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 彦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它的语言含蓄凝练,句子间跳跃性大,写的又都是古人古事,其中许多意境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这些特点为古诗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静态”变成“动态”,使“抽象”变为“直观”,使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变为有“声”、有“色”、有“形”。课堂中运用电教手段,能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
一、 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习兴趣
古诗不是儿歌,不可能一读即懂。因此,有的学生还没学,就有了畏惧心理。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习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在教学《草》时,我先出示白居易的画像,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间距离。紧接着,我又播放一段学生喜爱的动画片,配上画外音:白居易,人称“少年才子”,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了。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了京都长安。有一天,他拿着自己的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去拜访当时颇有名望的老诗人顾况,顾况读后赞不绝口。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这首诗,看看为什么顾老先生这么称赞它。学生迫不及待地要去读诗了。当学生朗读多遍后,教师出示课件:辽阔的草原,野草繁茂的景象。生动的画面、动听的乐曲,配上老师的美诵,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大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激活了学习思维,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二、 运用电教手段,理解古诗字词
“释词句,明诗意”是古诗学习的第二步,学习时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可以让学生融入诗的美妙意境之中。如体会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体会。而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动画。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峰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学生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儿便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达到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
三、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朗诵
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他们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与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找到了差距,他们练得更欢了。在一遍遍的诵读中他们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 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说话训练
古诗的高度凝练,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老师要在讲古诗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如在教完《鹅》后,我就出示了事先制作的显示诗歌内容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听着舒缓的乐曲,边看图,边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的内容具体地说出来。美的氛围启动了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他们生动地描绘出了这样优美的意境:有一个美丽的湖,湖边长着嫩绿的草,开着鲜艳的花。湖水清清的,水中有几只大白鹅,雪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湖面上,红红的脚掌正悠然地拨动着。湖面上泛着微微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金光。偶尔,大白鹅昂首鸣叫,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美的情怀、美的形象跃然而出,学生在训练说话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总之,在古诗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学生不仅能学得兴趣盎然,学得扎实有效,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昆区包钢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