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2009-03-20 04:37李学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9期
关键词:发病症状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

李学春

摘要纹枯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详细总结了纹枯病病原菌特性、发生症状、发病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水稻的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发病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21.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175-01

近几年水稻纹枯病在沭阳县发病较重,目前已成为该县水稻稳产高产的严重障碍。

1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水稻纹枯病病原物的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为一种真菌性病害。菌丝白色,老熟时浅褐色,母枝与分枝成锐角分枝,分枝处缢缩,离分枝不远处有分隔。气生菌丝集结、形成菌核时,细胞中间膨大,两隔膜间距离缩短,分隔处明显缢缩,使菌丝细胞呈藕节状。病菌发育温度为10~36℃,适温为28~32℃。菌核萌发需96%以上的相对湿度,低于85%则受抑制。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可促进菌核形成。

2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稻穗和茎秆。叶鞘发病一般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逐渐扩大呈椭圆形并可连成云纹状大斑。干燥时,病斑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至灰绿色,后变灰白色;潮湿时呈水渍状,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绿,扩展迅速。病鞘常因组织受破坏而使叶片枯黄。叶片发病与叶鞘相似,病重的叶片因病部扩展快,呈污绿色水渍状,最后枯死。剑叶的叶鞘受侵染,轻者使剑叶提早枯黄,重者可导致植株不能正常抽穗。植株抽穗后,如穗茎受侵染,则病斑呈灰绿色,并造成谷粒不实和瘪谷增加。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大小似萝卜籽,或不规则形,菌核深褐色,易脱落。发病中后期有时可见病组织表面有1层灰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有性子实层,当气候干燥或其他环境不适时易消失。

3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或田边杂草等其他寄主上越冬。水稻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入田中,成为翌年或夏季的主要初侵染源。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时生出菌丝危害叶鞘组织,逐渐形成病斑,并长出气生菌丝侵染邻近植株。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田间越冬菌核残留量越多,发病越重;一般老稻区发病较重,新稻区发病轻;水稻纹枯病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抑制了病情。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0%时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时病害发展迅速。气温降至20℃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时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另外,插秧密度大、过迟或过量单一施用氮肥及缺少磷、钾、锌肥,都会降低水稻抗病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4防治措施

4.1抓好肥水管理

按照水稻各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以“前浅、中晒、后湿润”为原则,避免长期深灌或晒田过度,做到“浅水分蘖,够苗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浅水养胎,湿润保穗,不过早断水,防止早衰”。施肥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灵活追肥”为原则,促进稻株健壮生长,控制纹枯病的危害程度。氮、磷、钾等肥料应合理搭配,有条件的地方,以农家肥为主,化学氮肥应早施,切忌水稻生长的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使禾苗前期攻得起;中期控得住、禾根深扎、叶直骨硬、叶色褪淡不过黄;后期不贪青,收获时青枝腊秆。

4.2清洁田园,减少菌源

在灌水耙田后、插秧前,用布网等工具打捞浮渣,可减少菌源,有效地减少前期发病率。实行秋翻,把撒落在地表的菌核深埋在土中。铲除杂草,消灭野生寄主,减少菌源。

4.3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

采用“窄株距宽行距”或宽窄行种植。通常采用的宽行窄株的株行距为10.0cm×(26.4~33.3)cm、13.3cm×(26.4~33.3)cm。否则到分蘖期时,一般气温较高,分蘖速度也快,如基本苗过多,容易造成群体过于繁茂,相互遮荫,导致纹枯病加重发生。实践证明,稻鸭共育可明显减轻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

4.4适时防治,合理选用药剂

第1次用药,粳稻掌握在病穴率20%时防治,籼稻掌握在30%时防治,以后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决定用药的时间。目前一些高感病品种抽穗后病害仍能发展,引起剑叶和穗轴发病,后期仍需注意防治。分蘖期至孕穗期达到防治指标时即要用药防治,气候及苗情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时,要连续喷药2~3次。用5%井冈霉素水剂3 000~5 250mL/hm2,或12.5%禾果利450g/hm2,或12.5%井·蜡芽4 500mL/hm2对水750kg常规喷雾或对水6 000kg泼浇。

5参考文献

[1] 裴吉兵.水稻纹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16,119.

[2] 刘赵康,陈方景,吴林松,等.三唑井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S2):156-157.

[3] 石鸿文,丁文侠.水稻纹枯病的配套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5):23.

[4] 张立波,冯元霞.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6):40.

猜你喜欢
发病症状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
辣椒的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助剂“激健”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