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花
【摘要】“平播之战”,即明万历二十八年二月十二日至六月初六(公元1600年3月26日-7月16日),明朝廷为平息播州土司、宣慰使杨应龙叛乱,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争最终以杨应龙所率的14万士兵在朝廷24万官兵的八路夹击围攻下,负隅抵抗114天后,全面崩溃败北、杨应龙自杀身亡、播州以“改土归流”而告结束。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四百多年,但对战争发生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本文着力从明王朝对播州实施的政策找寻战争发生的原因。
【关键词】平播战争 改土归流
“平播战争”是400年前发生在遵义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这次战争由于被明朝官方定为是杨应龙反叛朝廷,朝廷用兵讨平,故称“平播战争”。
400年前发生在当今黔北这块土地上的这场惨烈的战争浩劫,不仅使延续了725年(876—1600年)的播州杨氏土司一朝覆灭,也使杨家的军事城堡“海龙囤”灰飞烟灭。然而,战争虽然结束了几百年,但是对于战争发生的原因,至今仍然众说纷纭。
多元折中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我通过阅读许多的史料和很多关于平播战争方面的论文,将平播战争之所以爆发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明王朝的腐败和它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政策
明朝到了万历年间,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社会凋敝。“万历王朝放任官场买官卖官,当时主宰文武官员升迁的大臣对不同的官阶开出不同的价码,只要有钱,就可以做官”。许多人没有钱但又想当官,于是就借钱买官,文职称“债官”,武职称为“债帅”。这些“债帅”(官)因为事借钱买官的,他们不仅贪生怕死,而且上任后为了还债就不遗余力地对下属和兵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勒索。(此时的川贵各抚臣更替整治杨应龙就属此例。)
呜呼,杨应龙生呼其时,难免不受到这种政治气氛的熏染和上级各官的勒索。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他也不得不同流合污,向下级兵民勒索。然后再用这些钱去贿赂上级官员。因此当杨应龙的这些问题暴露出来以后,四川抚臣便理直气壮地说:“杨应龙无可堪之罪!”而贵州方面则借杨应龙向五司土目索贿一事大做文章,挑拨离间制造矛盾以迫害杨应龙。(“平播之役400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杨应龙反明原因浅析》)可见,要不是明王朝的腐败,各级官员就不会如此勒索杨应龙,而杨应龙也不会借此机会向下级官员勒索钱物来孝敬他们;如果不是贵州巡抚对贵州领土虎视眈眈,他们就可能不会向朝廷告发杨应龙凶恶诸事,朝廷和杨应龙的矛盾也不会如此水深火热,越积越厚,导致后来发生战争的地步。
“平播之役”作为明王朝三大征之首,历时104天,明王朝动用军队24万人,明王朝花费如此心血,这无不与明王朝所奉行的大汉民族主义的民族政策有关。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并不和谐。由于各历史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民族政策的差异,使各朝代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也呈现不同的状况。明朝开国之初,由于直接从元蒙少数民族手中夺得政权,是“驱除鞑虏,复我中华旧制”。因此,明的最高统治者朱元璋就表现出“内中华外夷狄”的大汉族主义观点。他们认为“中国乃阳,蛮夷乃阴”。他们还认为“西南诸夷,自古及今,莫不朝贡中国。以小事大,义所当然。”(《明太祖实录》)对少数民族,他们虽然一方面安抚,一方面由元蒙对中原的征服中,有一中发自内心的恐惧,所以“受降如受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明太祖实录》)对少数民族始终有一种提防心理。“自成化年间以来,光禄寺官不行用心,局长作弊尤甚。凡遇四夷朝贡到京,朝廷赐以筵宴,与之酒食大宴,品物颇可,而塑望见辞,酒饭甚为菲薄,每碟肉不过数两,而骨居其半。饭皆生冷而多不堪食,酒多搀水,而淡薄无味。所以夷人到席,无可食用,全不举箸。”(《明末纪事本末》卷四)因此,少数民族与中央集权的关系并非如统治者所倡导的“:荜夷一家”、“一视同仁”。相反,由于明王朝横征暴敛,腐败凶残,少数民族起义风起云诵,仅在贵州,明代就有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清水江苗族“聚众为乱”,永乐六年(1408年)贵州宣慰司宋阿袄领导的抗缴赋税,西堡仡佬族的数次反抗,侗族吴勉起义等。
由于明王朝这一反动的民族政策,长期以来,对播州苗民及其他少数民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历代皇帝对播州杨氏土司采取的始终是怀柔政策。并在贵州不少土司地区都进行改土归流的情况下,却始终未涉及对播州的改土归流。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杨应龙的防范心理,也这并没有给播州的平民带来好处,长期的土司统治可谓劣迹斑斑,就是因为朝廷一味的“恩抚”,更加助长了播州土司的嚣张气焰。
由于这种少数民族政策,致使万历18年贵州巡抚叶梦熊疏论应龙凶恶诸事,巡按陈效历数应龙“二十四条罪状”时,朝廷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的情况下,仅凭他们的一面之词,就命堪。这就加深了杨应龙与朝廷之间的矛盾,从而加速了平播战争的爆发。(《平播全书》李化龙)。
二、贵州抚臣的如意算盘
从史料记载来看,杨应龙反明一事最先起因于杨应龙以奸情除妻张氏及母,随即有关杨应龙的内部矛盾暴露出;妻叔张时照,与所部何恩、宋世臣等前去贵州告杨应龙反。贵州巡抚叶梦雄上疏告杨应龙凶恶诸事,巡按陈效亦历二十四条罪证,力主声讨。(《明神宗实录》)接着又有五司七姓尽皆叛离的事。万历19年,贵州抚臣又提出“应龙罪犯必诛”和“应龙拒命不赴会堪”等等的罪名。问题发展到此,其中暴露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贵州抚臣为何如此痛恨杨应龙”?在《明神宗万历实录》中有这样一本奏折,是万历28年10月20日大学士沈一贯向皇上的奏折。奏折说:“昨得(川黔)两省按臣书揭咸云:‘播州沃土人人垂涎。”(《明神宗实录》大学士沈一贯上顺的奏折)。由是便知,贵州抚臣力主惩治杨应龙的动机,是要灭除和瓜分播州这块沃土。尤是想要占据播州接近贵州方面的黄平、草塘、白泥、余庆、重安等五个长官司地。这件事,贵州巡抚江东之在他的《防御事宜疏》中是这样认为的:“黄平、草塘、白泥、余庆、重安五司与(贵州)思、石、兴隆等处,地方军民犬牙相错,且黄平司与贵州黄平所同城,重安司在兴隆以东,草塘司在兴隆以西。乃云、贵往来孔道。故未有播害及五司而黔之军民不概受其荼毒者也。”(《杨应龙反明及其性质研究》禹明先)。因此,贵州想要分割这五司的地盘为己有。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所谓的杨应龙的反叛之事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朝廷与之积怨也越来越深。不仅贵州巡抚呈现出咄咄逼人之势,就连新上任的四川巡抚,也想趁此机会大捞一把。万历23年邢玠出任贵州总督,以“传闻土酋杨应龙借口官兵仇杀,不肯听堪。”一事上告杨应龙。并要“诚下诏明正其罪,从宽治之,贬其爵削其土,仍袭其子。”于是邢玠下诏杨应龙,要其去安稳听堪,杨也自缚前往听堪。处理结果,罚以四万金助采皇木,余下赎金以其子扣压做人质,并革去杨应龙职务以其子朝栋充代,交出黄元等12人抵充祸刚首斩于重庆。与此同时,邢玠又按前论削其疆土,将播州所辖黄平、草塘、白泥、余庆、重安五个长官司地划给了贵州黄平通判管理。(《平播全书》李化龙)。至此,贵州抚臣状告杨应龙的目的已经基本上达到。可是这件事刚结束,就传来应龙之子杨可栋死于重庆狱中的消息。削职罚金,丢地失子,这对于杨应龙来说,实在是处罚过重。积压心中已久的仇恨一齐涌上心头,终于愤懑的喊出:“今朝廷不容我,只得舍命出綦江,拼作做”的怒吼!(《杨应龙反明及其性质研究》禹明先)。由此便知,朝廷要灭除杨应龙的决心。
三、“反叛”一事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
明万历国子监杨景淳评应龙之事误之效有三:以喜事误、以纳贿误,又以避嫌误。(《明神宗实录》杨景淳)。一次又一次的没有作出合理的解决,让杨应龙与朝廷的矛盾越积越厚,最终造成了剑拔弩张之势。时任首辅兼吏部尚书的申时行后来评论此事时说:“川贵土司……唯杨氏世称恭顺。……向使委员不索贿,应龙不系狱,征必赴,召必来,何至称兵叛逆乎!挑衅起祸必有其责者。故好事喜功,穷兵殚财,非国家之利也。事可永鉴也。”(《明神宗实录》)。《明史•食货志》也说“万历中官(省级官员)多暴横”。
从史料上还可以看出杨应龙起先并没有想造反,但由于矛盾的累积一步一步地将其引上反叛的道路。万历23年,杨应龙被罚以四万金助采皇木,其子又被扣压作人质,自己也被去职,而且播州土地的黄平、余庆、草塘、白泥、重安等地被割与贵州,不久其子又在重庆狱中死亡。(《谈平播战争发生的原因》翁仲康)。在削职罚金、丢地失子的情况下,杨应龙还是打掉门牙往肚里吞,强忍住这些屈辱和悲痛,于万历24年8月同子朝栋各向朝廷献大木二十根,以便和明朝廷修好关系。可见在如此沉重况下,杨应龙都没有选择去冒险,而是希望和明朝廷修好关系,这点足以说明杨应龙起先是不想造反的。万历27年,应龙决定“舍命出綦江”,当他攻下綦江后,军师孙时泰建议他攻下重庆,直捣成都平原,但是杨应龙此时是没有扩张的企图,可见此时他还对朝廷抱有一丝的希望,还希望得到朝廷的宽恕。可是,当杨应龙攻下了綦江之后,这一切就永远不可能了。
如果应龙之事,出现时就得到了及时的解决,则播州这场空前的浩劫也许是可以避免的。
四、杨氏力量的不断积淀
播州杨氏自唐乾符三年(876年)杨端入播起至明万历年间,杨氏共统治播州七百多年.经过几百年的经营,到第二十九代领主杨应龙的时候,播州的力量已经十分的强大了,与明王朝的军纪涣散、政治腐败等现象正好形成了对比。国子监杨景淳谈及平播之事时曾说:“应龙负隅之虎也,广幅千里,四面皆山,食足兵强。”(《明实录》杨景淳上书奏折)。从史料上我们还可以知道,万历十四年至十八年(1586-1590年)杨应龙数从征调,三次率播兵配合明朝军队征剿松潘和建昌等地,屡建战功而受封骠骑将军。这些军事行动,显示了杨应龙在播州的强大力量。再加上播州经济的正常发展,以及南宋以来由祖先杨文主修的为了防御元蒙军队的固若金汤的军事城堡“海龙囤”,以及“娄山关”等其他地方的防御基地,大多以地形险要而著称,所以杨应龙的力量足以在万历年间和明朝廷形成对抗之势。这不仅引起了播州其他土司的嫉妒和不满,就连明朝廷也得迁就几分。在此前对播州其他土司都进行改土归流的情况下,始终及对播州的改土归流。
综上所述,如果杨应龙没有足够的力量,贵州巡抚就不会嫉妒他,以至于因一点蒜皮之事就拟定“二十四罪状”上告朝廷,朝廷也不会将其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也正由于他的力量的强大,在白石口之战,才使得明军全军覆没;也是因为如此,万历27年,杨应龙才决定“舍命出綦江”。这就促使朝廷绞杀杨应龙的决心完全形成。向使杨应龙力量弱小,明军就不会如此兴师动众,调集15个省24万大军将其剿灭。因此杨应龙力量的强大,也是引发平播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战争虽然过去了四百多年,但是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还是众说纷纭。我通过自己对于这段时期历史的了解,翻阅大量的资料,将平播战争发生的原因总结为上述几点。
参考文献:
[1]刘作会.2002年中国遵义国际旅游节平播之役400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
[2]翁仲康.杨应龙反明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海龙囤烟云录,2000.263.
[3]明神宗万历实录(卷四).
[4]明末纪事本末.
[5]遵义府志.2000.
[6][美]牟复礼,[英]崔瑞德.《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上卷《万历晚期三大征》.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445.
[7]杨氏族谱.2000.
[8]李世宇,杨军昌.杨氏治播州论略.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17-229.
[9]禹明先.杨应龙反明及其性质研究.141-148.
[10]葛镇亚.海龙囤古城堡的始建年代及军事建筑特征.149-158.
[11]翁仲康.谈平播战争发生的原因.132-134.
[12]周镇国.浅析明代统治播州的政治措施及平播的政治价值.79-85.
[13]张祥先.万历三大征战过略.53-61.
[14]李世宇,杨军昌.杨氏治播州论略.21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