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军
摘要: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相信和依靠人民,保证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真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胜利前进,不断谱写出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1—0030—04
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30年,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相信和依靠人民,保证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真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分析和阐述这一问题,对加深我们对改革开放30年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搞什么样性质的改革,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性质,从一开始,我们党就坚定不移地申明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他说:“我们的作法是,好的传统必须保留,但要根据新的情况来确定新的政策。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提出要研究“体制问题”。1980年初,他进一步指出:“需要制订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需要制订长远规划。”这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革提出了目标和方法,明确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基本制度下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区别开来。这表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我们党就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还指出:“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但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我们的改革,我们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强调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宣示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坚强决心。
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全体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政治上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文化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和开放是手段,目标是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每一既定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政治和其他方面的关系又是经济利益关系的体现。改革开放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社会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决定了利益关系调整和变化必然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尽管在利益关系调整中,一部分人暂时的具体的利益有一些损失,但在全局和长远上有助于建构一个更加合理、为广大人民群众广泛认同的利益实现、发展和维护机制,这种机制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二、相信和依靠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热情,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的力量的源泉和胜利之本。是否相信和依靠人民,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成败兴衰,也决定着改革开放的利益取向。相信和依靠人民,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制定出正确的政策策略;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人民的意愿,真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信和依靠人民,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热情,带领人民投身改革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改革开放30年,我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一致性,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农民的创造。改革开放之初,安徽、四川两省一些地方的农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尝试,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党中央尊重群众意愿,总结两省农民的做法,在全国实行了农村经济体制和经营方式的改革。8亿农民获得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加上基本取消农产品的统购派购,放开大部分农产品价格,使农业生产摆脱长期停滞的困境,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它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经济特区的创建是从东南沿海一些邻近香港、澳门的地区起步的,当地群众有和港澳加强联系的愿望并有一些大胆的探索。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省提出了办经济特区的想法,得到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开始的时候广东提出搞特区,我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在试行、总结的基础上,党中央作出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决定。特
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对全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对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
实行改革开放,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改革开放越深化,遇到的问题和阻力越大,出现的矛盾也越尖锐越突出。广大人民群众身处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既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是改革开放的承受者。为此,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一切相信和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深入改革和建设第一线,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善于运用群众创造的经验来引导群众前进。”胡锦涛同志指出:“改革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党的群众工作越是要加强。”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着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本领,善于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奋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改革,是因为改革开放同实现和发展他们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人民利益不是上天或者哪个杰出人物“恩赐”来的,需要人民群众用自己的自觉奋斗去争取,人民群众也最清楚通过什么方式去取得自己的利益。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保证改革开放的胜利推进和人民利益的充分实现。
三、制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利益要求的政策措施,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他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得失的一个重要标准。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整个社会生产和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使全体人民得到并且日益增加看得见的利益,始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开放30年,我们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制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利益要求的政策措施,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实惠,保证改革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第一,先富带动共富的发展战略。这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先富带动共富的发展战略。他指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并说:“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之后,他对这一政策作了多次阐述。他还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最终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而“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还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来以后,自愿拿出钱来办教育、修路。”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搞改革开放,不是少数人富裕,大多数人贫穷。“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先富带动共富战略,既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又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改革为人民谋利益的目标要求,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短短十几年,我国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大为改观。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伴随着迅速走向富裕的脚步,贫富分化的矛盾开始凸显,而且有愈益加剧的趋势。我们党适时采取措施,实施扶贫攻坚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强调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取消农业税,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促进农民和低收入群体增收,扎实开展工作,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的宏伟发展战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发展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表述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从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这个战略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在“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中,都明确规划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目标。到上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六大对“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目标作出更加具体的部署,提出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同样对人民利益作出强调,把“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确定为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党的十七大上对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要求,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继续对人民利益目标作出具体规划,特别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要“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又一重大战略。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直接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针对我国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很多的实际,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把社会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增加财政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贯彻落实好这些部署,做好各方面相关工作,就能不断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人民群众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此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制;一手抓开放搞活,一手抓惩治腐败。坚持“两手抓”既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证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的要求,也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幸福安宁的需要。
总之,改革开放30年,我国在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长的基础上,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和政治地位得到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以人为本”成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和国家理念。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30年来,我们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贯穿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责任编辑: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