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2009-03-19 01:59郑江淮王维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标引经济学次数

郑江淮 王维明 胡 笛

摘要:文章是对2005-2006年间CSSCI所收录的经济学论文标引的关键词的分析成果。通过对两年中论文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总结了该学科研究热点,通过对相关经济学专业领域中关键词的分布变化情况,分析了本学科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关键词:经济学;关键词分析;研究热点与趋势;CSSCI

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09)01-0064-05

一、引言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为了自身发展而作出行为选择及其结果分配的社会科学。经济学的发展已经从原有的研究国民财富形成、增长和分配领域逐渐扩大到研究人类社会交往、法律和政治选择。这种变化的原因与其说是人们对国民财富形成、增长和分配的研究逐步深入,不如说是经济学在经过近300年发展形成的研究方法向其他社会科学的渗透。

相对于西方国家经济学发展历史来说,中国的经济学发展,尤其是近五十年来的经济学发展充分显示出后发优势的特征,迅速吸收、消化,目前正面临着再创新的机遇。所谓后发优势,是指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迫切需要引进、借鉴和吸收国外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发展中特殊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又在不断地对现有上述经济学理论提出挑战,为经济学理论创新提供了机遇。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说:谁能正确解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学家的挑战,更是中国经济学家的幸运。林毅夫在庆祝《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经济学研究要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对于赶超世界一流水平至关重要。显然,对当今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经济学研究热点分析

2005-2006年间,CSSCI经济学论文所标引的关键词约10万余条,几乎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被标引最多的关键词“经济增长”高达796次,被标引100次以上的关键词有71个,被标引20次以上的关键词多达818个。这些数据为考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2005-2006年经济学论文标引20次以上的关键词818个,表1列出了其中排列在前的101条。

从关键词标引最多的前10名来看,表2显示了在2000-2004年间标引最多的前10名关键词到2005-2006年标引最多的前10名关键词变化情况:(1)2000年-2004年间前10名有4个仍在2005-2006年前10名,分别是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产业结构,说明2000年之后,经济增长始终是热门话题,与之相应的可持续发展、银行、产业结构、产业集群、货币政策、和谐社会也比较热门;(2)WTO经济全球化渐渐变得不再热门,西部大开发也被更为全面的区域经济取而代之。

以上两点都说明了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有所改变,这与中国的现实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近10年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趋势。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关切注视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模式,以及前景和特别因素。经济学学者和专家更是首当其冲,对经济增长以及各种具体的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三、经济学研究趋势分析

进一步考察这818个关键词在相关经济学专业领域中的分布情况,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经济学各专业门类的研究现状和相互之间的差异,反映出2005-2006年中国经济学热点及其未来变化的趋势。为了便于分析,对这些关键词中合计被引70次以上的关键词(共142个)进行分类,大致分成19个类别,如表3所示。

根据每个专业领域的关键词所占比重,大致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经济发展与增长、金融和国际经济,关键词被标引次数占总数之比在10%以上,分别是14.31%、13%和10%,各自的关键词标引论文总数分别为2908篇、2597篇和2103篇。

在经济发展与增长领域,主要是因为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显著,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这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政府的政策倾向有着必然联系。其中,经济增长的标引次数排在所有关键词的首位。

在金融领域中,关于银行业的关键词标引篇数累计高达826篇,其次是关于证券市场的关键词是641篇。这意味着证券市场和银行业中的相关问题仍然是2005-2006年间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学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且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业的监管、信息披露、不良贷款与金融风险等问题。

在国际经济领域中,有三个研究热点:首先,排在第一位的变成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研究,相关关键词合计有580篇次;排在后面的依次是与外商直接投资有关的研究479篇次,与人民币汇率有关的研究473篇次。可见与2004年之前比较,2004年之前排在首位的关于WTO的研究已经跌出前三,这与时效性有关,取而代之的是国际经济中更具体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这与这两年来中国持续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关。而之前的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研究和与外商直接投资有关的研究仍然排在前两位,可见,外商直接投资仍然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问题,这也是国外跨国公司生产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布局的趋势的反映。相比较来说,国际贸易问题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反映了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要地位。

第二板块是以国内各层次经济发展问题为主的关键词,被标引次数所占比重在9%~6%之间,按照大小依次是经济学原理、产业经济、宏观经济和农村经济。

与2004年相比较,这几年经济学界越来越重视对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的研究,但是从关键词来看,缺少创新性研究,都是在西方学者研究的领域里进行探索和深层次研究。而与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经济和宏观经济仍然占了6.5%左右的比例,可见除了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仍然是学界重视的。而“农村经济”的重视与这些年来国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有着密切关系。

在产业经济研究领域中,结合2000-2004年的数据来看,占该领域关键词比重较高的行业主要是与新经济、信息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网络与电子商务、旅游相关的产业,但是这些产业的关键词都表现出负增长,新经济的关键词降低幅度最高(-31%),降低幅度最小的是旅游业(-1.4%),旅游业和信息化与商新技术产业的关键词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而新经济和网络与电子商务则一直呈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了中国经济学对产业研究既追踪国外热点,如网络和电子商务,也有国内热点问题,如新经济、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产业。降低幅度较小的旅游业和信息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则逐渐成为常规性研究领域。在产业领域关键词比重较低的是制造业、第三产业和产业政策。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

关键词虽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但是总体上呈上升态势,而产业政策关键词一直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这进一步说明了制造业、第三产业和产业政策正逐步凸显出其本身就是常规性问题的特征。

在农村经济领域中,2000-2006年相关关键词标引次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却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按照关键词类型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一类涉及到农民收入的关键词被标引次数先升后降的幅度非常突出;另一类是关于农业经济和结构调整的关键词,总体上先升后降的特征不显著。其中关于农业产业化、中国农业、农业经济被标引次数一直持续递减,三农问题被标引次数则从1次猛增到2004年的148次又增到2006年的229次。这些变化反映了农业经济研究热点变化迅速。而且紧密地围绕当时政府对农村经济的工作重心展开研究。这是由农村经济本身就是应用性为主的特征决定的。

第三板块是标引次数占总数比重在2%~5%范围内,从大到小,依次是关于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财务会计、企业发展与企业制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体制改革、工商管理、制度创新、经济结构与调整、统计和计量方法的关键词。与2004年的情况相比,第三板块的关键词种类明显增多,可见学界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平均化,在各个方面的研究分布都比较平均。而关键词的标引次数占总数比重的大小次序有所变化,其他基本没有变化。可见,中国经济学界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始终保持以前的研究方式,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不断深化,并没有多少创新领域。

第四个板块涉及到比较经济学、收入分配领域,这些领域关键词被标引次数所占比重在2%以下。但是相应的研究特征值得关注。首先,关于收入分配,标引次数为142次并且年均增长率是21%,相关问题都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凸现的新问题,自然会吸引经济学家们的注意。

在比较经济学方面,总观2000-2006年的情况来看,也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以西方国家名称为关键词的,每个国家的关键词被标引次数均呈现先升后降的特征,这与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有关。在2000-2002年间欧盟的关键词标引次数上升最快,年均35%,依次是日本(20%)、美国(12%)和俄罗斯(12%)。从2002年到2004年,标引次数下降最快的是美国的关键词,年均增长率-51%,其次是欧盟(-48%)、日本(-31%)和俄罗斯(-10%)。而到了2005-2006年,以西方国家名称为关键词的被引更是再度下降,美国从之前的556次下降到2006年的49次,日本也从420次下降到54次,俄罗斯从308次下降到48次,欧盟更是下降到没有。但是从关键词被标引平均次数来看,美国的关键词最多,依次是日本、俄罗斯和欧盟。这些数据总体上反映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较大,而且也被中国经济学者研究得较普遍。在加入WTO之后,欧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步上升。俄罗斯受到中国经济研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中国非常注意俄罗斯经济转型的经验和教训。另一类是关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关键词,但是被标引次数总体上都表现出持续下降的特征,从最高的363次下降到21次,这意味着在进行国别经济研究和经济比较研究时,中国经济仍然是关注的主体,但是这种国别间比较方式的受重视程度在递减。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学研究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增加吸收、消化国外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的特征,尤其是欧美现代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这改变不了经济学在中国主要发挥着的“经邦济世”功能。今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大概有以下三个趋势:一是与国际主流接轨。随着各院校大批海归的引进和与国外学术交流的增多,博弈论、拍卖理论、机制设计理论等在国外大学已经比较普及而国内尚较少涉及的研究领域会逐渐在国内兴起;二是继续巩固已获得的成果,公司金融、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新增长理论等已经在国内受到广泛重视的研究将会继续深化,这些领域都密切联系到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可以预期,这些子学科的研究与应用仍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主题;三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极,各种新的经济现象有待经济理论家们进行解释,因此,本土化的经济学将是中国经济学家走向世界舞台的一条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彭建国)

猜你喜欢
标引经济学次数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档案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的比较分析
本刊对来稿中关键词标引的要求
本刊对来稿中关键词标引的要求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
本刊对来稿中关键词标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