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义见
今年80岁的刘震海老人1928年10月生于河北安平,1941年5月参加革命,194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9月至1956年4月在北京中央机要局任机要股长、机要科长,曾在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任机要秘书,期间耳闻目睹了发生在周恩来总理身边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第一次值夜班
1952年9月的一天,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帅孟奇通知刘震海说,组织上决定调他到周总理办公室工作,同时告诫他:“在总理身边工作一定要勤勤恳恳,注意保密,精益求精,不能出现差错。”
一天深夜,周总理办公室负责人李琦领着当年只有24岁的刘震海去见周总理。当时,周总理正在聚精会神地批阅文件,看到他们进屋便停下笔。在李琦简要介绍了刘震海的情况后,周总理热情地说:“好,你十几岁参加革命,从儿童时代就受到党的培养教育,又做过多年机要工作,要和大家团结合作,注意保守党的机密,把工作完成好。”
刘震海老人回忆说,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在周总理办公桌左侧第一个抽屉里有一组电钮,每个秘书的名字都贴在相应的电纽上,这样周总理在办公时便可随时同每位秘书取得联系,直接和及时地招呼秘书交代工作或听取汇报。一天夜里大约两点左右,刘震海头顶上方的电铃响了,这是夜间值班周总理第一次招呼他。刘震海快步来到总理办公室,只见总理正在批阅文件,于是便站在一旁等待吩咐。一会儿,周总理抬起头对他说:“小刘,给我接通主席的电话。”本来,总理办公室内的几台电话刘震海都已经很熟悉了,可因为第一次值夜班,心里比较紧张,他竟错拿了外线电话,第二次才把主席的电话接通。总理和主席通完话后,又让刘震海查找一份文件。当时,刘震海听得清清楚楚,可一回到办公室,竟然紧张得忘了是什么事,再三回想也没有印象,急得他满头大汗,心里直发毛,不知怎么办才好。
正在这时,周总理亲自来到值班室。刘震海急忙站起来,如实向周总理汇报说:“总理,您让我查阅的文件,当时好像听清了,可是回到办公室后,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再三回忆查找,也没查清,我错了。”周总理什么也没说,马上告诉他文件的名称,很快就查到了。随后,周总理对他说,今后我向你们交代工作,没有听清楚和没有听懂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不要似懂非懂,好像听清楚,好像听懂了,免得耽误工作,出现差错。周总理还特别强调:关于涉外工作更要注意,丝毫不能马虎,不能出现任何麻烦和问题,要牢牢记住,外交无小事。
复电漏发之后
板门店谈判,也是朝鲜停战谈判,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一方,与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为另一方之间为结束朝鲜战争而举行的军事谈判。谈判开始后,中国方面由周恩来直接领导,李克农、乔冠华前去参加谈判工作,一切问题随时向周恩来汇报。整个谈判从议程、方针、策略以至谈判地点、中立区范围,周恩来都缜密地考虑到了。他以毛泽东的名义起草了大量电文,经毛泽东同意后发往前方,指导中方谈判代表的工作。在谈判过程中,由于美国奉行实力政策,总想谋取最有利的谈判结果,而中国和朝鲜已经取得了军事上的主动,也不可能屈服于压力。这就决定了双方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战场上激烈争夺、寸土不让。两种斗争交织进行,打打谈谈,谈谈打打,谈判与战争都进行得异常艰难和漫长。
1953年7月的一天晚上,中方代表团从开城发来急电,请示党中央关于谈判的内容。电报很快被送到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亲拟复电后送毛主席批发。此时已是深夜,复电被送到中央机要室,待毛主席审阅后,连夜发往朝鲜我方代表团。不料,由于中央机要室值班秘书主观臆断,出现了失误。他给毛主席的秘书打电话,问主席就寝没有,答复是:“主席快要就寝了。”这位机要秘书自以为快要就寝,可能已经就寝了,或者等电报送到时主席也已经就寝了。这样,复电就没有及时送达毛主席批发。
第二天周总理起床后,在卫生间里从当天的《人民日报》上看到板门店谈判的消息,他从我方代表的表态中,感觉到我方代表没有接到中央复电。于是他立即追查此事,把中央办公厅负责同志、总理办公室负责同志、中央机要室的秘书以及我们有关的几位秘书,一起召集到他的办公室。当时,大家个个心情紧张,等待着总理的严厉批评。周总理严肃地问了大家什么时候参加革命,什么时候做机要工作,做机要工作的纪律是什么,朝鲜板门店正在干什么等几个问题。大家一一回答了总理的责问,并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认识到这次失误造成的政治影响,表示要牢记这次失误的严重教训。
跟随深入一线
1954年的一天傍晚,周总理对秘书说:“群众反映现在北京市公共汽车拥挤得厉害,上下班要在路上浪费一两个小时,今天咱们去乘公共汽车,了解一下情况。你们不要告诉警卫部门。”
在北京图书馆车站,周总理等群众都上去了,才最后上了车。车上果然很挤,他往里走了几步,手握住吊环,站在了中间。汽车行驶了两三分钟后,站在周总理对面的一个乘客大声喊了起来:“哎呀!这不是总理吗?”人们循声望去,车厢里顿时活跃起来。大家纷纷让座,周总理坚决不坐,并挥动双臂一个劲地劝大家坐。一个乘客握住周总理的手问:“总理,你那么忙,怎么还来坐公共汽车?”周总理笑着回答:“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吗!”接着就和乘客们攀谈起来,问他们叫什么名字,都是哪个单位的,住在什么地方,每天上下班需要多少时间等等。随后,周总理下了汽车,又上了无轨电车,在北京城转了大半圈。回来后,他立即将有关领导同志找来,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和制定如何解决公交车拥挤问题的具体措施。他还指示,国务院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如有条件的话,都要用大车接送职工上下班。
不久,北京市政府拿出了解决办法,不仅增加了交通车辆,而且调整了行车路线和上下班时间。由此,北京市交通状况得到了缓解,受到广大市民的称赞。
到基层视察,周总理总是尽量减少随行人员,每次都叮嘱工作人员:不要给地方和基层增加麻烦,不准宴请,不准接收礼品,要入乡随俗。周总理到工厂视察时,不是先听厂领导的汇报,而是先到车间和班组同工人座谈,听取工人对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意见,如果遇上中午职工开饭,他一定要到职工食堂查看,询问食堂办得如何,并和工人坐在一起用餐。周总理到农村视察也是如此,先和基层干部座谈了解情况,然后到田间地头和农民接触,察看庄稼的长势,存在什么问题就帮助研究解决什么问题。周总理这种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求真务实,一切为工人、农民着想的无声教诲,令刘震海铭记在心,终生受用,以至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他总在不知不觉间以周总理的言行为榜样。
目睹细微关怀
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日子里,每到周
末或年节假日,刘震海他们这些当秘书、卫士、服务人员的孩子们,便会常常来到周总理的住处中南海西花厅玩。孩子们一来,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打乒乓球,还有的捉迷藏。大家怕影响总理的工作和休息,往往限制孩子们的活动。可每次周总理和邓大姐碰上了,不但不说大家,还总要抱起孩子,亲一亲吻一吻,问孩子叫什么名字,几岁了,逗孩子玩。周总理记忆力惊人,第二次见了孩子,总能叫出小孩的名字。时间长了,孩子们一见到周爷爷和邓奶奶都抢着跑过去。每当这个时候,周总理常要问起幼儿园的伙食好不好,卫生情况怎么样,对孩子的教育如何等。当他从天真的孩子们嘴里知道幼儿园有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时,就立即让秘书告诉幼儿园的领导抓紧时间改进,一定要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对上了小学的孩子,周总理常常问他们一些简单的知识和道理。孩子们答对了,总理很高兴,答不上来就耐心地给予解释。
195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周总理把工作人员的孩子们请到西花厅,为孩子们放映了专场电影《勇敢的人》。随后他语重心长地教育孩子们: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从小立志,作个好学生。长大要听党和毛主席的话,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贡献力量。
周总理最能体贴别人。当他主持政务会议时,总会考虑到一些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和有午休的习惯,下午的会议一般总是安排在3点钟开始。党外人士负责人或夫人有病,他或者亲自或者委托专人探望。出行时遇到雨雪天气,他都要叮嘱司机:把车开慢点,不要抢道,不要把行人的衣服溅湿了。周总理在日常生活方面也是非常简朴。建国后他一直住在中南海西花厅的四合院内,房子破旧且多年失修,卧室、卫生间、饭厅和办公室加起来不超过百平方米。生活秘书几次劝他把房子维修或装潢一下,可他总是说:不必了,这就很好了,这就很好了。
实践总理教诲
1956年初,中央发出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的号召,周总理坚决贯彻中央决议,从身边的机构和工作人员做起,简政减人。通过总理办公室党组织动员,个人申请报名,最后报告总理审核批准后,决定刘震海和十几位同志赴西藏工作。可就在要成行之际,却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西藏之行因故未能实现。
没过多久,东北局向中央要干部。经周总理同意,组织上决定安排刘震海等人赴东北工作。临行前,周总理和大家照了相,并语重心长地叮嘱说:“这次你们离开北京,到外地工作,一定要到边疆去,下到基层去,不要留在上边,要到艰苦的环境去锻炼,去提高自己。”他还特别告诫说:“在到地方工作以后,任何时候都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地维护党中央的威信。”周总理的教导,几十年来刘震海一直铭记在心头,落实在行动。1956年4月,当组织上分配他到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做办公室主任时,他恳请组织不要把自己分配在大城市和上层机关。同年5月,吉林省成立了公主岭专署。当时专署新建,办公和住宿都是借的房子,条件非常简陋。当组织上征求刘震海的意见时,他认为符合总理的要求就欣然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