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与华北军政大学的创建

2009-03-19 05:39张治宇
文史春秋 2009年1期
关键词:叶剑英军官华北

张治宇

1948年4月,随着全国规模战略反攻的到来,需要为华北各战场乃至全国培养大批高中级指挥人才。党中央决定成立华北军政大学,毛泽东主席亲自选定总参谋长叶剑英担任校长兼政委。军委要求该校要尽快培养出500名团级干部,1000名营级干部,2000名炮兵、工兵、摩托、参谋和政工干部,还要培训一批旅级以上的高级干部,共招收学员4000名至5000名。怎样把这所大学迅速办起来,使它真正成为造就干部的摇篮?叶剑英为此呕心沥血,立即投入到紧张地工作中。

调整机构整顿思想

5月1日,华北军大在石家庄南新城正式诞生。这所大学,是由原晋冀鲁豫的军政大学、陆军中学、青年教导团和晋察冀的军政干校、步兵学校等5个单位合并而成。该校成立前,毛泽东主席亲自找到叶剑英,提出了具体的办学方针和要求。

5月23日,叶剑英到校任职。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抓机构调整和干部配备,依靠组织力量进行建校工作。学校下设政治、教育、校务3个部和校长办公室;大部下面设二级部及处或科,校领导和三大机关直接领导各学员大队。行政机构建立之后,学校自上而下成立了党组织。以叶剑英校长、一副校长肖克、副政委朱良才和教育部长谭家述、办公室主任薛子正、政治部副主任李克如等6人组成学校党委会,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叶剑英负责全校领导并主管教育,肖克分管行政,朱良才兼任政治部主任,主管党政工作。

1948年7月1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朱总司令亲临检阅并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勉励大家为办好学校而努力奋斗。学校成立初期,由5个单位集中到石家庄的学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工作经历各不相同。根据这一情况,学校对全校学员进行考试和分科编队。到8月底,全校学员编成8个大队和3个直属队。营级干部人数较多而编成2个大队;团级干部,炮兵、工兵干部,政工、参谋人员,以及预科学员各编1个大队;3个直属队是:台湾队、华南队及高于队。

华北军大成立初期,大家思想比较混乱。有人认为,成立华北军大只不过是精兵简政,合并几个单位而已,对学校担负为革命战争培养干部这一光荣使命认识不足。有些教员和机关干部不安心学校工作,想到前方去;有些学员不安心学习,认为学校学习的东西到前方用不上,尤其是工农出身的学员,担心文化程度低,学不好;有些同志整党期间挨了整,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工作、学习不起劲;一些旧军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尚未确立,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面对这种状况,叶剑英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把这些混乱局面扭转过来,把华北军大办成一所为战争服务的正规化学校!他十分重视当时存在的各种消极思想,认为不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办不好。他自己带头做思想工作,并要求各级领导耐心帮助大家端正认识,提高学习自觉性。5月下旬至6月底,他主持召开了一系列党政会议,进行思想和组织上的整顿,研究制定了学校各项大政方针,为开学打下良好基础。

为深入进行思想教育,保证思想工作经常化,叶剑英领导学校各部门制定了一整套党政工作制度,创办了《华北军大校刊》。他特别对组织部长黄珍交待:“对整党运动中挨过整的同志,进行个别了解,复查材料,作实事求是地处理。凡是处理错了的,一律予以平反!保证大家心情舒畅。安心学习和工作。”

在叶剑英的领导下,学校经初步整顿,很快结束了合并初期的混乱状况,从思想和组织上保证了学习工作的正常进行。各学员队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全校充满了浓厚的政治空气,学员学习热情高涨。

搬师请贤聚集人才

学校刚组建时,能够上课的教员只有36人,且只能担任12个单位的教学科目,按学校48个教学单位计算,教员缺额高达四分之三。怎么办?叶剑英想起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用沙俄军官创办陆军大学的经验,想到井冈山时期红军学校解决教员的办法,果断提出搬师请贤:“在那些脱离敌人营垒的旧军官和被我们俘虏过来的人中,吸收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来学校任教!”此举得到校党委会多数同志的赞同。

叶剑英亲自“招贤”,把战争中起义的、解放过来的,或因不满现实自动脱离蒋军的旧军官请来。经多方面努力,很快在华北军大集中了二三百名具有一定军事理论或有技术专长的旧军官。这些人大都曾就读于武备学堂、陆军大学、保定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伪满伪蒙学校,还有苏、美、日、德的留学生。但他们担心任教得不到信任,摘不掉帽子,思想上动摇。当时,确有部分干部对这些旧军官政治上看不起、军事上不服气、生活上看不惯。有些学员说:“常败将军教常胜将军,这是给自己脸上抹黑!”有的老教员说:“过去没有他们,我们一样办教育!”

叶剑英听到这些反映后,感到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必须在党内进行政策教育,统一认识。在校党委会上,他严肃地说:“争取、团结、改造、使用旧军队和旧军官问题,在党的七大文件中已有明确论述。中国的旧军队、旧军官有几百万人,不能简单地对待,必须争取、改造和使用他们,因为这不是少数人的问题,我们的眼睛要看到几百万!”他要求各级领导对旧军官要做到政治上平等、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诚恳、生活上关心。

在争取、团结、改造旧军官的过程中,叶剑英起到了特殊作用。他本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并追随孙中山革命,尔后在黄埔军校执教,后去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回国后,到中央苏区任军委参谋长、红军学校校长等职。抗战时期,应国民党要求,他曾率队前往湖南南岳与国民党共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并任副教育长。因此,旧军官出身的教员虽出身于中外各种军事院校,但在叶剑英面前大都是晚辈。

刚开始,有些旧军官出身的教员在上课或办公时,好摆“官架子”。叶剑英便找他们谈话,诚恳地说:“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把旧军队的那一套作风,再带到革命队伍中来,有多大意思呢?人过来了,架子也要放下来,这样,才能在思想上也过来!”他不以老资格自居,而是以诚相待,使一些原来对共产党有成见的人,逐渐地消除了成见。由于叶校长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同大家谈思想、谈学习、拉家常,坦诚相待,许多旧军官都感到由衷地钦佩,有什么话都愿意找他说。

通过叶剑英等人的耐心帮助教育,这些旧军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在教学中发挥了聪明才智。后来,从华北军大抽调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旧军官支援南京军事学院和训练总监部的建设,他们到南京和北京后受到刘伯承等人的器重,很快成为我军军事教育的骨干。

明确重点教学民主

猜你喜欢
叶剑英军官华北
跳伞
华北玉米市场将进入筑底期
叶剑英的港澳情
哥伦比亚 军官
Literature Review on Context Translation Mode
Review on Registe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对中国军官预备役制度的回顾与思考
“军官”一词的由来和发展