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利
2009年6月5日,在内蒙古巴林左旗的一个小村子里,记者看到,这里的农民家家户户都养着5年前几乎绝迹的乌头驴。
乌头驴原产自山东省无棣县,乌驴皮是生产阿胶最好的原料。那么,这些驴为什么会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安家落户并生息繁衍呢?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叫张向阳的人。
看书看出大商机
张向阳原是山东省东阿县畜牧系统的一名普通干部,平时爱看些中医药方面的书籍。2003年,《本草纲目》里的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阿胶与乌驴皮,得阿井水煎制,乃佳尔。”张向阳的家乡东阿县被誉为“阿胶之乡”,有中国最大的阿胶生产企业,但他发现阿胶厂收购的驴皮并不是乌驴皮。那么,为什么不用乌驴皮生产最好的阿胶呢?经了解,原来是因为收不到乌驴皮。这让张向阳看到了一个巨大商机。
从此,张向阳就对乌头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到赶集的日子,他就往牲口市场上跑。一连跑了几个月,方圆上百公里的所有市场,都找了个遍,可是他没有发现一头乌头驴。张向阳感到有些茫然,慢慢失去了信心。而就在这时,一条关于乌头驴的线索让他为之一振。
一天,一个贩运毛驴的经纪人给张向阳提供了一条线索,说他在一个农民的家里,看到了张向阳说的那种驴。于是,张向阳急忙和那个经纪人一起,赶到200多公里外的无棣县。
在一个养殖户家里,张向阳终于见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乌头驴。然而,当他提出要买那头乌头驴时,养殖户却坚持不卖。最后,经过反复协商,双方才以2万元成交。
后来,张向阳又花一万元钱,买了两头母乌头驴。可是,当他满心欢喜地把三头乌头驴拉到阿胶厂,想卖个高价时,连他自己也没想到,对方竟不加考虑就一口拒绝了。原来阿胶厂一天就要2000多张驴皮,他那三头驴根本就不顶什么用。
辞职建养驴场
回到家里,张向阳考虑了很久,最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规模养殖乌头驴。
2004年夏季,张向阳辞去原来的工作,筹集了60多万元钱,在无棣县租了30多亩荒地,建起了一个乌头驴养殖场。
养殖场勉强建起来了,可没电,也没水。除了养驴,到15公里外的县城拉水,成了张向阳每天必须做的事。不过令他欣慰的是,两个月后,他又在无棣县买到了15头乌头驴。
后来,为了养殖场的生计,张向阳又养殖了三粉驴,用卖三粉驴赚的钱,维持养殖场的开销。两年后,他的养殖场里有了200多头乌头驴。
2006年秋天,阿胶公司决定把阿胶这一传统中医药文化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就在上报材料和实物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没有乌驴皮。企业顺藤摸瓜,找到了张向阳的养殖场。面前的情景让他们大吃一惊,没想到当初的三头乌头驴,竟然发展到200多头的规模。张向阳也感到很意外,原先自己牵着驴送上门都不要,现在却跑来要买自己的乌头驴,他感到机会来了。
看对方急切地想买他的乌头驴,张向阳却坚决不卖。他提出想和阿胶公司一起经营乌头驴资源,而阿胶公司的人也很乐意,经过协商,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这次,阿胶公司没付钱就牵走了100多头乌头驴,成功地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张向阳从此也变得财大气粗。
基地建到全国各地
要想迅速扩大种群,就必须有5万头以上的基础母驴,可是到哪里找这么多母驴呢?张向阳查阅资料,最终把繁育基地定在云南大理的山区。他很兴奋,不顾千里之遥,从无棣养殖场精心挑选5头种乌头驴,来大理安家扩群。但是,他看着那些灰毛驴,心又悬了起来,乌头驴和云南灰毛驴个头悬殊太大,很难进行交配。
无奈之下,原本充满希望的张向阳只能无功而返。之后,他继续踏上为乌头驴寻亲的旅程。2007年5月的一天,当他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的时候,立马被吸引住了。整个巴林左旗年存栏毛驴20多万头,更让他兴奋的是,早在20年前,当地就引进了山东的三粉驴对本地的灰毛驴进行了品种改良。
一个月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张向阳建起了一个规模较大的乌头驴配种繁育基地。到2009年春天,村上家家户户都养起了乌头驴,存栏量达2000多头。
巴林左旗乌头驴繁育基地的成功模式,让张向阳受到很大启发,他开始把这种模式在全国进行推广。目前,他除了有3000多头纯种乌头驴外,正在改良的乌头驴有2万多头,并掌控着40多万头三粉驴的养殖规模,仅这些驴的价值就达7000多万元。
(编辑若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