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辉
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学目标的“三维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方面,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目的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笔者认为,历史教师要实施历史新课程,保持历史课堂的魅力,使学生喜欢历史课,宜做到“三多”“三少”。
搜集的材料信息要多,灰心丧气的情绪要少
搜集的材料信息要多历史是一门再现过去的学科,就客观的历史事物来说,它离现实远,离学生的实际远。历史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收集资料,让“死板”“陈旧”的过去变得鲜活、有灵气,仿佛穿过时空隧道,真的回到了从前。如对于打制石器,它与天然的石块到底有什么不同,它简陋到了什么程度,给学生一张图片,就一目了然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祖先用这样的工具生存,是何其艰难。从远古人类的打制石器到今天的电子计算机、航天飞机,人类经历了多大的变化,从而认识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没有粗糙的打制石器,就不会有今天的电子计算机、航天飞机。
灰心丧气的情绪要少初中历史课在学校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教师再表现出灰心丧气的情绪,无疑是雪上加霜。笔者每次接手一个年级之前,都先把学习历史课的意义透彻地给学生分析出来,如:有利于升学,有利于开拓视野、开发智力,对语文学习有帮助,有利于加强品德修养,等等。让学生感觉到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又十分值得一学的科目,最重要的是用教师对这门课的饱满热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努力学好这门课。
教学组织形式要多,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要少
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以讲解为主,时间一长,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如果每节课都采用“提供一个话题——分组讨论——总结归纳”的方式,时间长了也会使学生感觉腻烦。这与日常生活中人们“看风景心理”是一样的,任何风景,只要时间一长就会变得单调、乏味,不管是黄土高原还是蓝天海滩。为教之计是要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和手法,使学生对历史课始终充满新鲜感。这是保持历史课长盛不衰生命力的法宝之一。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很多,如教师讲解、情景表演、分组讲历史故事、列图表、教师答疑、历史知识小竞赛、小讲课、历史文物制作、课堂撰写小论文、师生互动问难答疑、专题研究性学习、参观访问等。
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要少新的历史教材内容少而简单,学生自己都可以读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会觉得教师没水平,这门课没什么好学的。教师上课时,应将重点放在“为什么”这个层面的知识点上。如讲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部分内容时,对于战争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战争结果只在黑板上列了个提纲,让学生自己去找,找到后在书上划下来,告诉学生要记住就行了。而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讨论“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反倒输给了实力更弱的孙刘联军?”这才是课堂探讨的重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又大大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此外,在历史课堂上适当补充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有趣的历史知识,也是保持学生对历史课长久兴趣的法宝之一。
评价方法要多,盲目批评和表扬要少
评价方法要多处在校园中的莘莘学子在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获得别人的赞赏和认同。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善于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言行作出及时、中肯的评价,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水平和位置,找准努力的方向,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起责任。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课堂上的常规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学业成绩评价、才艺特长评价、奖励性评价(如奖励象征物、奖励某项活动的主持权利、奖励课堂上的优先发言权等)、惩戒性评价(如惩罚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完成一项调查工作或办一期手抄报,惩罚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做一回小老师,惩罚发言不积极的学生向教师提几个问题,惩罚学业考试成绩低下的学生编写几个章节的知识体系等)。每个学生每学期的期末成绩是从很多方面综合评价而得出的,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期末考试成绩等等,也就是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既重过程,又看结果;既看态度,又看能力,将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评价体系中。
盲目批评和表扬要少在日常教学中,为师者在表扬和批评学生时也要做到适度。过度的一味表扬会使学生沉溺于良好的自我感觉中,身心受到蒙蔽,从而迷失进步的方向。反过来,如果一味地批评,则要么使学生误以为自己样样都差,从而灰心丧气、沉沦颓废;要么会觉得被人歧视而产生逆反、阴暗心理,影响正常的学业。因此,教师用适度的表扬坚定学生的信心而又不使之自负自大,用适度的批评刺激学生怠惰的神经而又不使其自暴自弃,这是最好的育人之道。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