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秋英 于志萍
摘要: 饲喂青贮玉米能大幅度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且能有效改善牛奶品质,但青贮玉米的种植仍存在技术陈旧、管理粗放、投入不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青贮玉米栽培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青贮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对策;黑龙江富裕
中图分类号: S5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088-01
富裕县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优质奶源发展基地,畜牧业发展水平居黑龙江省先进行列,已成为富裕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该县奶牛存栏已达28万头。饲喂青贮玉米能大幅度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且能有效改善牛奶品质。富裕县已经种植青贮玉米多年,种植面积达到1.2万公顷,但仍存在种植技术陈旧、管理粗放、投入不足等问题,致使单产在30t/hm2左右。
1目前富裕县青贮生产存在的问题
1.1地力不足
农民认为青贮玉米是饲草而非粮食作物,一般选择最瘠薄的土地或林荫地种植,地力不足使植株长势弱,产量低。
1.2品种陈旧
目前富裕县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主要有白鹤、英国红、中原单32。白鹤、英国红种植的年限较长,品种退化,混杂严重,植株高矮不一,影响了产量。中原单32植株高大、生物产量高、抗病、抗倒伏能力强,但植株中木质素含量大,适口性差,影响摄入量、消化率、转化率。
1.3密度过大
青贮种植采用垄上密植,保苗15万株/hm2,严重影响植株的通风透光,植株间争肥争水,秸秆细而无果穗,生育进程延后,大斑病、黑穗病发病严重,倒伏严重,持绿率下降。
1.4投入不足
青贮玉米因其生物性状及用途,要求有充足的肥水,才能发挥其高产特性,但富裕县很多农民种植青贮在化肥投入上严重不足,造成缺肥、脱肥,产量降低。
1.5播期偏晚
据调查,富裕县青贮播期一般在大田玉米播完后进行,即5月中下旬播种,而该县青贮收贮适期在9月中旬,由于生育期的人为缩短,致使青贮玉米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积温,到收获时果穗没有完全长成,没有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生物产量低,养分含量不足(果穗的养分含量要远远大于青棵)。
2青贮玉米栽培应采取的对策
2.1优选良茬,精细整地
青贮玉米对茬口要求不严,但应选择有深松基础的玉米、大豆、高粱、马铃薯等茬口,并适时合理调配茬口,提前秋翻、秋耙、秋起垄、镇压,达到播种状态,防止春季整地失墒,或春整地则要混雪耙耢,顶浆起垄,镇压结合,达播种状态。
2.2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品种是获得青贮高产的内在因素,种植青贮一方面要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另一方面又要获得较丰富的营养含量,主要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氨基酸、纤维素等。因此,要求青贮品种高产性能好,抗病、抗倒伏能力强,营养丰富。根据富裕县实际,品种选用生育期适宜、植株高大、适宜密植、收贮时生育期达乳熟期至腊熟期的中晚熟品种。近几年,笔者引进多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筛选,经过2年的试验表明,高油115、龙辐208、黑饲一号、龙青202、东青002这5个品种不论在产量上和品质上均优于富裕县常用的品种中原单32,应加快引进推广,逐步取代中原单32。
2.3适时播种,搞好处理
播种适期的确定是获得青贮高产和发育进程的关键措施之一。播期过早,营养生长时间较短,青贮长势不旺,发育提前,贮藏效果不好;播期过晚,造成青贮含糖量低、水分大、生物产量低,影响贮藏质量。根据富裕县实际,当地温稳定通过8℃即为最佳播期,应选在气温回升的冷尾暖头,即适播期为5月初至上旬,催芽播种的还可提前3~5d,播前5d晒种,提高发芽率及芽势。播后及时镇压,干旱时一定要座滤水。出苗后如遇干旱应进行喷灌补水。
2.4合理密植,保证质量
青贮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栽植密度应适当增加,以提高其生物产量,但密度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单株长势弱,产量低,发育进程延后,收贮时果穗基本没有形成,而且密度大,大斑病、黑穗病加剧,倒伏严重,反之则群体产量低。试验表明,富裕县青贮最佳株距为18~22cm,保苗7.50~8.25万株/hm2,宜采用机械精量点播或机械开沟人工滤水点籽的方式(播种量45kg/hm2左右)。播种密度还应依据土壤养分状况因地制宜,一般肥沃土壤密度应相应降低,瘠薄地应增加密度,以保证最佳产量。
2.5科学配比,合理投入
富裕县多年种植青贮玉米一般肥料投入不足,引起长势弱、脱肥、产量降低。因此,肥料投入一定要与普通玉米同等对待,应坚持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原则。整地时,施优质农家肥30m3/hm2;播种时,施优质玉米专用肥375~450kg/hm2,肥料配比以氮∶磷∶钾为3∶3∶2为宜,缺锌地块施锌肥30kg/hm2;拔节前追尿素120~150kg/hm2。
2.6养分增值,混种豆类
青贮玉米主要为奶牛提供丰富的糖类、纤维、水分、维生素、无机化合物及一定的脂肪和蛋白质,而大量的蛋白质主要靠饲喂豆饼来补充。为此,通过研究,筛选出一条通过青贮混种秣食豆来补充蛋白质的措施。秣食豆是一种优质豆科牧草,通过与青贮混种,可达到增加蛋白质的目的。播种时青贮玉米播种量及栽植密度不变,混播秣食豆45kg/hm2,使青贮玉米植株间有1穴(3~5株)秣食豆植株即可,收贮时与青贮玉米一起粉碎贮藏。同时,秣食豆属豆科,根瘤可固氮,供青贮吸收利用,有效缓解青贮后期脱肥现象。
2.7精耕细管,确保丰收
及时间苗、定苗,做到苗全、苗齐;及时铲趟,做到2铲2趟;出苗后查苗,发现缺苗要立即补种,后期造成缺苗要就地移苗补栽,力求全苗。及时防治苗期虫害及突发性虫害。防病、虫、草一定要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应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8适时收获,减少损失
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贮期为籽实乳熟期至蜡熟初期,在富裕县收贮的最佳时期为9月上旬,过早植株幼嫩,含水过多,青贮料酸度高,口味不良;过晚质地粗老,纤维素多,可消化总养分减少,且玉米不抗寒,植株遇零下低温即受霜害,造成养分损耗。因此,应在最佳收贮期内及时收贮。
3参考文献
[1] 徐长海.呼伦贝尔地区糯玉米研究及开发前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69-70.
[2] 周双杰,刘淑萍.精量播种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52.
[3] 罗国海,余光清.浅谈绥江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云南农业,2009(1):29-30.
[4] 史桂兰.简述玉米生产适用机具与操作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