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勇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化纤业也度过了成绩斐然的30年,2007年总产能、总产量都超过了世界总产能和总产量的一半——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化纤生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但是步入2008年之后,中国化纤业存在的老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常规品种生产过剩、产品差别化、功能化水平低等潜在问题在金融风暴的行业环境下逐渐浮出水面,尤其是产品的同质化率的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虽然2007年全行业差别化率已经达到38%,但是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水平。
金融风暴+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率,造成2008年不少化纤巨头举步维艰,更多中小企业,更是步入困局。对于很多企业来说,2009年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理事长郑植艺向行业喊话:2009年,只有不走寻常路者,才能在行业大洗牌的环境下,抓住契机过暖冬,甚至开创事业的新巅峰!
2008:行业动荡之年
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我国化纤行业走过了艰难的2008年。
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氨纶纤维制造企业之一,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定在8%左右,牢牢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然而进入多事之秋2008年,这位化纤业巨头也不能避免金融风暴的影响——华峰氨纶的最新公告显示,该公司2008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50%~70%。对于利润率大降的原因,华峰氨纶早前的2008年半年报已露出端倪,华峰氨纶的半年报称:“由于下游纺织业需求低迷,氨纶行业产能的扩张进一步加重了市场的供需矛盾,氨纶产品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持续下跌,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大幅降低。”
事实上,2008年化纤行业业绩惨淡仅露出冰山一角,在化纤行业中,利润下降还不是最坏的结果。专家表示,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国内化纤行业已经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境地,为2000年以来所罕见。专家说:“初步测算,2008年1~11月化纤行业实现利润约34.7亿元左右,而1~8月行业利润额还在47.13亿元,显而易见,9~11月化纤业实际上净亏损12.43亿元。”
除大批中小企业黯然关停歇业外,2008年10月份以来,化纤行业多家巨头企业破产消息层出不穷,比如,华联三鑫重组、纵横控股重组、五环氨纶重组、凤鸣合纤全面停产等。更多的企业则在行业协会的牵头下进行限产或阶段性停产。
国内经营环境持续恶化,国际出口环境更是不容乐观。除此之外,我国化纤纺织业还面临人民币升值及全球金融海啸带来的压力。内忧外患之中,企业如何抓住契机过暖冬,成为全行业关注的问题。
契机一:油价影响减弱
现在全球对原油价格的关注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想象,不仅仅石化领域,各个领域的人士都在关注原油,甚至产业链最终端的消费者也在关心原油的价格走势。在这种情况下,原油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影响无形中会被放大。
郑植艺在中国纺织技术与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化纤行业的原料绝大部分是石油衍生物,其市场价格和世界原油走势密切相关,因此,原油价格变化对化纤行业经济效益会产生较大影响。
在原油价格长期持续上涨的过程中,化纤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利润空间已经被严重挤压了。因上下游各环节产品对涨价的承受能力的不同,造成了产业链中价格的重新定位,从而改变了利润分配体系。在利润分配体系的变革中,下游的利润首先被压缩,运营能力差、没有技术优势的品种的利润首先被压缩。从近几年的价格变化中可以看到,越是下游的产品价格涨幅越小。化纤原料的价格随原油价格上涨了2.5倍,而化纤产品价格的平均涨幅则只有1.7倍左右。因此,原油价格上涨给化纤行业带来的就是利润的缩减。现在,大部分化纤品种均处于微利或负利润的状态,因此,在下游需求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化纤企业对成本的增加已无承受能力,这样就迫使上游的石化产品来消化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而目前,化纤产品及其原料对原油价格反应的迟钝也就是基于这个原因。
然而,随着行业的技术进步加快、运作更加成熟,这种负面影响正在逐渐减弱。郑植艺认为,技术进步、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规模化经济、PTA期货合约的上市,以及行业自律等行为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油价上涨给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随着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替代能源的逐步发展,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也在弱化。
但是,原油价格的变化对化纤行业的影响还是多方面的,若要将油价对化纤业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国化纤行业还是得继续走技术进步之路,依靠新产品的开发、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虽然国内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和产品开发的能力,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国外大公司加大在我国投资建厂,使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化纤企业要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必须改变以常规产品为主的低盈利产品结构,从以数量增长型向技术、效益增长型转变,开发和推广有市场潜力、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如非纤用途新产品、工业用途纤维、功能性纤维等。这样企业才能在原料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仍保持一定盈利能力。
从行业的整体发展看,上下游产业链应协调发展,尽量避免某些环节或产品盲目、过快发展,但对发展相对滞后的产品却应及时投资扩能,产业链协调发展将有利于应对高油价带来的风险,减轻某些环节可能受到的冲击。企业充分发挥炼化一体化的产业优势,可以将合纤原料和合纤业务做大做强。
契机二:节能、降耗、减排
“对企业而言,节能减排首先是一种社会责任,但从竞争的角度来看,节能减排也是企业发展中的机遇,对传统耗能企业尤其如此,只要能步入节能减排的良性发展轨道,企业就能够‘浴火重生。尤其是在当今金融风暴的环境下,企业如能做到有效节能、减排、降耗,合理压缩生产成本,那么无疑就在市场竞争中为自己增加了一枚有力的筹码。”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理事长郑植艺表示。
目前,中国化纤行业在节能、环保方面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一问题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国内化纤企业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根据这些目标,在中国化纤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中也制定了相应的约束性指标——中国化纤产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约1900千克标准煤。这个数字虽高于全国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水平,但在制造业中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我国化纤业各主要品种的综合能耗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已很接近,聚酯聚合综合能耗已经低于世界水平,其他品种略高,但均在10%以内。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工程技术的提高,我国化纤产业综合能耗水平到2010年比2005年降低20%的目标能够实现。
专家建议,我国化纤业要大力发展绿色纤维和再生纤维,主要是粘胶纤维、醋酸纤维等可生物降解纤维,以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还要加快再生涤纶短纤维、再生涤纶长丝的发展,不断提高化纤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在高油价和能源紧张的情况下,企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技术,如废料、废液、回收料循环利用技术等。目前国外公司已开发出聚酯产品化学回收工艺技术,将聚酯废料转化为单体,再次进行聚合生产。我国能源短缺,又是聚酯生产大国,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应在聚酯回收特别是化学回收方面加强研究和开发工作。
契机三:实现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国际化纤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美国、西欧和日本的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最主要是因为他们放弃了产量高、附加值低、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的大路货产品的生产,继而转向高层次、高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而把技术含量低的大路货生产技术转嫁给了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及东南亚各国。美洲和欧洲的化纤业调整是通过结构调整、合并、收购、减少投资、出卖库存和进行海外投资实现的;日本减少了本国的生产厂商,而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国家建立了工厂;中国台湾地区实行了新法案,鼓励公司进行合并和收购及结构调整,同时还和中国大陆寻求共同合作。
当前世界化纤格局已进行结构性调整,西方发达国家退出常规化纤生产领域,转向高科技、高性能纤维以及生命科学等新领域,世界化纤生产的重点已转移到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化纤行业、化纤企业也成为世界市场的竞争主体,中国的常规化纤品种生产以及一部分大型化纤企业已经具备与国际竞争者抗衡的能力,但我国企业在高科技、高性能纤维上,在新产品开发能力上,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因此在当前行业景气下降的环境中,我国化纤业产品结构调整显得愈发重要,未来几年是我国化纤行业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增长模式必须尽快实现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纤维的差别化率、提高化纤产品的附加值,是提高行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如目前芳纶1313、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特种纤维工业化生产,以及产业用工业丝发展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未来的国际化纤行业正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常规化纤向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高品质、多品种发展;二是功能化、高科技化,提升产品附加值以获得更高利润,满足包括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领域发展需求。作为化纤生产和出口大国,我国化纤行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内化纤行业存在的问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研究开发符合国际需要的化纤产品,实现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突出重围,杀出血路,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契机四:“走出去”战略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也为我们化纤产业提供了一个低成本延伸、低成本扩张的有利条件。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对这个机遇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行业也希望有条件的企业能“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变挑战为机遇,走出一条更宽广的海外发展之路。
首先,从原材料行业角度来看,化纤行业原料缺口大,对国际市场依存度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行业生产和发展的瓶颈。因此在中国化纤行业“走出去”战略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原料行业先走出去。通过并购、重组、收购、合资等手段,使我们的产业链向国际原料市场进一步延伸,对稳定生产和降低成本起到作用。因此,郑植艺在2005年作的《中国化纤行业走出去战略报告》中提出,要重点围绕粘胶行业木浆产业,以及合成纤维上游产业即重化工产品的向外延伸。
其次,随着浙江劳动力价格优势的丧失,越南、斯里兰卡、非洲等具备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成为浙江企业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首选目标。不过,现在的浙企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战略——“抱团”走出去战略,即由一家企业牵头,办理境外工业园或贸易城,其他企业进驻其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此外,“走出去”还可缓解化纤产品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化纤产品的单件附加值相对较低,企业获取利润的方法是靠大量出口,化纤产品的贸易摩擦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仍将非常突出,很多发展中国家视中国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化纤企业更应该主动地“走出去”,在一些享受较多贸易优惠政策的不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利用当地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规避贸易壁垒,扩大出口。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体的情况下,培育优秀、强大的纺织企业,国际化是必由之路,“走出去”也是实现国际化的直接方式。应该说,目前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化纤企业具备了较强的实力,有条件成为带动我国化纤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