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红 赵燕华 刘 军
摘要:介绍了抗虫棉K7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科学选地、播前准备、播种、合理密植、苗期管理、水肥管理、科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K7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抗虫棉K7;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055-01
K7在阿拉尔市幸福城农场十二连种植面积200余公顷,沟灌棉田平均籽棉单产超过5 700kg/hm2,滴灌棉田平均籽棉单产达6 750kg/hm2以上,个别棉田甚至出现单产籽棉达7 500kg/hm2。现将抗虫棉K7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科学选地
抗虫棉K7的抗病性在前期与中35相似,中后期特别是后期较中35强,由于其不是专性抗病品种,所以在黄、枯萎病重病地的种植风险较大,因此在棉田选择上应尽量选择无病害或轻度病害发生的条田。
2播前准备
对于待播棉种,应播前粒选,剔除虫籽、瘪籽和破损籽。播前晒种2~3d,提高种子发芽势,以达到齐苗、壮苗和全苗的目的。
3适期早播
播种时期应以地温稳定在12℃为标准,一般播种时期在4月上旬,可提早整地,适时早播,促早发、防早衰,充分利用有利的光、热等自然条件,使其最大限度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从而提高品质。
4合理密植
据2009年对K7大田种植和果园套种情况来看,K7对密度要求不是很严格,稀、密种植均可获得高产,大田种植密度保持在理论株数26.4万株/hm2左右,收获株数在21.9~23.1万株/hm2最为适宜。
5苗期管理
苗期要结合定苗,拔除弱苗、小苗,对覆有地膜的棉田要及时放苗,同时对烂种、不出苗的及时补种,以保证基本苗数,为丰产高产打好基础。对棉田杂草要引起重视,及时铲除,防止水肥无谓的消耗,保证棉苗水肥的正常供应。
6水肥管理
基肥要重施,肥料配比可参照尿素∶二铵∶硫酸钾为25∶20∶10进行,部分肥力较弱的条田可适量增加肥量;在苗期,要重视叶面肥的合理使用,滴水期间要随水滴施,逐次加大滴肥量,以满足棉花在各生育期的需肥要求。在施肥过程中要注重施肥方法、质量和均匀度,棉花不同生长阶段需肥不同,其施肥方法和肥料的选择也应据棉花的长势而有所不同。在6月上旬滴第1水时,可视棉田土质情况的差异而随水滴肥,一般砂质土壤保肥性差,在第1水时就可以随水滴施尿素45~75kg/hm2,肥力较好的棉田在第1水时视具体情况可不滴肥,以后每次滴水时均随水滴施肥料90~120 kg/hm2,打顶后要及时随水滴施肥料150kg/hm2,可选择滴灌专用肥或尿素105kg/hm2加磷酸二氢钾45kg/hm2,同时要保证足够的滴水水量,以防止烧苗;后期肥料和水量的投入要依据土壤特性和天气状况而定,到8月中下旬可酌情延长滴水周期,防止棉花贪青晚熟,最晚在9月上旬停水,为保证实现高产目标,整个滴灌期间的肥料量不少于600kg/hm2。在花铃期如遇高温天气,棉田蒸发量较大,应加大滴水水量,缩短滴水周期。
7科学调控
抗虫棉K7对缩节胺较为敏感,应以水控和肥控为主。进入6月,可结合揭膜等措施对长势偏旺的棉田进行适当调控,在前期,缩节胺的用量应根据棉苗长势长相灵活掌握,以轻调少调为原则。据2009年阿拉尔市幸福城农场十二连K7种植经验来看,高密度种植时,株高控制在75~90cm最合适。
8病虫害综合防治
(1)由于K7对棉铃虫表现高抗性,2009年棉铃虫对K7棉花的危害极低,据田间棉铃虫的调查来看,该场K7品种棉花的棉铃虫平均蛀铃率小于0.1%,基本不需防治,可减少棉田的用药量,保护天敌,节约成本。
(2)从蚜虫虫情动态来看,2009年前期棉蚜发生量大,持续期长,对棉花的危害较重。因此,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应认真做好室内及温室大棚的灭蚜工作,砍除棉田外杂草,在棉蚜迁飞至棉田前有效降低其虫口基数。可于5月上旬至7月上旬狠抓对中心蚜株的点片防治,做到“查、插、抹、拔、喷”,对危害较重的点片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同时注意药剂的选择和用量,尽量选用对天敌较为安全的选择性较高的药剂,慎用广谱性杀虫药剂,比较好的药剂有莫比郎、蚜虱净等,各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止棉蚜产生抗药性;8月中下旬要防止秋蚜的反弹。
(3)棉叶螨在棉田的危害有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第2个高峰期在8月中下旬,高峰期的发生与温度和湿度有密切关系,高温干燥有利于棉叶螨的危害和蔓延,因此应该加强对棉田的调查,查找中心螨株,及时喷施杀螨药剂,防止危害加重和蔓延。棉叶螨的防治重在 “大水量小剂量”,即药剂使用量要小,喷雾时水量要大,对受害棉株要喷透喷足喷全,喷雾时在药液中加入尿素750~1 500g/hm2,有助于恢复棉株受害部位器官的功能,改善叶片的色泽。
由于K7不是抗病品种,在苗期结合叶面肥的喷施应进行2~3次病害防治,以降低病害的发生机率,在重病棉田、早发病区尽量不要种植,以规避风险,达到高产、超高产的目标。
9 参考文献
[1] 许恺,闫明学,梁璐懿.抗虫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219-221.
[2] 杨磊,孙平秀.抗虫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江西棉花,1999,21(4):39-40.
[3] 陈翻身.沿江地区杂交抗虫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52-53.
[4] 郝玉体,王书平,沈效红,等.抗虫棉高产关键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08,26(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