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在大力提倡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今天,作文教学,时时处处、点点滴滴无不存在传统训练方法。而《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已经实施,如何实施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呢?教师必须将“课改”意识渗透于作文教学。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从教学实践和教学探索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作文教学的理论更为有的放矢。
教学实践
更新观念,挑战传统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高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写—教师改”的传统模式,即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完成作文后,把作文本交给教师,教师则忙于批改,按一定的惯例,要到下次作文时,教师才把作文本发下去,而学生接着自己的作文本,一般也只是稍微浏览一下。因为马上又要写这次作文了,如此循环往复,作文本基本上就在教师办公桌上“做客”,学生基本上成了“写”的机器,教师则是“改”的机器。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促进高中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语文教师要首先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把写作的路子理顺。教师应该更新传统的作文教学思想,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材料,并把这些材料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去。
言为心声,文贵情真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情实感,引导学生“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注重修改、注重讲评作文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要在“改”字上做文章。要从教师批改逐步过渡到指导学生自改。教师的批改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如果对学生的作文批改得很精当,又能引导学生仔细钻研教师的批改,那就事半功倍,甚至使学生受益。修改作文的习惯,要从练习作文之日起就开始培养。为了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可以鼓励学生不打草稿,列个提纲,就直接往本子上写,写完以后就在本子上修改。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既注意看写得怎么样,又要看改得怎么样。在讲评的时候,既表扬和鼓励写得认真、写得好的学生,又表扬和鼓励改得认真、改得好的学生,使学生对“写”和“改”给予同样的重视。
教学探索
融入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泉源,已成为众人的共识,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个个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又无法去接触生活,体验生活。新课标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关心生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总目标,这无疑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也为语文教师消除了应试教育时代留下的一些顾虑。因此,笔者一方面倡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实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只有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美的所在,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写出蕴含丰富的文章。
阅读积累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师,能在文章中纵横捭阖,广征博引,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览、勤读。新课程要求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并加以量化,“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书读多了,胸中列书万卷,视野随之开阔。在写作时,就会构思,就会遣词造句,语言就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
合作交流合作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特别重视动笔之前的孕育准备阶段,提前公布作文题目及要求,让学生早作准备,积累写作材料。在作文课上,笔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前观察阅读感受尽情地述说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交流同伴,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地说,自由地说,生与师、生与生的交流;让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既有自己的主见,保留自己的个性,又不闭门造车,实现优势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遨游,从而激发创新潜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体验成功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其途径与方法主要有:1)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长处、进步,给予及时肯定;2)把好作文念给学生听或通过学校宣传栏张贴。
作文是学生充满个性张力与创新愉悦的心智劳动,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系统性相当强的工程。作文教学任重到远,她呼唤着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认真领悟课改的精髓,将其渗透于作文教学。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苍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