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传
姚振函,1939年2月生于河北省枣强县南吉利村。1978年开始文学写作,已出版诗集6部,散文集2部。获第一、三、八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2000年退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现居河北省衡水市。
姚振函的这些新作洗尽铅华、存留朴素、干净内敛,已获得了真正的豁达与自由。这位当年以“感觉的平原”引人张目的实力派诗人,其实是继续行走在他“感觉的平原”上,不过这次他把他“感觉的平原”,延伸进了都市与现代化空间,抵达了日常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地变化与发展、并逐步远离乡土的环境中,他因此也更加真切地获得了诗意的真实性。毕竟,乡土所代表的农业文明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陈旧背影,而诗人必须活在当下、写在当下、呼吸在当代的人群与事件之中,因此我更喜欢他这些近作,我感觉他是和我们这些人一起走路的,他告诉了我们走路时的各种感觉。——茹 青
感动于自己的平凡
我有足够的理由
感动于上天给我一个平凡
而且残缺的躯壳
同时给我一个
一点也不高于平凡的灵魂
我还有足够的理由
感动于命运让我走一条
人人都正在走的路
使我畸弱的脚步
能够勉力跟上行走的人群
没有在中途止步和摔倒
这么多年,我该得到多少
常常被人漏掉的自由
和比别人多得多的宁静
健 康
其实健康和诗歌
只隔着
一个比喻的距离
当然,这个比喻
必须是神来之笔
当我亲近诗歌
也就是亲近健康
我一生所要的就这两样
比如此时我右手写着诗歌
你看吧
我的左手肯定紧紧握着健康
黎 明
窗户一点一点亮了
另一张床上
老伴翻身的声音
清晰可辨
新的一天正在光顾
这个只有两人的家庭
我打了一个哈欠,问老伴
“今夜里睡得怎么样?”
老伴又翻了一次身,说
“挺好。你呢?”
每天每天
我们迎接生活的仪式
都是以这样平淡的对话开始
翻译成青年人的通用语言
就是:“我爱你!”
“我也是。”
春天于我岂可空置
这个春天
是我生命中的第七十个春天
我问自己
我,能不能像此前的六十九个春天
那样满满当当地拥有它
能不能像我度过的所有春天
那样,在每一个早晨都迫不及待地
仰望它充满暗示的天空
以及天空中承载着梦幻的风筝
能不能像少年、青年、中年时那样
一边走路一边决绝地解开冬衣的扣子
毫无惧色地把第一缕尚存寒意的春风
揽入自己老迈的怀抱,并且贪婪地采集
向阳的山坡上那一年中最早出现的
考验视力的微茫绿色
并把它当作对未来岁月的吉祥祝福
而永存心间
本人狂想
时值三九
天寒地冻,北风呼啸
一个耄耋老人
口衔冰糕(彩色的)
旁若无人走在大街上
老人很专一
将冰糕视作人间美味
歪头吸吮
丝丝有声
像煞一名顽童
我希望
这个耄耋老人
就是再过一些年的我
代表身体感谢
感谢疼
感谢胀
感谢麻
感谢酸、乏、痒、闷、喘等等
总之是感谢所有让我痛苦、难受
活着没劲、度日如年、看什么也
不顺眼的感觉
正是你们让我知道
我原来还有一样叫做身体的财富
我还有五脏六腑、心血管、脑血管
胆固醇、肝功能、乙肝六项
血脂、血糖、血黏稠度等等等等
正是你们让我开始正视、看重、敬畏
顶礼膜拜自己的身体
总之是开始拿身体当身体了
书店所遇
书店里
我随便翻了翻一本诗集
又放回到原处
这时从旁边过来一个年轻人
轻轻地,好像怕影响了别人
他把那本诗集拿下来
一页一页地看
半天半天,还在看
书店里光线很充足
在另一边,更多的人
从致富和谋职的书籍中寻找灵感
我悄悄打量这个读诗集的年轻人
他不像学生
也不会是白领
他有一双体力劳动的手
衣服上的泥痕依稀可见
或许,他刚从工地下来
他不知道,站在他旁边的
是一位写诗的人
羞 愧
在路旁,我弯腰捡起
一根被寒风吹折的柳树枝条
我发现,在它上面
一枚枚米粒大小的芽苞
已经变绿
而这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我们人类
一代一代,都习惯于
用厚厚的棉衣包裹自己
把门窗封得严严实实
还蜷缩在被窝里瑟瑟发抖
而野外的柳树——一种植物
却径自进入了春天
作为人类中的一个老人
我,不得不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