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题的管理

2009-03-25 04:09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子课题课题组负责人

王 萍

在上一期杂志的“课题研究”栏目中,钱锡铭老师着重谈了课题研究的选题。如果说选好课题是研究起步的关键,那么有效管理则是研究深入的保证。目前中小学课题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重两头轻过程;二是重管事轻管人。我们认为,建立“规范、高效、科学、有序”的管理制度和程序,实现课题管理的全员化、全程化、全面化推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管理课题,使研究取得预期成果?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 资料管理

众所周知,所有的课题研究,从开始设计,到立项申报,再到完成结题,都涉及资料积累的问题,有效的资料管理可以使研究稳步推进。

1. 积累申报阶段的准备性资料

在课题的选题、申报之初就应该已经开始资料的查阅和积累,作为研究可供参考的成果。对于资料积累的管理包括:

(1) 收集。课题负责人要发动课题组老师尽可能多地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经常翻阅教育类的杂志、报纸、书籍,或浏览网上相关研究成果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期刊网上以相应的关键词来进行搜索查找。详尽全面的资料有利于自己在研究中少走弯路。

(2) 筛选。资料收集后要进行分析和筛选,厘清所收集到的资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的,哪些可以为我所用,哪些价值不大,需要加以取舍。

(3) 归档。根据分解的子课题将资料分类,并建立日常管理模式。为了保证科研课题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最好采取开题就立卷的方法,使课题材料边产生,边归档,避免立卷归档不及时造成的档案不全。同时,要注意档案真实性和可靠性,使档案工作贯穿于整个科研活动之中,同步运行。另外,要完善借阅手续,防止管理过程中资料遗失。

(4) 总结。对现有资料做一个综述,弄清这个领域的研究已经到了怎样的程度,哪些方面研究得较充分,哪些方面还不到位,哪些理论已经有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哪些理论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论证。从校本实际出发,从而弄清自己申报的课题着力点应落在何处。

(5) 学习。收集的资料要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消化,同时也要及时把老师们学习后的心得及时收入资料档案。在苏教版小语教材实验区,有很多课题组每周都会组织专门的学习研讨活动,加强对资料的消化和吸收,这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需要强调的是,参考资料的收集工作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必须贯穿研究的始终,在日常的研究工作中,要让老师形成主动收集资料的理念,不断充实更新研究内容,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

2. 积累过程中的实验资料

研究过程显性化就必须关注过程中实验资料的积累。有些学校平时做了大量的实验工作,却因不注重资料的及时收集和保管,到了结题的时候感觉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拿出来,缺少了很多可供呈现的详尽资料,致使研究成果大打折扣,写出来的结题报告也因缺少鲜活的过程性资料而沦为人云亦云。过程中的实验资料包括:

(1) 课题现状研究的调查问卷、调查报告、相关测试数据等。

(2) 课题实施中,开展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

(3) 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的材料、专家报告、专题辅导的材料等。

(4) 课题组成员研究课的教案、设计意图、听课者的评议材料及交流的材料。

(5) 参加课题研讨会或阶段成果总结会上的会议介绍、发言材料等。

(6) 与课题有关的音像、图片材料等。

(7) 学生方面的相关材料。例如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信息资料,学生的跟踪观察记录,对比情况,学生的个案分析积累,学生作业积累,获奖证书等资料。

这些资料应由专人负责,做到收集及时,归档及时,管理及时。

3. 积累研究经验的总结性资料

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见解、收获,虽然还不是完善的成果形式,但对课题发展会有作用。课题负责人要善于引导课题组成员养成及时反思、及时总结的习惯,把瞬间的、偶得的研究体会物化成文。课题负责人在资料管理过程中还要做好一件事,就是定期将各方面的成果资料进行汇总,在汇总的过程中进行提炼,如对研讨活动的记录要及时整理成活动纪要,对课题组成员个人形成的反思、心得,可以整理成成果综述。这样,经过加工整理的材料在结题时就可以直接使用了。之所以要强调研究过程中要及时汇总,目的有二:一是对资料进行提炼,及时获得课题研究成果,特别是闪光的具有创造性的个人见解可以及时推广,让成果共享;二是及时从研究资料中发现问题,诊断症结,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活动和指导工作,以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管理者平时一定要规范管理,引导课题组老师适时总结、交流,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这样到结题时就不会忙着到处找资料来拼凑研究报告了。

二、 人员管理

课题研究每个环节的落实都离不开人,课题研究的成功更离不开对人员的管理。教师是课题研究的主力,对课题负责人来说,组织起一支既热心于教科研工作,又具有相当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课题管理的基础。人员管理包括:

1. 明确角色

课题研究人员主要分为两类:课题负责人和实验研究者。课题负责人包括整个课题的总负责人,也包括子课题负责人。总负责人既是课题方案的设计者,又是课题实施的组织者、管理者,还担负研究过程中指导、监督的职责。子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子课题方案的设计,子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和子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指导、监督和资料收集工作,并定期向总负责人汇报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实验研究者是具体参与研究的课题组其他成员,在负责人的安排下,实验研究者要明确职责,按时完成所承担的研究任务,遇到困惑能及时提出,并悉心听取组内其他老师的经验和建议。

当然,人员的角色分解是相对的,不可绝对化,因为负责人与实验研究者的角色任务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是互有交叉。负责人当然也是研究的参与者,也要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而研究者也同时担负管理的职责,如自我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汇报等。同时这种角色分工也不是绝对的,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负责人,这样有利于促进整个研究团队运行在一种良性互动的循环中,向既定的研究目标迈进。

2. 优化组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如有的老师擅长上课,有的老师长于剖析,有的老师对识字写字教学颇有心得,有的老师则在阅读教学方面见解独特,等等。课题管理者要做好人员的最优化配备,尽量发挥个人专长,以长补短,实现整个团队的优势互补。优化分配也是为了充分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各人在擅长的领域充分发展,让参与者体验研究的乐趣,增强自我效能感。所以,管理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敢于放手,给予老师研究主动权,让大家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 有效引导

研究分工,让研究者获得自主开展研究的主动权,从而激活了研究者的热情和潜能。在这个过程中,负责人还要注意方向性引领。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有一定预设的,研究必须围绕主题进行,鼓励创造性的工作并不意味允许各人任意发挥,偏离正题,在无关的问题上纠缠消耗时间和精力。所以,为了让研究稳步向前,实现整个团队的协作互助,管理者还要适时组织大家进行交流、研讨和汇报。需要注意的是,定期开展的研讨汇报活动,包括子课题组老师之间定期展开研讨,子课题组之间的研讨。汇报包括研究者向所在子课题负责人汇报,子课题负责人向总负责人汇报等,旨在及时把握研究现状和进展,了解研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以调整研究计划,为研究“保驾护航”。

4. 创设氛围

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意识和行为,增强教师内心的自我认同感。氛围的创设包括展示舞台的提供、民主氛围的营造和学习平台的搭建等。研究过程中,要及时给参与研究的教师提供展示成果、诠释理念的舞台。鼓励每位教师从自己研究的角度出发进行展示,然后再集体研讨。此间,要注意形成一种民主参与的氛围,让教师敢于说话,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允许失败,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存在,以便让参与者真正融入研究之中去。“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灰,对击始发灵光。”民主氛围营造好了,才能真正有思想火花的迸发和教育智慧的激荡。此外,还需要提供学习的平台,秉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加大外出学习的力度,或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理论培训,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畅通的信息渠道,在积极地科研氛围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追求。

总之,人员管理要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注意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团队的合力作用。

三、 运作管理

资料管理和人员管理归根结底都是为运作管理服务的。运作管理过程中,负责人要考虑如下问题:

1. 有效分解

课题的有效运作首先要对课题进行合理分解,并将分解出来的子课题负责人和研究者落实到位,同时要求各子课题负责人和研究者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

如太仓市朱棣文小学在“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过程中,首先从“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对课题进行分解,分别探究体验性学习在识字、阅读、习作和综合性学习中运用的方法策略,从而形成了识字教学中的“激趣——引导”体验模式,阅读教学中的“角色——感悟”体验模式,写作教学中的“生活——倾吐”体验模式,综合性学习中的“活动——拓展”体验模式等。

事实上,子课题的分解可以不止一次,在一级子课题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还可以划分出二级子课题。仍以朱棣文小学的课题为例,在“阅读教学中的体验研究”这一块,老师们结合不同的课例和年段要求,设计了不同的角色体验操作方式,如低年级通过角色表演体验,中年级通过角色替换体验,高年级通过角色移情来体验。不同的模式引导学生在与文本角色的亲密接触中,在感同身受的体验感悟中,走进文本,品评文字,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味作者的情感跌宕。正如钱锡铭老师所说,“不同侧面的有目的的研究,有效地展开了角色体验的丰富层面,同时也组成了合力,共同诠释了这一专题研究,把课题推向深入。”

需要注意的是,课题研究不仅需要分解,也需要整合。分解后的各个子课题不是互不关联的独立个体,而是有内在联系的。负责人要考虑二级子课题怎样整合成一级子课题,一级子课题怎样整合以实现总目标。

2. 建立常规的研究制度

缺少制度约束,课题研究就可能只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研究也只是纸上谈兵。为了将课题研究日常化,真正成为教师无所不在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各个学校可从校本实际出发,制定相关规则。如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朱秀玲老师在主持课题“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就建立了一套管理制度,包括:

(1) 激发参与热情。学校将课题研究直接纳入年终考核,又通过专设的集体成果奖激励了课题组自主研究,发挥群体效应,激发团队精神。

(2) 加大理论学习的力度。利用每周二下午2:00-4:30这一时段,专门组织课题组老师研讨学习。

(3) 巩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

① 严格备课环节。让老师时刻提醒自己,备课是教学的起点,也课题研究首要关注点。

② 紧抓课堂教学。以课堂为载体进行研究性教学,号召课题组成员平时把每堂课当成研究课来上。

③ 完善听课环节。要求课题组成员每月至少相互听课3节以上。听课具体要求包括听前及时熟悉教材,听时及时笔记和评点,听后及时交流心得。

④ 开展教学研讨。每周进行一次“上课——说课——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同时围绕课题,在总结、交流、深化研究中,探究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堂教学大赛,以教学示范课的形式外显和物化研究过程。

课题组通过完善研究制度,真正实现课题研究以课堂为主阵地,扎实有效地运作起来。

3. 让课题研究滚动发展

课题研究者应树立不断发展的思想,不要简单地认为,课题一结题就万事大吉了。课题是动态发展的,是一个活的、有生命力的、有待进一步去发展和完善的命题。

(1) 树立课题研究是不断发展的理念。让课题保持生命力,成为一个活的个体,首先要树立不断发展的理念。如宝应刘咏春老师主持的“成语教学”课题,大丰草堰镇刘俊华老师主持的“地域文化与习作教学的有效链接”课题等,都在结题之后又继续滚动发展,把研究推向更深处。

(2) 树立课题研究需循序渐进的理念。研究成果的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切忌心浮气躁。那种希望一个理念、一次投入马上就能在课堂上、在学生身上得到好的反馈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但是长期并不是说可以懈怠,可以敷衍,必须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开展研究,循序渐进地收获成果。

(3) 树立课题研究需不断深化的理念。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是不断完善、不断拓展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呈现,敏锐地捕捉这些问题并及时生成新的研究视角是滚动发展的一个切入点。同时,深化研究也需要不断地借“他山之玉”来厚实自己的研究。无论子课题,还是总课题,都是在经验、吸收、得失、反思过程中不断完善的,他人的成功经验往往有助于拓宽自我研究思路。如2007年12月扬州东关小学的子课题成果交流会上,研究“习作资源开发”的张瑾颖老师和研究“网络日志教学”的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沈菊芹老师,以及研究“地域文化与习作教学的有效链接”的大丰草堰镇的刘俊华老师,在交流研讨中,互相吸纳了对方的成功经验,及时拓宽了自己的研究思路,为自身课题的进一步深化寻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样,课题在借鉴吸收的过程中,又绽放出新的活力。

课题管理最终目标是要实现由以制度规范为主要特征的常规管理,向以文化引导和价值认同为主要特征的人本管理递进。我们相信,课题研究只有扎根实践土壤,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切实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才能勃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子课题课题组负责人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验收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的研究
小学数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
国家会计学院负责人名录
中国自行车协会 第九届理事会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金属加工~(热加工)原名《机械工人》读者服务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