到提高竞争力的目的,因此玉米深加工需求仍会刚性增长。另一方面,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将持续,市场需求低迷,加工产品销售不畅,影响企业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减少原料采购以降低成品存货,玉米需求萎缩。虽然国家启动了各项拉动内需的措施,由于政策的滞后性,最早也要到2009年下半年才能显现效果。预计2009年工业玉米需求量上半年持续低迷,下半年逐步恢复,全年用粮量在4000万吨左右。预计2009年国内玉米主要消费量与2008年持平或略有小幅波动。

(三)国际市场形势和进出口状况

2009年金融危机将继续影响世界经济,随着危机转向经济实体,美国经济进一步陷入衰退,美元在短期内将以弱势为主。尽管美元走软给石油价格带来了上涨动力,但实体经济的衰退削弱了对石油需求,燃料乙醇需求的增速也随之放缓。2009年国际玉米市场价格将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从长期来看,由于美国新能源法案的存在,燃料乙醇的需求增长巨大,国际玉米价格长期向上的势头不变,这种情况更多的可能是在2009年下半年以后出现。

2008年由于粮食出口关税的出台,我国玉米出口量很少。但随着世界粮食价格的回落和国内新粮上市后较大的供给压力,国家在2008年底取消了玉米及其制粉的出口关税,为玉米出口扫清了一道障碍。不过在国际市场价格低于国内价格的背景下,2009年我国玉米出口可能更多的依靠配额进行,国家发放的出口配额决定了本年度的出口量。而在进口方面,由于国际玉米价格的回落,给南方和沿海销区提供了进口机会,预计2009年我国玉米进口量会有所增加。但由于国内整体供给相当充足,少量进口对整个市场影响不大。

(四)政策是2009年玉米市场的主旋律

从2008年10月份以来,国家先后三次在东北地区启动了国家临时储备玉米收购计划,收购总量达到3000万吨,并且国家明确表示将根据市场反应情况确定是否继续增加收购量。随着收购任务的不断进行,东北玉米市场逐渐进入供求偏紧的局面,而国家制定的0.75元/斤的收购价格逐步成为市场底价。进入2009年第二季度后,东北玉米存量逐渐枯竭,国家以顺价销售的方式将临时存储玉米投入市场,0.75元/斤的收购价格加上一定的存储费用将是东北玉米的底价。由于关内产区供给充分,市场压力比较大,不排除国家出台收购政策的可能。因此在2009年前期需要关注国家临时收购政策,由于今年收购量巨大,仓容、天气以及玉米质量等因素是影响收购进度的关键因素,需要特别关注;后期则要留意临时存储玉米的顺价销售情况。

总体来说,2009年国内玉米市场供需进一步宽松,在需求短期难以拉动市场价格的情况下,政策将是主要支撑,价格不会出现剧烈波动。预计2009年国内东北玉米价格主要围绕国家收购价格和顺价销售价格小幅波动,波幅在100元/吨;华北黄淮产区在没有政策支撑的前提下,价格将震荡缓慢上行,最终将恢复与东北玉米150元/吨的价差。

小麦市场

一、2008年国内小麦市场回顾

(一)生产状况

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和单产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5年增长的好成绩。其中有6个省区粮食总产和单产、9个省区粮食总产、21个省区市粮食单产超过历史水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2041万吨,比上年增产304万吨,增长2.6%,连续第五年增产。夏粮亩产达到299.5公斤,比上年提高7.2公斤,增长2.5%,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

连续5年产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播种面积增加的幅度,在近三年尤为明显,这说明近几年产量的增加中单产增加的贡献作用大于面积的增加。小麦第一生产大省河南2008年小麦播种面积达7890万亩,小麦总产达612亿斤左右,比去年增加15亿斤以上,单产也将超过去年762斤的水平。第二大小麦主产省份山东2008年夏粮总产预计将达394亿斤,增产19亿斤。另一农业大省安徽的小麦单产、总产和优质率在上年历史最高水平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全省3300万亩小麦平均亩产670斤以上,较上年增加30斤;小麦总产比上年增加11.5亿斤,增长5.5%。

据有关部门发布的小麦质量监测表明,2008年我国小麦质量良好,六个托市省份小麦容重平均784g/L,同比提高3g/L;中等以上占95.7%,同比提高3%。河南、山东两省小麦质量比上年明显提高。江苏省与上年基本持平。安徽、湖北两省小麦质量总体良好,但较上年有所下降。

(二)需求状况

我国小麦需求主要是口粮消费,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人均主食消费呈现下降趋势,目前占总消费量的比重接近80%,较九十年代的85-88%有明显下降。与此同时,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呈现小幅增长态势,目前各占10%左右。近几年,食用消费保持稳中趋弱态势,主要是郁郁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食消费下降所致。工业消费随着科技的发展,呈现稳中趋升态势。2008年,国内小麦饲料消费出现小幅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内玉米价格在下半年开始一路走低,小麦和玉米的比价效应决定了小麦进入饲料领域的部分份额被玉米占领。

(三)进出口状况

2008年我国小麦进出口数量双双大幅下降。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3.187万吨,其中除了7月份进口的373吨以外,全部集中在12月份,2007年我国劣迹进口小麦数量为8.3万吨。2008年我国累计出口小麦12.595万吨,较上年的233.7万吨大幅度下降。

2008年我国小麦出口数量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限制。自2007年12月20日起,国家先是取消了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84类原粮及制粉产品的出口退税,接着从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共57个8位税目产品征收5%至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麦类和麦类制粉出口暂定税率最高,分别为20%、25%。最后从1月1日起对面粉实行配额制管理。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我国小麦及小麦粉出口可能性降至最低。

2008年我国小麦进口数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大幅上扬,进口成本过大;二是国内小麦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国家常年常时公开销售,粮源供应十分稳定,相对国际粮价的大起大落,国内小麦价格较为平稳,企业成本风险容易控制;三是近年来国内小麦质量明显提高。优质小麦比重也逐渐增加,最进口小麦的替代能力明显增强。因此, 2008年我国小麦进口数量也出现了大幅度下跌。

(四)市场行情特点

2008年我国小麦市场行情整体呈现稳中上扬局面。分阶段来看是上半年以稳为主,下半年逐步走高。

1、上半年我国小麦市场行情保持基本平稳

首先,国家在第一季度连续两次上调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这也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三年来的第一次调价,为2008年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底部的抬高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由于2008年产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企业对2007年产小麦的需求增加,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成交较上年同期明显活跃,对价格的稳定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第三,自5月下旬开始,新麦进入收购期,政策因素以及成本提高导致新麦收购价格高开高走。

2、下半年我国小麦市场行情稳步上扬

首先,随着收购竞争加剧,新产小麦收购价格不断走高,拉动市场价格上涨;其次,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量调低,竞买积极性较高,成交率维持相对高位,价格也逐步上扬;第三,国家在开始销售2008年产小麦时,调高了交易底价;第四,国家首次在秋冬种季节发布下年度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并大幅调高了价格;第五,在12月初,国家再度调高了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底价。

3、四季度未出现前两年大幅上涨局面

首先,2008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量较为庞大,国家控制了绝大多数的小麦商品粮源,且投放均衡,基本满足了市场需求;其次,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面临倒闭、停产、限产等危机,农民工返乡现象在不少地区陆续出现,集团面粉消费趋于疲软;第三由于饲养业频受打击,饲料需求难以明显恢复,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较为低迷,导致麸皮价格回升乏力;第四,尽管国家采取了临时存储粮收购的托市政策,对国内稻米市场行情形成了一定的支撑,但全面走强的可能性并不大 。

二、2009国内小麦市场形势展望

(一)2009年小麦产量继续增加难度较大

农业部根据各地农业部门组织的农民种植意向调查分析,预计今年秋冬种作物面积6.99亿亩,比上年增加1800万亩以上。预计今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在3.2-3.3亿亩左右。部分集中产区略有增加,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小麦主产区比上年增加60多万亩,其中增加10万亩以上的有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4省。

2008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等地区遭遇了1951年以来的最大旱情,北方冬麦区旱情为30年一遇,小麦主产区旱情为50年一遇。但由于国家从上到下抗旱积极性很高,“人力胜天”并非无望,加之重旱且难以及时浇上水的地块多数是对小麦产量贡献较小的地区,例如丘岭、沙地、高岗等。而在产量贡献大的地区,相对来说引水灌溉难度较小。随着抗旱工作力度的加大,旱情对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预计能够控制到最低,减产幅度预计将控制到10%以内。

(二)2009年我国小麦需求预计保持稳定

2009年,预计我国小麦需求将保持基本稳定。在口粮需求方面,预计人均需求略有下降,总体需求保持基本稳定。首先,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返乡问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在13000万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总量来看有15.3%,大约2000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返乡。农民工返乡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商品小麦的需求,导致面粉加工企业对小麦的需求下降,但增加了农民自留粮需求,总体上小麦口粮基本需求保持稳定。其次,由于经济不景气,一些食品加工企业面临困境,餐饮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面粉的集团消费预计下降,面粉加工企业采购小麦的积极性也会相应下降。第三,由于大宗饲料原料玉米、豆粕等价格的下降,导致麸皮价格难以独树一帜,对面粉加工企业利润会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也会影响面粉加工企业对小麦的需求。在饲料需求方面,预计将会有所下降。首先,近几年畜禽疫情接连不断,养殖业信心倍受打击,我国养殖业恢复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其次,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一路下跌,在饲料领域小麦对玉米的替代比率下降。第三,油脂油料市场持续走低,油粕价格下跌也对小麦进入饲料领域造成障碍。在工业需求方面,刚性小幅增长的态势预计在2009年不会改变。

(三)2009年我国小麦进口数量可能增加

2008年12月13日,根据国务院决定,海关总署发布了调整征收出口关税的产品和范围的通知。取消了玉米和杂粮及其制粉的出口暂定关税,将小麦出口关税暂定税率从20%调低至3%,将小麦粗粒以及小麦细粉出口关税暂定税率从25%调低至8%。由于国际小麦市场行情已从高位回落,以及我国小麦在国际市场份额一直较小等客观原因,我国小麦及其初加工产品出口优势极低,加之今年我国小麦增产难度明显加大,预计2009年我国小麦出口难改低迷态势。与此同时,由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下跌,进口小麦作为品种调剂成为一些面粉加工企业的选择,2008年12月份小麦进口量明显增加,拉开了小麦进口的序幕。但是,有关机构预计2009年国际市场小麦将会减产,国际市场小麦行情持续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在价格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2009年我国进口小麦的数量不会太大,但肯定将高于2008年的进口数量。此外,我国小麦进口量的多少还将取决于2009年我国小麦的产量。

(四)2009年国内小麦市场仍是政策主导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以“三农”为主题,这是中央一号文件第六次锁定“三农”。本次文件一共提出了28点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其中包括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等。充分表明国家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当前主导国内小麦市场的政策是最低收购价政策。2009年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首次在2008年秋冬种期间发布,且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最低收购价水平,从今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市斤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比2008年分别提高0.10元、0.11元、0.11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3%、15.3%、15.3%。对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冬小麦播种面积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2006年以来,国家连续三年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三年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数量分别是4093.1万吨、2891.9万吨和4202.7万吨。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家掌控了绝大多数的小麦商品粮源,对国内小麦市场的调控得心应手。近几年的实际情况充分表明,通过对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投放量和交易底价的调控,国家完全有能力将国内小麦市场行情稳定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水平。

(五)2009年全球小麦预期减产价格趋升

由于2008年下半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大幅度下降,农民种植积极性将会减弱,加之2009年面临的气候因素非常不确定,以及金融危机带来的资金紧缩等方面的影响,各大机构对2009/2010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期并不乐观,较2008/09年度减产基本称为共识。据Informa经济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称,2009/10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6.624亿吨,低于上年的6.818亿吨。预计美国小麦产量为6190万吨,低于上年的6800万吨。欧盟小麦产量为1.405亿吨,低于上年的1.505亿吨。俄罗斯小麦产量为5360万吨,上年为6300万吨。乌克兰小麦产量为2080万吨,上年为2550万吨。加拿大小麦产量为2520万吨,上年为2860万吨。阿根廷小麦产量可能达到1510万吨,上年为870万吨。相比之下,国际谷物理事会近来预计2009年全球小麦产量为6.50亿吨。农业研究机构AgResource预测2009/2010年度全球小麦产量可能减少5%,为6.47亿吨。

由于各大机构普遍预期2009/10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下降,预计2009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继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且有可能在下半年出现上涨,但涨幅不会过大.。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金融危机仍未有效缓解,势必导致全球小麦贸易量出现下降,消费也会有所下降。

(六)2009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预计上涨

由于国家政策利好,2009年我国小麦市场行情整体来看易涨难跌,但涨幅有限。

支持小麦价格上涨的因素有:(1)国家大幅调高了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抬高了2009年产小麦的价格底部;(2)冬小麦主产区的严重旱灾对今年小麦产量将造成一定威胁,增产希望渺小;(3)全面抗旱工作增加了农民种植成本,农民惜售心理可能会有所增强,为价格走高奠定了基础;(4)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小麦商品粮源,调控游刃有余;(5)在接新前,国家有可能继续调高最低收购价小麦交易底价;(6)由于国家调高了2009年产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水平,今年储备轮换多数地区可能会采取“先轮进后轮出”的策略,对接新前小麦市场行情会有所支撑。

抑制小麦价格上涨的因素有:(1)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趋弱,原材料市场行情呈现低迷态势,整体恢复有待时日;(2)我国小麦已经连续5年增产,且连续三年当年产需有盈余,只要今年小麦产量不出现大幅度下降,国内小麦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依然不改;(3)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低迷,小麦的饲料消费会减少,同时麸皮价格也有可能下降;(4)大量农民工返乡减少了对商品粮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加工企业对小麦需求趋弱;(5)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下跌,今年我国小麦进口量可能增加。

综上所述,在供求宽松的环境下,政策支持仍是当前国内小麦价格上涨最为重要的外在因素。如果小麦产量不出现大幅度下降,宏观经济保持基本平稳态势,粮食政策不出现明显改变,2009年国内小麦市场行情总体上将呈现小幅上涨趋势。2009年主产区小麦市场价格底部就是最低收购价水平,顶部在1950元/吨附近。

大豆及豆油市场

一、2008年市场特点

2008年,全球大豆主产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分别为10.3%和29.62%。国内大豆和豆油价格在外盘的带动下,价格犹如“过山车”,走出前所未有的行情,大豆和豆油市场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基本面作用减小,宏观经济、美元、原油等外围因素影响增加;二是政府对以大豆和豆油为主的油脂油料市场调控加强,并首次将大豆纳入到临时存储品种。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3744万吨,豆油进口数量由2007年的282万吨下降到2008年的259万吨,但由于进口大豆折油数量和国产豆油数量双双增加,2008年我国豆油供给量同比大幅增加,首次突破1000万吨的关口。

二、2009年长期走势不乐观

2008年大豆市场终结始于2006年的牛市行情,展望2009年,市场行情仍难以乐观。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令商品市场走势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虽然各国不断加大救市力度,然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较为悲观,主要经济体已经步入衰退,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预计2009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才能好转。在经济衰退的宏观背景下,大豆市场难有良好表现。

另外,经济衰退令原油需求放缓,虽然OPEC加大减产幅度,但油价仍处于下行趋势之中,2009年原油市场价格仍将在低位运行,也将限制大豆市场走势。同时,美元仍处于80关口上方,而美国已无降息空间,美元继续下探动能不足。如果美元持续高位运行,不能为商品价格上涨提供支撑。

宏观经济及周边市场未能对大豆走势产生利好,大豆市场自身供需格局也缺乏有利消息。一方面,由于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并且玉米种植成本较高,大豆种植效益高于玉米,预计2009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将增加,市场供给也将上升。据分析机构Informa预估,2009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 8146万英亩,较2008年的7588万英亩上升7.35%;另一方面,大豆市场食品需求相对刚性,但工业需求受经济影响较大。原油价格下跌导致工业需求放缓,影响世界大豆需求,也对价格走势不利。

为稳定市场价格,2008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措施调控市场。从调整大豆进出口关税到增加国家储备,国家多项手段并举。国内大豆市场进口依存度高达 70%,国内政策的调整不会改变世界大豆供需格局,也无法阻断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然而,随着国家调控力度的加强,在分析大豆市场走势时必须关注“中国因素”。由于国家加大国产大豆收储力度,国内市场对于价格低廉的进口大豆需求增加,刺激美国大豆出口需求,对芝加哥大豆市场走势产生支撑作用。国家对大豆市场加强调控力度,会限制价格波动幅度,同时导致国内外大豆市场走势出现一定的分化。但在经济形势悲观及市场供需形势趋于宽松的情况下,2009年大豆市场走势仍难看好,价格将在成本线附近震荡。

猜你喜欢
收购价稻谷大豆
谦卑的稻谷
人潮涌动
稻谷的故事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江汉平原辞
给小嘴安个开关
主产各省子棉11月收购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