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孙明 杜一新
摘要介绍了香菇棚外围田埂小豆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菇棚搭建、修筑田埂、适时播种、定苗补缺、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茎蔓处理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小豆;香菇棚外围田埂;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32-01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香菇栽培发源地之一,常年袋菇生产达5 500~6 000万袋。当地的袋菇生产均采用室外荫棚发菌栽培,按照袋菇荫棚栽培技术要求,菇棚的外围四周都要修筑小田埂,在田埂外侧开设排水沟,以防外水流入菇棚之内。因此,菇棚的四周外围都留有约1m的空地,菇棚的有效土地利用率一般只有85%~90%。于是,当地菇农尝试了在菇棚外围田埂上种植小豆的做法,充分利用菇棚四周外围的耕地,并借以利用小豆茎叶蔓生的习性,将小豆茎蔓引上菇棚,发挥其对菇棚的遮荫作用,减少搭建菇棚的费用支出。现将香菇棚外围田埂小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品种选择
菇棚田埂小豆栽培有其特殊的目的和意义,根据目标要求,在品种选择上应以选用无限结荚、蔓生型中晚熟品种为宜。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选择具有本品种固有特性、籽粒饱满、完熟的种子,选种后应将种子翻晒2~3d,以利提高出苗率和发芽势,便于一次性全苗齐苗。
2菇棚搭建
景宁县袋菇荫棚栽培,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进入进棚发菌盛期,7月下旬结束。栽种小豆的菇棚,应在菌棒进棚前35~40d搭建完好,菇棚搭好后4~5d,在棚外田埂上播种小豆,使菌棒进棚时,给小豆30~35d的生长期,发挥其对菇棚的遮荫作用。
3修筑田埂
由于菇棚搭建的成本费用较高,大多会连续多年利用,而小豆是忌连作作物,为了避免连作的不利影响,每年在小豆收获后,菇棚腾空时段,应尽可能地对菇棚地面进行一段时间灌水。期间将田埂上的杂草铲入田中,并同时削去原有田埂1/2~2/3的陈土,重新修筑田埂。这样不仅可以清除田埂杂草,避免陈土连作的不利影响,还可防止田埂漏水,更好地起到堵围外水的作用。
4适时播种
播种期应按排在菌棒进棚前的30~35d为宜。根据当地菌棒进棚时段,一般应掌握在4月下旬开始首批播种,具体的可按菌棒进棚时间灵活掌握,宜早不宜迟,以发挥菌棒进棚后的遮荫作用。播种时,如田埂上长有杂草应于播种前1~2d将其铲除,播种时用硬腰(铁制翻地农具)装木柄的一端在田埂偏向外侧处每隔30~35cm敲打出一个长约13cm、宽7cm、深6cm的洞穴,在洞穴的一端施入用100kg栏粪拌合钙镁磷或过磷肥酸钙10kg、硼砂0.25kg的腐熟精细栏粪肥,用土隔开后,将每穴4~5粒种子播于洞穴的另一端,而后用拌以15%~20%草木灰肥土进行点穴盖种。
5定苗补缺
在菇棚田埂上种植小豆,空间距离较大,一般无需进行间苗,当苗长至2叶1心时进行1次定苗,每穴留2株苗即可。如发现缺苗,应用间出的壮苗补上,补苗后随即用对水成5%的腐熟人粪尿点穴浇施定根水,以便促其成活。
6除草施肥
菇棚田埂小豆一般除草施肥2次即可,第1次在分枝始期进行,将田埂上的杂草铲除后,在小豆根基近每1m2田埂上条施掺合15%草木灰的精细栏粪肥3~4kg或三元复合肥(N∶P∶K为11∶6∶8)500~600g,然后从田埂外侧水沟中取土覆盖肥料;第2次于初花期进行,铲除田埂杂草后,在每1m2田埂上施以精细栏粪肥5~6kg或上述三元复合肥600~800g,从其外侧小沟中取土覆盖肥料、培土于田埂之上。
7病虫害防治
由于换用新土,落实轮作措施,小豆病虫害的发生危害通常并不严重,但偶尔也受锈病、白粉病、叶斑病、根腐病、病毒病、蚜虫、红蜘蛛、豆荚螟、蓟马的危害。应根据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做好发病初期与害虫低龄期防治。防治锈病,可选用粉锈宁、敌锈钠;防治白粉病,可选用退菌特、灭菌丹;防治叶斑病,可选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喷雾;防治根腐病,可选用代森铵、甲基托布津进行地面浇施。防治蚜虫、蓟马可选用一遍净、蚜虱净、乐果;防治红蜘蛛可选用扫螨净、克螨特;防治豆荚螟可选用锐劲特、阿维菌素类。值得注意的是,在防治小豆病虫害时,应注意香菇菌棒的安全,在喷施农药前,应将菌棒用塑料薄膜盖住,待农药被小豆植株吸收无水滴后,即行将塑料薄膜揭开,以免伤及香菇生产。
8适时收获
作为菇棚外围田埂栽培的小豆品种,均为蔓生性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其花期长,荚果成熟不一致,过早、过迟采收荚果均对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有条件的应尽可能实行分批采收。如无可能可掌握在田间有2/3荚果转色变黄时做一次性收获。
9茎蔓处理
小豆属于短日照作物,在当地即便是提早播种,一般都要在10月中下旬方可收获,此时正值袋菇栽培菇棚开始需要适而透光时节,到了10月底小豆收获后,可将小豆茎蔓离地面处割断,经过日晒,叶片萎缩而减少遮荫,增进菇棚内的透光。以后随着冬季的到来,菇棚内透光度的要求提高,可将小豆茎蔓从菇棚上分批间或扯拉下地。
10参考文献
[1] 郑云成,项丽芳,赵瑞文,等.平原地区香菇菌棒高温“烂棒”原因及防治对策[J].丽水农业科技,2004,122(4):39-40.
[2] 浙江农业大学作物栽培教研室.作物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 司晓军.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09(3):14.
[4] 史文霞,史文慧.红小豆综合栽培技术初探[J].北方园艺,2008(7):82-83.
[5] 苏安红.红小豆栽培技术[J].榆林科技,200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