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作品的欣赏

2009-03-24 04:32
书画艺术 2009年5期
关键词:刀法章法印章

楚 默

一、篆刻三要素的分析

审美是感性,直觉的,而分析是理性、思辨的。欣赏是审美活动,只能凭感觉。但观印有了初步的感觉或印象之后,要证实这种感觉的可靠,只能通过对篆刻作品的形式构造作一些理智的分析,方可给出评价。篆刻作品的形式主要体现在篆法、刀法、章法这三要素上。一方作品好不好,这三要素是不能回避的。

1篆法:规范、纯一

篆刻,刻的是篆字,故篆法就成了篆刻的首要因素。但严格说来,篆法包括了两部分,一是字法,二是篆法。字法和篆法并不是一回事。篆刻的字法是指用字的规范性、正确性,既不能写错字,同时还包括字体的纯一。这一点尤为重要。吴昌硕曾说,“刻印本不难,而难于字体的纯一”。什么时代的印式,就有什么时代的字体。假如一方印刻的是玺印形式,用的文字却是小篆,这就犯了篆刻创作的大忌。钟鼎彝铭字,用的是大篆;泰国篆书便是小篆了;所传古铜字称缪篆。汉晋铜器、瓦当文、砖文亦多此体。所以《印章要论》说:“摹印家不精《石鼓》、款识等字,是作诗人不曾见《诗经》《楚辞》,求其高古,可得乎?”何震说篆之害有三:闻见不博,笔无渊源,一害也;偏旁点画、凑合成字,二害也;经营位置、疏密不均三害也。三害之中,二害就属于字法的问题,观一方印,如果杂揉了各种字体,这方印便不会好了。

篆刻是将篆字反写在石头(或别的印材)上再刻的,故篆法除了对文字要求的正确和纯一外,还要求写得好,配得好。写篆强调的是笔意,体现出肥瘦、轻重、顺逆、疏密等,所谓“篆故有体,而丰神流动,庄重典雅,俱在笔法”,写篆无笔法,刻便不会好。配篆指“配置之疏密,朱白之分布,方圆之互异”,实际是对篆字形体的处理,既关结字好坏,亦关童法的统一。

一方印章,对篆法的要求既是明确的,又是规范的。朱文印、白文印的篆法不能一样,如,“古印皆白文,本摹印篆法,则古雅可观,不宜用玉箸篆,用之不庄重。”92朱文印始于六朝,唐宋尚之,元代赵孟頫善朱文,皆用玉箸篆,流动有神。

所以,欣赏印章一定要有较好的文字学基础。

2刀法:传笔法章法

篆刻中,刀就是笔,刀刻画的线条决定了印章的生命。明朝的金光先在《印章论》中说:“夫刀法贵明笔意,盖运刀如运笔。……藏锋敛锷,则苍拙圆劲,骨格高古,更姿态飞扬矣。”

朱简也说:“吾所谓刀法者,如字之有起伏,有转折,有轻重,各完笔意,不得孟浪,非雕镂刻画、以钝为古、以碎为奇之刀也。”

我们欣赏一方印,如若感到刀下的线条有情有意,传达出主体心中的情感,那么这种刀法便是成功的了。但你怎么感受到线条的情感意味呢?这还得看刀刻画的线条形态。因此,必须明白一些基本刀法所产生的效果。

刀法,虽然古人总结了十多种,但基本的只有两种:一种是冲刀,一种是切刀。

冲刀,以刀角入石后,朝一个方向连续不断地推进,仿佛战士在冲锋。它有明显的方向性,连贯而不中断。冲的过程中可以有速度的改变、力量强弱的调节,但一冲到底。冲刀一次即完成一根线条。由于这个特点,冲刀完成的线条一般奔放、爽利、明晰、痛快。

切刀,以刀角入石后,将刀刃切压入印石,因此,切一刀只能完成线条的一个小段落,一根线需多次切入才可完成。切刀完成的线条迟涩、拙劲。

其他种种刀法,都是由冲、切转化来的,如碎刀法,就是用刀碎切,双刀法,来回冲或来回切。一方印总是冲刀和切刀互用,只有少数风格奇特的篆刻家,才用一种刀法。如齐白石主要用单刀冲。

篆刻中的刀法具有表现情感的品质,不能看作是纯粹的技法。一个字由很多线条组成,如刀法运用失当就不能传达出笔意,一个字笔画刻意修饰,就破坏了整方印的章法,故说刀法是传笔法和章法的。

如何判别刀法的优劣呢?朱简说:“使刀如使笔,不易之法也。正锋紧持,直送缓结,转须带方,折须带圆,无棱角、无臃肿、无锯牙、无燕刀,刀法于此尽矣。若刻文自小修大,自完修破,如俗谓飞刀、补刀、救刀,皆刀病也。”简言之,传达了笔意的刀法就是好的,用刀不到位,修修补补的便是刀病,“刀法浑融,无迹可求,神品也,有笔无刀,妙品也。有刀无笔,能品也。刀笔之外,别有趣味者,逸品也”。“有笔无刀”指能传笔意,但不见刀趣;“有刀无笔”,指运用技法尚好,但不能传达出笔意。光有刀法,还停留在技法层面,故是能品。刀法传达了笔意,但刀的趣味不出来,是妙品。

3章法:依顾有情,一气贯串

篆刻作品的好坏,就是看印面文字安排得是否得当。好的印章,一方印即是一个生命的图式,线条的造型犹如人的各部分组织自然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组织有缺陷的印章,看上去难免别扭不顺眼,总觉得不是多了点什么,就是少了点什么。好的印神采外溢,差的印死气沉沉,其差别就在章法。

布置文字要曲尽其变,跌宕起伏、奇诡生动是好的章法的外观。古玺印最有这方面的优点,繁简疏密、错综伸缩、大开大合,真是纵横飞动,极尽变动之能事。

作品的形式完美,体现一种内在的合目的性,因此好的篆刻作品的章法又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一方印即一个世界,不能拆开,不能把其中某一个部位独立出来。字与字之间,线条与线条之间,极为协调、极为和谐、顾盼、呼应、自足、融洽。徐上达《印法参同》中说:“凡在印内字,便要浑如一家人,共派同流,相亲相助,无方圆之不合,有行列之可观,神到处,但得其元而精已,即擅场者,不能自为主张,知此,而后可以语章法。”又说:“窃以为字之相集于一印,即如人之相聚于一堂,居左者须令顾右,居右者须令顾左,居中者须令左右相顾,至于居上者,亦须令俯下,居下者,亦须令仰上,是谓有情。得其情,则生气勃勃;失其情,则徒得委形而已。”

这表明,印章的章法,实际是全章之法,俯仰向背,各有一定之理而实无定也。必相依顾而有情,一气贯串而不悖,自然而然,始尽其美。对章法的形式把握,不是靠分析的,而是靠感觉的。不能用琐碎的方法作一枝一节的分解,而只能靠审美经验的直觉。

二、线条及其造型的格式塔质

线条的三要素的分析是对篆刻作品部件的分析,其中章法已经不大能作机械的分析。一方好的印章,线条及其造型要有暗示性,使人产生遐想,这便是有意昧的形式。现代完型心理学讲的格式塔,就是指一种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看到一段并不完整的线条,视觉就会自觉去“完形”。这样的补充、填缺,实际上已调动了欣赏者的审美参与积极性,从某种角度来说即是创造了新的“形”。评判一方印章好坏,就是看它是否具有这种潜在的“完形”特质,是否具备优秀的格式塔质。好的印章,线条造型便有这种魅力。

例如,来楚生印章中的线条,其粗细、方圆、断续意味十分丰富。他的“爱上层楼”一印,“上”的竖画呈弯钩形,且中间断裂,这种变形增加了线条的趣味。再看线条的组合,“爱”的末笔,与“上”的弯弧形成顾盼照应,这种挪让,使上下字之间抑让成趣,“爱上”之间留出大片疏阔的空间与线条密集的“层

楼”形成对照,上下边框,似开似合,十分耐人寻味。他的另一方印“梦寒”两个字的上部篆形极其相似,这本是篆刻之人忌讳的,但他利用印石的两处缺角,作并头呼应,并让上部边框中断裂开,由于这种的处理,印面线条组合产生了格式塔质,顿觉意趣横生。欣赏者在观赏品味这方印时,不再仅仅是把眼光放在文字的识读上,而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两个形状相似的字形上,从而作出种种联想,这正是形式产生的魅力。应该注意的是,故意制造断裂、残损并不能产生格式塔质,格式塔质是一种形的有机联系,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独立体。刻意做作,反而弄巧成拙。

三、意境的体认

印章的意境是篆刻家观察天地万象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以后,以自己感悟到的情思,化为印章里线条的组合与空间分割,从而传达出自我生命的独特形式。一方印,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但不能说作品的形式就是意境。欣赏的过程与创作过程极为相似,观赏者从印面的形式进入创作者的世界。即首先对观赏到的形式进行体验,在这个虚实相生、情理相融、形神兼备的形式世界的启发下,他会体会到错综的变化,体会到生龙活虎的生气,品赏到五彩绚烂的世界,这便是欣赏者创造的意境。

由于意境也是欣赏者创造的,故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是必要前提。但印章本身必须含有意境的信息。这是形式外观透露的消息。那么,什么样的印章形式最富有意境信息呢?上面提到的线条造型的格式塔质便是一条。但这个格式塔质在各人眼中的标准并不一致,故难以把握。可以知觉的形式中,下面几条可供参考。

1虚实相生之意境

印章的生命节奏通过一虚一实、一阴一阳的形式组合来体现。篆刻作品中,如太逼仄满实,气不流转,则难以有意境。故古人治印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与“计白当黑”的经验谈,实际上就是这种虚实相生出妙境的道理。

印章中的虚实处理,可以通过笔画的增损、字形的繁简处理、偏旁的移位来实现。但虚实处理的内涵,并不就是单指印面上空了一块,密了一块,而是说线条组合中,精简某一部分、压缩另一部分,使关键的部分突出来,从而产生更多的暗示作用,引起视觉的注意,让想像力飞起来。例如,“齐自石”的名印,“齐”字用了最简的篆法,上部是一横,然后的三个三角形和三垂竖组成,或者说以三个“丫”字托起了一横。这几根线条粗细不一,长短参差,由于简洁,疏可跑马,与左部相对密的“白石”形成对照。因此,很能调动人的想像力,体会到它的意境。这样的例子,在古玺印中真是比比皆是。

2和谐统一而生意境

印章本身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体,充满着暗示意味,犹如一家人。但这个一家人如何团拢一致呢?吴昌硕曾说:“一家人之中,有长有幼,有大有小,均应各有地位,方能彼此呼应,互相关照,才团得拢。”又说:“一方印章犹如一个人体,四肢躯干必须配置得当,全身血脉精气尤应贯通无阻,否则,变得畸形呆滞,甚至成了半身不遂的病人。”印面空间通过阴阳向背暗示一种生命的节奏,借助疏密大小,体珊隋思的流转律动。欣赏者在观赏中找到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接合,从而完成意境的构筑。例如黄牧甫的印“外人那得知”。黄自己说此印是拟瓦当文。瓦当文是指秦汉宫瓦、檐头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需随瓦形变化,其特点圆转、方折自如。黄牧甫此印呈圆形,文字安排随外沿旋转,向内团聚,这实际上已与瓦当有别。文字的线条很别致,弧线、曲线、棱角分明的短线相结合。因为章是圆形,文字的章法安排便有颠倒,从右向左,每字形如圆内的一把折扇。最显作者匠心的是中心的一个圆点,这一点真是神来之笔,把分散的字团成一个整体,仿佛是诗眼,一首诗顿时增辉。也就是说,每个字的势态,都有一个向心结构,都有一种态势上的暗示性,而这个点便是各字团聚的核心,于是整方印便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把中间这一点去掉,一下子便逊色不少。意境不是靠分析得出的,印面形式的高度凝炼、抽象、含蓄才能激发起观赏者的想象力,因此,高度和谐统一的印章是最富意境信息的。

猜你喜欢
刀法章法印章
以铜为纸 以刀代笔
质地
刀法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多一分不平凡
印章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武师授徒
用劲刻
土豆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